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师:描绘得精彩极了,真的把我们带进了一种奔马轰雷般的壮美境界之中。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来形容这种景象呢?
     生(齐):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师:作者面对这种景象,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10:作者当时是充满了斗志。
   生11:他的心情一定是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师:我相信我们同学如果身临其境,一定会有“登高望远,举首高歌”的豪情壮志。
     我们一起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朗读一遍。
    生:(朗读)
        师:同学们还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生12:我喜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这一句话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由此及人,触景生情,由对赤壁江山的赞美,自然地想到当年在此鏖战的英雄豪杰们。
    师:诗人为什么把如画的江山同豪杰联系起来呢?
    生13:这不禁让我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说,壮丽美好的江山必然孕育出杰出的人才,因而置身于如画江山中,不能不想到一时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师:很有见地。同学们还喜欢哪些诗句呢?
    生14:我喜欢“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两句的描写,设计几个电视镜头?
    生15:可设计“周瑜儒帅图”和“曹军溃败图”。
    师:好,请你具体地描述第一幅,你准备怎样设计周瑜的形象?
    生15:我准备把他设计成“头戴纶巾,手摇鹅毛羽扇,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我有一个问题:我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和历史书籍中读到的周瑜都是披坚执锐,戎装上阵的,何况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季,周瑜也不会手摇羽毛扇;他身为都督,也不会戴青丝巾。但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周瑜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质量,我也在作思考。同学们看一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位全身披挂、叱咤风云的大将。
    (显示多媒体画面⑧,画面出现周瑜驰骋疆场的将帅形象。)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周瑜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相互讨论,气氛热烈)
    生16:东坡笔下的这位吴、蜀联军主帅,不是“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武夫形象,没有甲胄兵器,唯有“羽扇纶巾”,不须披挂上阵,谈笑即可破敌,完全是一副儒将的派头。这样描写周瑜,迄今尚未发现史籍的依据(《三国志》对周瑜的形象描绘只有“长壮有姿貌”),却透露了诗人的审美倾向。就是体现在风度、情调中的儒雅之美,是带有幻想光芒的文人式浪漫。这样写,更能体现周瑜从容闲雅、举重若轻,胸中自有百万兵的英雄形象。
    师:这位同学把我要讲的内容讲了出来,谢谢!(笑声与掌声)师:“曹军溃败”的场面,哪位同学来描述?
    生17:大火烧起来了,曹军官兵四散逃窜,溃不成军。哭声、怒号声、车马声不绝于耳。千里兵船顿时灰飞烟灭。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