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言学论文选读》教学教案(新人教版)

2017-04-16

《语言的演变》的写作特色
  1.抓住特征,条分缕析,层次井然。
  作者依据语言特点,以“演变”为中心,从古今语言演变的概貌,与语言本身的要素(语音、语汇、语法)分两个方面说明语言演变的基本情况,揭示语言既发展变化又相对稳定的规律。由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先主要后次要,既遵循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又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脉络分明,顺序井然。
  2.把握重点,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语汇的变化最快、最显著,在语文的学习中应注意之点最多,作者把它作为重点,详加说明;语法、语音的变化列为其次,但也不可轻视,因为语文课有文言教材,想学好文言、古今语言文学的语法、语音差异就必须知其梗概。
  3.围绕中心,综合说明,恰到好处。
  本文紧紧围绕语言演变的中心,综合运用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化难为易,言之成理,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4.驾驭语言,轻车熟路,如话家常。
  作者是学贯中西的语言学家,面对性质近于天书、内容复杂、知识深奥的大题目,他能以明白晓畅、平易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写出来,就是小学生也不难读懂,真是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极至。
《语言的演变》的学法建议
  在教授本课时,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突破重点——语汇的变化,应坚持三要原则:
  1.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代作品要实事求是(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比如古代“去”审“离开”意,不是现在的“往”;“是”常当“这”讲,偶尔表示判断;当然“叶公好龙”的“叶”也不一定非要依古音读“ ”。
  2.语汇变化是自然趋势,面对新出现的语汇、新的表达方法,我们要以“约定俗成”为标准判断其存在的合法性。我们既不应生造新词语,也不该硬着头皮不承认诸如“恢复疲劳”“打扫卫生”之类已经约定俗成的词语。
  3.语言虽然在变,但就某一阶段说,不变是绝对的,因此某些词义、某些说法、某些句式,还要认认真真地掌握和使用,不要含含糊糊或任意为之。
二、巧迁移,重运用。
  课文介绍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古今语法的主要变化,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很大用处,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文言文中的一些语法和语音方面的典型例句,弄清古今汉语的主要变化。比如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等。
三、认真读、用心想。
  读好的文章,指导学生要从两方面学:一方面是内容,另一方面是表达,而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写法的吸收都必须在熟读的基础上深入领会、细心品味。
四、会整理、善积累。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对于那些复杂的或重要的东西,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比如本文第二部分语汇的变化,就可以通过列表整理来促进理解。当学习新课文或迁移运用时遇到生僻的字、古今异义的词等自己拿不准的语言现象时,不可望文生义,要勤查工具书,弄懂弄通并积累起来。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自读指导
  对于高中生来说,修辞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和理解者寥寥无几,因此,自读本文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自学本文与已有知识相结合
  在自读本文之前,大家可以先谈谈各自对修辞的认识,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把握修饰选择的标准(一是要求准确,富有表现力,二要有时代性、社会性)领会修辞选择的条件(丰富自己的语言,使自己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