过秦论教学设计
2017-09-18设计b
指导学生背诵的设计。设计a中已提到可采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分清层次要点指导诵读的方法,进行理解性的背诵。第三段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有三层意思:首述秦始皇统一天下;次述他扩大版图;最后揭露他的暴虐无道。第一层(前七句)“振长策”以下五句,都是统一天下之意,也属于铺排,读时应有声势。第二层(中间九句)扩大版图按先南后北的顺序写,要读得层次鲜明,“南取”“北筑”四字须重读。这一层是承上文“威振四海”而来,也要读得层次分明。第三层(“于是”以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统治。本段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可以概括为“愚民”“弱民”和“防民”三点,要读得层次分明,有“声罪”语气。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三层,其后应有长停顿,然后转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言其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要突出“自以为”“万世之业”诸语。第四段可紧承上段,因上段已将秦王朝“仁义不施”写尽,所以本段写这种做法的后果——陈涉起义,天下响应,并起亡秦。要以痛快淋漓的语调读完全段。①“始皇”二句,中有机锋,虽承上而言,却暗示了民心不服,人人自危,要读得从容、沉着。②“然”是急转直下语气,可读出延长音。以下先抑(“陈涉”至“之富”)后扬(“蹑足”至段末),要读出对比情调。“天下云集”二句是高潮所在,要读出声势。末句叙事结束全篇,要读得沉着、有力。第五段是就前四段所述史实展开议论,最后归纳全文中心论点。分两层:前一层对比论述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的力量,要害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是为全文结构设伏的;后一层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下四句照应第1、2段,“然后”以下二句照应第3段,“一夫”三句照应第4段。弄清这个思路,有助于记诵。本段句句都是记秦之过,气势最盛,须读得铿锵有力,表达出作者“过秦”的深意。①“且夫”是推进一层,领出议论的口气,要读得缓慢些。以下连用七个“也”煞句,都表示肯定的语气:第1、2个“也”,肯定秦是强大的,仍有地理上的优势;第3、4、5、6个“也”,肯定陈涉的力量是弱小的,用排比形式,重音在“非尊”“非”“非抗”“非反”八字上;第7个“也”,肯定陈涉的成就,此句后可作稍长停顿,然后从容读出这一层的结句(即“试使……而语矣”),为下文蓄势。②“然秦”至结句为第二层,但前三句作低回之势,“矣”后作一顿;从“然后”开始节节升高,至“为天下笑者”达到顶峰,但“者”要轻读,读后一顿,逼出“何也”一问;然后以深责语气读最后一句,其中“仁义不施”是重点,可一字一顿,“攻守之势异”用解释语气读,隐含“不知天下之势”之意。
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体会,从而朗朗于心,背诵也就迎刃而解了。
设计c
联系与延伸的设计。要求学生阅读两段文言文,然后思考文后的问题。
(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