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1)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
教学目标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字形。
2.学会正确认读i u ü 的带调韵母。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并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重点难点重点:i u ü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读准i u 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懂得i上标声调时,不写小圆点。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a,o,e。
二、教学单韵母i及其四声。
1.看图说话引出i 。
图上画着阿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板书:iI
教师范读。
2.启发学生看图,记形.
3.指导书写。
4.教学i的四声。
你发现i标上声调字形有什么变化?
三、同法教学单韵母u ü及其四声。
四、复习巩固。
卡片认读带调的i u ü,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开火车读。
回答。
看口形,听发音,认真仿。
学生编顺口溜记形:1加小点还念i,发音牙齿要对齐。
书空,念顺口溜:先写竖,再写点,iii。
在四线格内抄写。
念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四声。
多种方法练读i u ü。
教学内容(课题) i u ü第(2 )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朱 佳
教学目标1.学会y w两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
2.学会yi wu 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ü
二、教学声母y w。
1.谈话引出y,并板书。
2.示范好y的发音。
3.指名读。
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题)2 i u ü第(3)教时共(3)教时主备人徐月芬
教学目标1.复习i u ü y w及yi wu yu。
2.看图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 wū yú和音节yā。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yi wu yü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带调读。
难点: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课前准备拼音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认读带调的I u
教学单韵母ü及其四声。
1出示投影引出ü。
2教师范读
3教学ü的四声。指名试着读ü的四声,及时纠错。鼓励学生编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4指导读课文。
5指导书写ü。出示投影,说说像什么。范写。
复习巩固6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认读6个单韵母。
游戏:亮卡片,记字母。
开火车,认读打乱的6个带调单韵母,再同桌互查《课堂作 业本》第二题。
游戏:摘橘子。
四、总结。认读。
说说:一条鲤鱼吹泡泡。
看口形,听发音,模仿读,练读。
试读。用顺口溜进行四声练习。
读课文。
说话:小鱼吹泡泡。在作业本上抄写ü。
认读。
做游戏。
开火车读,互读互查。
做游戏。
教学反思
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
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
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
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
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
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
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
2、通过朗读和感悟,了解丹顶鹤美在哪里,并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语言简约凝练,形象而传神,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本教学设计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结合画面的体验,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很好地实现“三维”的统一。
[设计特色]
本课设计紧紧扣住“美丽”,植根于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不拘泥于文本,或引导想象,或联系实际,使语言、画面、情感相互交融,激发学生热爱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丹顶鹤的录相片)认真观察,说说丹鹤的样子。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丹顶鹤的图片、小知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3、栓查自读情况,正音。
(1)生字。(2)儿话音。(3)长句。
4、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5、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它同学打分。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读书情况。
相机解释:一群群、嘹亮、遥远的北方
3、指导朗读。
四、指导书写:却、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复习生字词。
2、读懂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丹顶鹤的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上这里的一两个词语来说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自己读懂的给“丹顶鹤”上色。
3、学生作品展示、点评,品读重点词句。
(1)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抓住“边儿”、读准“边儿”,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它的头顶就像嵌着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比较: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它的头顶鲜红。你认为会怎么样,为什么?
体会用比喻和叠词的好处,并相机引导理解“丹”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写得这么美,你能够把它读得美美的吗?
教你一个小秘决:一边读一边想象丹顶鹤红宝石一般的头顶。(自由练习,指名读。)
试背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
(1)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读好三长)。
(2)丹顶鹤不论是在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动作演示展翅飞翔。课件播放,帮助理解“引吭高歌”、“高雅”。
同桌合作,读好这句话,突出表现丹顶鹤姿态高雅。
推荐读、齐读。
3、这样高雅动人的丹顶鹤,传说连神仙都喜欢,把它当作,所以人们又叫它。在中国丹顶鹤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常和松树画在一起,称为(松鹤延年)。
交流课前搜集的带“鹤”的词语。
4、师生合作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么美的丹顶鹤,它们生活在哪儿呢?(理解“第二故乡”)
2、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课件播放丹顶鹤活动时的图片)引导说话。
3、丹顶鹤为什么能够生活得这样无忧无虑?
4、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六、指导写字(虑、遥)
1、观察、发现。
2、认识“虎字头”。
3、师范写、生练写。
4、展示、欣赏、评议。
板书设计
19美丽的丹顶鹤
颜色美丽
体形修长
} 逗人喜爱
姿态高雅
传说动人
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篇4
一.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体会文章选材的丰富性和结构的条理性。
3、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同上。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课件。
2. 引语。刚才的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动物的世界,这些可爱的动物让我们情不自禁的产生了喜爱之情,可是,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日渐稀少,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动物几乎已经无影无踪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今天,让我们从中国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的随笔《都市精灵》中寻求答案。
3.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其内容,自学字词。
刚才,我在板书的时候,或许有的同学头脑中会产生一个问题,“都市精灵”,“精灵”是什么?想知道答案吗?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把这篇课文认真地默读一遍,同时,用圈点法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相互讨论,自行解决,等会,我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成绩。
1、出示要求:
(1)圈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体会标题中“精灵”的含义。
2、出示检测题。(提名回答,师总结)
(三) 讨论下列问题,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检测的结果来看,大家确实很聪明,相信大家刚才的疑问“精灵是什么?”已经有了答案,谁来告诉我?
让我们再来看文章的标题,“都市精灵”,“都市”二字告诉我们这里所谈的精灵非深山老林中的精灵,而是指大城市中的精灵,那么,文中写了哪些都市呢?展现了哪些可爱的精灵呢?逐一讨论问题:
1、 文中写了哪几个都市?展现了哪些可爱的精灵?(师点出其间的对比关系)
2、 为什么其它城市的动物很多,而北京的动物在减少呢?
3、 这些精灵的存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
4、 知道了这些,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四) 情境写作。
1、 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2、 学生欣赏,然后写作。
3、 学生作品欣赏。
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习6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认识5个汉字。
2、能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和学习句子,大致了解影子是每个人都有的,会随着光的方向不同,而变化方向,能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二、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方向。
2、学会本课生字。
三、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认真观察图,了解影子变化方向的大致原因,能辨别方向。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指导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走在太阳地里,脚下会出现什么?(影子)
板书课题: 影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小声自渎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在书上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句话。
三、学习课文,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有几句话?(两句)分组读 同时出示挂图。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理解意思:“在前”“在后”方向不同。
(2)看插图一,小孩向哪里走?(向太阳走)
(3)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
(4)反复读句、识字。
(5)为什么说影子是个小黑狗?(怎理解就怎说)
3、学习第二句 方法同上 弄清左右
4、出教室 看自己的影子 边看边读课文,进行理解,以达基本能背诵。
四、指导朗读 背诵
1、你还在什么时候见过自己的影子?(灯光下、月光下等)
2、做“手影游戏”,你们喜欢影子吗?读课文应带怎样的感情读?(喜欢)
3、师范读 生仿读体会
4、背诵:自背 同桌互背 小竞赛:看谁背得熟 背得好
五、巩固练习:课后第三题。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学会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认识一个部首。
2、指导书写,练习口头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认读6个生字,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指导书写
(1)“个” 上下结构 “一个”是数量词 在书上田字格中描摹
(2)“我” 注意笔顺 不要漏点
用“我”说一句话
在田字格中描摹。
(3)“左”“右”
说相同的地方(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有一横一撇)
不同的是“左”下是“工”;“右”下是“口”。说说区别的方法(例:右手拿筷子喂口,左手端碗做工。)
小游戏:举手分清左右。 理解两意思相反——反义词
描摹
(4)“朋”
左右结构 (两轮月亮肩并肩)两边都是“月”,左边是“月”字旁。
书写时左右距离要恰当 师范写 生仿写(描摹)
口头组词 书上勾词 读词
三、巩固练习:
1、认读6个生字,说说字形结构、偏旁,书空笔画顺序;
2、学生书写练习;
3、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4、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影 子
前——后
生字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