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整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重点: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学、讲、练、评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所播放的歌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二、学
①学生跟据诵读指导和教师范读,练习朗读。(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本词是豪放派开山力作意境壮阔气势宏大,赤壁奇景部分应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奔腾,怀念英雄人物部分应读得慷慨激昂,最后的感慨抒怀应读得洒脱旷达。)
《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
B、笺注(qiān)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
C、针砭(biǎn)粗糙(cāo)差别(chā)创伤(chuāng)
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万箭攒心(c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
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
C、赤壁风姿樯橹绘声绘色
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
3、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
5、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词的上阕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 “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
2、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整教案范文 篇2
一、概述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它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
(四)视频素材:
1.《无言独上西楼》mv
2.《滚滚长江东逝水》
3.《三国赤壁——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