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模板

2023-11-16

敬业与乐业教案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三、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用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什么是“敬”

  敬业论证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敬业与乐业教案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

  四课时

  五、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

  2、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4、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5、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也即情感体验,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1、资料背囊:如关于佛门与儒门;

  2、素材集锦:如关于“敬业”的名言;

  3、美文欣赏:如梁启超的'另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

  4、情感交流: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欢迎指导!

敬业与乐业教案模板 篇3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的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背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的口语特点。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德育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的口语特点。

  教学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对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重要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掌握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3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把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作为人生价值的取向。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4、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敬业与乐业教案模板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多媒体出示)

  梁启超……

    二、检查预习

  给加粗的字注音: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三、整体感知

  [过渡]《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六、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七、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八、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九、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十、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十一、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意设置了关于“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探讨。在发言中,有的学生只谈理论,忽略了结合自身实际。我及时地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感受,从而更好的认清自己现在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把握自己现在的青春年华,有很深的实际教育意义。

  我设置的关于立足本职工作和树立远大理想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效果很好。在辩论中,大多数学生更赞成应有远大理想,认为二者相矛盾。我做了点拨纠正,启发他们,如果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谈,启发学生要全面具体的看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的能力。在辩论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条理清楚说理有力,还有同学联系了自身实际,从而加强了本文的实际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