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第一课时)教案
张珙:出身贫寒,先人虽做过礼部尚书,但身后萧条,“只留下四海一空囊”。和崔莺莺相见时,仅为“白衣一秀工”。但他为人诚挚,对爱情执著而专一,为了爱,他不惜抛弃功名,赁居西厢,并借故搭斋,通过月下联吟、琴音相挑等多种方式的真诚努力来获得莺莺的爱。甚至身染沉疴,也未能改变他对莺莺的一往情深。同时,他又书生气十足,在赖婚的崔母面前无计可施,甚至想“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但对爱情炽热追求,在红娘的帮助下最终获得了真挚的爱情。
老夫人:老辣、世故、阴险、狡猾,满脑子封建思想,时刻不忘自己相国夫人的高贵门第。一心守着“相国家谱”。对于女儿,她从顽固的封建观念上为女儿“着想”。用严厉的管教与防范来“爱”,使女儿觉得这种“母爱”苦不堪言,甚至咒骂她为“狠毒娘”。她是以“慈母”面目出现的封建家长的典型,是剧中封建势力的代表。对女儿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的爱情难以接受,并百般刁难,甚至不惜赖掉当众亲口许下的婚约。她恪守“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信条,充分显示了她势利小人的一面,暴露了她虚伪自私而又冷酷无情的封建本性,是一个最不受欢迎的角色。
红娘:为莺莺和张珙牵线搭桥,机灵乖巧,善解人意。面对老夫人的赖婚,她从容镇静,机敏为二人辩解,指出双方的结合是“一心一意两相投”。接着条分缕析,历数老夫人的过错,迫使她答应婚事。红娘的形象,集中体现了正义对虚伪、爱情对礼教的胜利,成为我国戏曲画廊里的一个不朽典型。民间称热心促成别人婚姻的人为“红娘”。
2.提问:曲词怎样真切而生动地表现了莺莺的微妙心理?
明确:【滚绣球】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赴长亭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柳丝系玉骢,疏林挂斜晖,这正是莺莺内心世界的展现,她希望马不行,日不走,时光永驻;马慢走,车快行,紧相依偎。说不尽的喁喁情话,道不完的离愁别绪。松金钏、减玉肌正是内心被离愁折磨的外在体现。尤其【叨叨令】一曲。这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真切地体现莺莺不忍分离的内心世界。
酒宴之上,莺莺本想抓住这短暂的时日畅叙别情,无奈当着严厉无情的老夫人,只能无奈地感叹、悲伤。但眼光却从未离开张生的身,他那拘谨发呆的样子,泪盈满眶的神态,假作掩饰的动作,在莺莺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而她呢?也只能和张生“一递一声长吁气”。直至老夫人离去,莺莺才抓紧时机倾诉衷肠,先连用四曲殷殷嘱托,一句一句都饱含着莺莺那真切的关心,使人想起了《走西口》中那絮絮叨叨的嘱托,真是嘱托已千遍,惟恐记不牢。绵绵情意,尽在其中。【二煞】一曲,更是莺莺心底的剖露,从莺莺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到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展现了莺莺无视功名富贵,但愿长相厮守的真挚情感。
(解说:从心理刻画这个角度进一步分析人物,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由于仅是选段,所以先用资料显示屏总体展现人物特点,给学生一个立体感,然后,在具体的分析中才能更好地去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