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师:说得形象、简洁。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江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固一世之雄”的曹操率领80万大军驻扎在赤壁,被周瑜一把火烧得“樯橹灰飞烟灭”,全军覆灭。“樯橹灰飞烟灭”仅6个字,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
(显示多媒体画面⑨,画面出现“曹军溃败”的场面。)
师:同学们看到了吧:曹军水寨和岸寨一片火海,烟雾弥天,兵士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溺死,有的被踩死,有的被射死。有的焦头烂额,呼天抢地;有的抱头鼠窜,如漏网之鱼……浩大的战争场面浓缩在“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里,可见作者语言的功力。同学们还喜欢哪一句呢?
生18:我喜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写作者站在江边,看见江水,想起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师:我也挺喜欢这一句的。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好不好?为什么?
生19:还是大江好,它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师:“大江”着一“大”字,就不仅写眼前的江水,而且着眼于整个长江;不仅写眼中所见,还写心中所想,把空间拓展开了。同时,“大江”二字,读来也更有力度。这“大江”还指什么呢?请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考虑。
生20:还指历史的长江,因为作者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生20:不好,因为“千古”既包括古代,也包括现在,是历史概念。再说,“千古风流人物”读起来也更有韵味。
师:“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如果你是导演,设计一个mtv镜头,你会怎样拍摄?
生21:我先拍远景:浩荡的长江,浪涛滚滚,日夜奔流。然后把镜头由远而近地推近,闪过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像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的特写镜头。
师:出语挺像个导演的。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变换一个角度再想想,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生22:我想这样拍摄:横贯天地的大江滚滚东去,昼夜不息的浪涛迅猛地搏击江岸,发出撼人心魄的轰鸣;那卷起的雪浪,令人眼花缭乱。
师:也就是你的镜头里不出现人。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22:这样可以让观众想象当时战斗的激烈,同时也联想起古代的豪杰,已经是一个一个地被长江水冲走了。
师:说得妙极了!它更能使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影片中表现自然景物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叫什么?影视学上的术语是怎么说的?
生23:叫空镜头,也叫景物镜头。
师:请回忆一下,你们看过的影视剧中,有没有给你印象比较深的典型的空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