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显示多媒体画面⑥,学习步骤:(1)整体感知;(2)深入理解;(3)比较鉴赏。)
    师:我们先进行第一步,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理清这首词的结构和脉络,听听哪些词句写得好。
    生1:(朗读)
        师:读得很好,可谓声情并茂。学习语文要注重朗读,特别是欣赏古典诗词,更要在吟咏之间体会其意境。朗读首先要谈准字音,读清句读;其次要读出作品的语气和风格,读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体会,建立与作品相吻合的内心情感与内心视象。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
个艺术整体的?
      生2: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
    师:你对这首词的思路理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3:我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一种巨大的气势,充满力量。
     师:我们可以抓住哪些词语进行赏析?
    生4:“乱”字突出了山崖的陡峭不平;“穿空”二字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出了一种动态。
     师:说得好。化静为动,就更有力度了。
    生5:“惊”是令人震惊的巨大的波涛。“拍”字描绘巨浪搏击江岸,使人联想到它的威力和巨响。
     师:你对“拍”字领悟得很好。“惊”的繁体字是“  ”,本义为马因受惊而行动失常,可引申为“震动、震惊”。这句中的“惊”,同学们想想,哪一种理解更合理?
    生6:前一种,把巨浪比作奔跑的马更形象生动,更能体现江水激涌的速度和气势。
    师:对。同学们还记得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怎样描写富春江的急流的?
    生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凶猛的浪头比奔跑的马还快。对“惊涛”我们也应该这样去理解。
    生8:“卷”字把滚滚惊涛汹涌而来,掀起层层白色浪花的壮美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师:同学们抓住了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捕捉住最富有感染力的形象,体会得很好。这几句描写,有动态,有气势,有音响,有色彩,把景写活了。使人感到赤壁峰崖就在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
     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生9:会出现一幅赤壁江山图。
    (显示多媒体画面⑦:画面出现“赤壁奇景”。)
     师: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绘形绘色绘声的语言描述这幅“赤壁奇景图”。
    生9:大江两岸,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陡峭的山峰昂然屹立,直插云天。江水滔滔,汹涌澎湃,拍打着两岸。被岩石击碎的巨浪,四处飞溅。江面卷起重重浪花,裹夹着团团水雾,喷吐着层层泡沫,像朵朵怒放的白莲,若堆堆无瑕的白雪。咆哮的涛声,如雷霆轰鸣,似万马奔腾……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