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

2017-09-18

教学安排的设计:全文总体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解背景、熟读课文、理解大意”的任务。背景知识的介绍,可由教师引导,结合学生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在师生的回顾与交流中完成。熟读课文,可采用范读或自由朗读,或指名串读的方法来完成。为了使学生准确认读,教师也可精选一些学生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词,进行辨音训练。如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a.膏腴(yú)  逡巡(qūnxūn)   藩(fān)篱
  隳(duò)名城  b.锋镝(dí)  瓮牖(yǒu)   氓(ménɡ)隶  一夫作难(nàn)  c.度长絜(qiè)大   万乘(chénɡ)  迁徙(xǐ)  谪戍(shù)   d.雍(yōnɡ)州  从(zònɡ)散约败  嬴(yínɡ)粮   猗(qí)顿。经过反复的强化,学生就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全文了,同时也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理解课文,是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解及自己已有的一些文言知识,口译课文,筛选不懂的地方,为质疑作好准备,也使听课有了针对性。
第二课时,主要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类整理,从而使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得到强化和系统化。如:结合课后练习一,总结要求理解的词语,结合课后练习三,总结一词多义现象。还可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如:一、下列短语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合从缔交②流血漂橹③威振四海④振长策而御宇内⑤外连衡而斗诸侯⑥蹑足行伍之间⑦天下云集响应⑧嬴粮而景从⑨序八州而朝同列(10)锄耰棘矜  a.①③⑤⑧  b.①②⑤⑧   c.①③④⑨  d.⑥⑦⑧(10)   二、选出跟“收天下之兵”的“兵”的含义不同的项: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土也  d.车错毂兮短兵接   三、选择正确义项  a.依靠、凭借  b.趁着、就着   c.沿袭  d.通过、经由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③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④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⑤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句,进行翻译。如:①履至尊而制六合。②铸以为金人十二。③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等等。学生经过知识的归类总结,不仅使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也会相应提高。
第三课时分析理解,指导背诵。按照先叙史实后作分析的写法,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4)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第二部分(5)阐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论证方法是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以及对比论证。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题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内容,辅助记忆。如阅读第三段可设计如下内容:本段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内容上看,作者是分两步来写的:第一步先写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二步写了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研读课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总结秦始皇的主要功业的,其中:政治上是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军事上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文化上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刑法上是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地理防务上是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阅读第四段可设计为:该段对陈涉在几方面作了叙途,其出身地位是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其个人素质是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其起义的军队组成是疲弊之卒,数百之众;其武器装备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其起义的影响是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其起义的结果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这段的详细铺叙为第五段昭示主题作了铺垫。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