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近 孔 子》教案


(二)“礼”
“礼”是什么?老师想先听同学们说说。“礼”人际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孔子认为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臣子要有臣子的忠诚、父亲要有父亲的表率、儿子要有儿子的顺从,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对僭越礼节的行为十分愤恨。举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有他那个时代的礼仪,今天我们也有自己的文明礼仪规范。我们常称自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呢?请看一则报道,国家要修改护照法,不文明游客禁止出国,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猜测他们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令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活到今天的话,他也会很气愤、伤心。看看孔子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仁、礼”小结
孔子的仁爱、礼让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美好的道德文明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日本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他们提出一手抓《论语》一手抓算盘,经商也不能丢掉“仁、义、礼、智、信”法国大作家伏尔泰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宣言曾这样说道:”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XX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国形象的崛起,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热潮。我国教育部计划在XX年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百所孔子学院,以传播汉语和中华文明,同学们如果在这方面有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给予关注,也许将来你可以在光大儒学的领域中有一翻作为呢!
   (四)教与学
1、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今天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已经把“科教兴国”的定为国策。社会上也树立起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尊重的,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的人是谁吗?(孔子)“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而且今天还有一个国际奖项是以孔子命名的,同学们知道吗?是“国际孔子教育奖”(介绍奖章)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以奖励那些在全民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今年孔子教育奖获奖者是摩洛哥教育部、印度拉贾斯坦邦识字和继续教育部。这个奖是为了弘扬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呢?“有教无类”今天已普及了义务教育,但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一切社会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孔子认为应扩大教育对象,只要诚心求教,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这种普及教育的思想为开启民智打开了一条通途。此后私学兴起,大批人才涌现,形成了那个时代思想领域空前活跃的局面,即“百家争鸣”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孔子有教无类的创举,就是这一思想足以令孔子“震烁古今”了。
   2、《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同学们耳熟能详,请列举一些。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