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3-11-09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篇1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流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谢”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桂花不同角度的香。

  3、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始终贯穿“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两个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年生活的快乐导入,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进而学习生词,理解、区别词义,感知内容,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语句,体悟妙处,并用朗读感受、品味词句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桂花的迷人香味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学习生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令人难忘的。回忆童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中国台湾作家琦君奶奶和你们一样,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就会想起那阵阵的桂花雨。(板书课题:12、桂花雨)

  2、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第12课,来,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究竟什么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是呀,那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打开书,用心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开始吧。(生大声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咱们班的同学读书特别认真。老师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小黑板出示词语)来,先自己练练。(生自由读出示的词语。)

  a笨笨拙拙、撮、檀香、桂花卤

  b新鲜、尤其、沉浸、吩咐

  c谢落、炉烟袅袅、挑拣

  A、谁先领着大家读第一行。(学生领读,全班同学跟读两遍)

  注意“拙”读第一声,谁能说说笨笨拙拙的意思?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什么是撮一点?对了,“撮”就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预设:区别搓)。 “桂花卤”就是用桂花做的浓汁。

  B、谁来领读第二行?(一学生领读第二行词语)什么是吩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嘱咐)(走近一学生问):我和你,谁吩咐谁?(老师吩咐我)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吩咐我。)看来,“吩咐”这个词通常是用在长辈对待晚辈的。

  C、学生领读第三行词语,全班学生跟读。大家看第三个“拣”字,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拣”字。师板书书写拣字,学生边写边念笔画笔顺。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个“捡”字,这两个字一样吗?

  口头填空:请你帮我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帮我起来吗?

  这两个捡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的意思。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3、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义,让我们把字词带到文中。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课文有6个自然段,我要请六位同学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什么是桂花雨?

  4、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

  三、浸润花香,分享快乐。

  1、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什么是桂花雨?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镇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指导朗读,我们带上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才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3、全班齐读,大家喜欢这种感觉吗?我们也来喊一喊。

  4、展开想象,完成练习。

  5、再次朗读,此时此刻,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我,情不自禁的喊道——(桂花雨);心中充满了快乐的满足,我又呼喊道——(桂花雨);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如雨的桂花——(桂花雨)。

  四、仔细品读,寻“桂花香”。

  1、此时此刻,桂花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板书:桂花香)

  2、桂花的香气味儿弥漫了整篇课文。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桂花的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3、指名交流。

  4、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其中这两句特别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出示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1)在这两句话中,哪个字眼用得最好,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都有“浸”字),“浸”在文中选第几个解释?(使渗透)

  (2)推开窗户,闻到的都是桂花香,关上门窗,还能够闻到桂花香。这就是“浸”在桂花香里了。

  (3)老师有个疑问,桂花明明是开在秋季,为什么会香了全年呢?你能不能在课文中找找?(因为我们已经把桂花晒干了,和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做桂花饼。)指着黑板,引读:

  是呀,喝一口桂花茶,尝一口桂花饼,唇齿留香,难怪——

  一日日,一年年,桂花香弥久不散,难怪——

  一家家,一户户,人们都离不开桂花香了呀,难怪——

  桂花香在了身上,甜在了心里,乡亲们的生活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难怪——

  (4)是呀,多么巧妙的字眼,一个“浸”让我们感受到了桂花香味儿弥散的时间长,范围广。

  五、学写生字,立足根本。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表,先自己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再跟你的同桌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可不要写错了。

  2、老师要再提醒你两个字

  尤——不要写成“龙”。

  糕——不是羊,竖不出头,下面四点。

  3、描红

  4、思考:课文除了写桂花香,还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摇花乐,又是一种怎样的快乐?我们期待着下节课,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念,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走进她的美丽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

  二、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说。

  四、再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

  2、有感情地将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花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不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相机指导)

  齐读。

  五、品读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说。

  3、联系整段课文,由“可是”体会到什么?

  4、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

  5、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指名读,小组读。

  6、找出写杭州的桂花香的句子。

  7、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的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8、指名说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的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9、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0、小结。(板书香思乡浓)

  六、表达方式:

  叙事抒情。

  七、学生总结。

  八、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诵,抄写下来。

  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可以学习这课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桂花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俺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考虑:阅读提示对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分同桌轮读,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课件:师范读。同学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俺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俺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画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