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言学论文选读》教学教案(新人教版)

2017-04-16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本单元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
  2.运用已经学过的语文知识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建议
关于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文学离不开语言,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但用语言表达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文学。
  一、词汇与文学,主要讲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问题。王力先生认为,形象思维是文学问题,但要通过语言来表现,因此也是语言问题。文章引经据典说明了词汇的使用与文学的形象思维有密切关系。
  二、语言与文学,主要讲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诗人们常常运用语言中的节奏来造成诗中的抑扬美,直到今天,不少的民歌,不少的地方戏曲,仍旧保存着这一具有民族特点的、具有抑扬美的诗歌节奏。大致说就是重复或再现。当我们听人家朗诵一首有韵的诗的时候,每句或每行的末尾总是有相同的元音,我们不但不觉单调反而有种欣赏托赛利小夜曲之感,觉得非常和谐,这就是回环美。本文重点说明文学作品中平反相间的抑扬美,同时也简要说明了押韵带来的回环美。
  三、语法与文学,主要讲整齐的美和凝炼的美。整齐的美是对仗的特殊形式造成的语言表达效果。凝炼的美,指的是语法中的不完全句和使动用法产生的言简意赅、简洁凝炼的效果。
《语言与文学》的学法建议
  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做到三个“要”。
首先,要整体感知抓要点。
  要求通过自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作品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一,通过填表,用提要的方法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
其次,要仔细揣摩作分析。
  单单记住几个要点不行,要学以致用就应仔细揣摩作者对实例的分析。例如要分析文学语言的整齐美,就要仔细揣摩王力先生是怎样分析对仗的;要分析文学语言的抑扬美,就要仔细揣摩王力先生是怎样分析音步、平仄的;要分析文学语言的回环美,就要仔细揣摩王力先生是怎样分析押韵的。只有从实例中分析,才能举一反三。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迁移。
  阅读中的“迁移”是双向的,将先前所读的与现在所读的互相联系起来,从已知迁移到未知;可以更好地理解新的读物;从现在所读的迁移到先前读过的,可以温故而知新。例如,《语言与文学》的第一部分里有一段文字说到学习人民的语言,联系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关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段话。毛泽东说:“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相互迁移,可以知晓,人民的语言是文学语言的源泉,毛泽东的论述,不但适用于一切宣传工作者,而且给文学工作者指出了一条学习语言之路。
  由此可见,迁移跟融会贯通是分不开的。没有迁移,就不能融会贯通。学习本课一定要充分认识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性。
  另外,还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语文能力,也就要学会应用。比如学习本文,学生在懂得了文学语言在词汇、语音、语法诸方面的特点后,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时,在需要运用文学语言时,可以自觉地在词汇或者语音、语法上运用学到的知识。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