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
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点名回答……(《与象共舞》)
2.结合以前学的课文,谁能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点名回答…… (表演节目、驮运东西、按摩、洗车......)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大象的另一篇文……
(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4.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PPT:沈石溪 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条猎狗》、
《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
T: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那说明他在写动物小说这个方面非常有成就,是这个领域的(大王)。
T: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的文章……(最后一头战象)
T: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什么样的大象叫战象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
S: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是战象。
T: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战象的小知识。请看大屏幕。
PPT: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T: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你们觉得战象历不厉害?
预设:
S:厉害~
T:那同学们读了课题,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
S: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T:哦~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们这篇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T: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朗读课文。
S: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
二、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正音、识字(师巡回指导)
T:都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累积字词: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三、再次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T: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头战象……(嘎羧)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预设:
S:嘎羧与乡亲们告别......
T: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PPT: 哦~读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存活下来了)。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死神的将临)。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T:非常好,从归纳中我们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是战后被救的嘎羧与村民们……(和谐相处)直到死神(降临),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几件事情。现在呢,我们就来给课文列列小标题,一件事一个小标题,现在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几件事情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来归纳。和周围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S:同学讨论
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T:那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分段吗?
T: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
S:1~4为一自然段/5~11为一自然段/12~16为一自然段/17~23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见吗?
T: 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我们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吗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开始。
S:同学边读边画......
T:好,同学们都读出感动了吗?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开始。
T: 谁愿意来读读让你感动的段落、句子?
S:......
T:通过这些感动的段落,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形象吗?
用句型:这是一头……的战象。
预设:
S:战功显赫、浑身是伤、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为国捐躯、为保卫国家而牺牲......
T:是啊,这是一头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有着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和哀伤的战象。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头战象,所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还要由波农丁(饲养)渡过了自由自在的……晚年岁月。那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英雄垂暮)(板书)。
T:同学们,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还有很多地方让同学们感动那么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交流。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本《最后一头战象》
五、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的变化的事。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从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
教学重难点:
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读过《老人与海鸥》,我们深深感受到生命是美丽的,但更美丽的是生命间的相互关爱,读过《跑进家来的松鼠》又让我们忍俊不禁。那你们还记得《最后一头战象》中那些包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在临死前都做了哪几件事吗?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他曾经说过: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但折射的却使人类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4、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你的眼里,嘎羧是善良、忠诚、英勇、怀旧的,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一画: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学交流。
4、全班交流重点句子。
(1)没想到……老朋友。
a 理解久别重逢。
b点读句子,此时此刻,嘎羧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肯能回想到什么呢。
c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
d作者寥寥几笔就清晰的表达出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深沉的感情。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了……气概。
a而今,战火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曾经的英勇气概,指导朗读。
b纷乱不在,年轻不在,但英雄博大的胸怀还在,再读,读出嘎羧的英雄气概勃勃雄心。
(3)嘎羧要走的消息……
送行的队伍中可能有……有……有……在泪眼中26年前的战斗场面又浮在人们眼前,人们才泣不成声。
(4)它什么也没吃…… 为什么?
这一切让嘎羧如此不舍,这一切让嘎羧心潮起伏,这一切让嘎羧百感交集,读句子。
(5)它站在……吼叫
a站在江畔,久久凝望中,它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对那块石头亲了又亲,在吼叫里它在呼唤什么?
b这一吼真是荡气回肠,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它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一位让人歌颂的英雄。
c带着对嘎羧的敬仰再读。
(6)一个“挖”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的将自己掩埋,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英雄对战友的忠诚,真是有情有义呀
三、感情升华。
1、此时此刻,面对离去的嘎羧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颂它?写下来。
2、嘎羧走了,我们也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铭记着最后一头战象。
3、在《最后一头战象》让我们的心灵震撼,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心灵触动呢?请大家有时间阅读《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看看这些淑又讲述了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同学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协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小朋友们刚才很会考虑,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身去找答案吧。
[评:不只引导同学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同学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考虑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同学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同学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掌握时间,对同学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掌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身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身的体会。
2.生提出自身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身喜欢的句子。
4.自身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誊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漫不经心、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复述这个故事;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找出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感情和对昔日战友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战象的基本特点;
3.学生收集其他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与自己的同桌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动物园里的大象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播放“动物园里大象”的幻灯片)
2.嗯,我们都喜欢和大象交朋友。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上的大象与动物园里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都很聪明,今天我们的大象都披上了战甲,威风多了。我们把这样的大象称为战象。(板书:战象,并播放“战象”的幻灯片)
3.对照幻灯片上的图片与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描述下战象的外貌特征。
4.同学们用词很准确,描述得也很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追踪经历过1943年战争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的去向吧。(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二、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给大家读读?(播放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让其他人留意读音,并给以纠正)。
2.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生字的理解,老师及时给以帮助。
3.出示5个成语,先小组讨论,再在班上汇报,老师重点解说“威风凛凛”这个成语(播放幻灯片),然后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看来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课了,值得表扬,给点掌声自己……那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头站象”这个题目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问吗?指名回答。
2.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体会体会这些问题。
3.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让几位学生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故事梗概)
4.非常感谢以上的同学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亲人或者同学。
5.那么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就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嘎羧先后做哪些事情了吗?现在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好吗?(指名让尽量多的学生回答,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来陈述)
板书: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凭吊战场
庄严死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六个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体会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战象嘎羧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头大象,它在生命的尽头,做了四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并出示上节课的板书)
二、再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同学们的记忆力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别画出描写这四部分内容的段落或者句子,小组自由讨论后,派代表说出小组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2.集体交流重点语句
(1)哪些句子描写了嘎羧“重披象鞍”情景?
“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播放幻灯片,先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这个长句,然后全班齐读,注意感情的投入。)
a.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老师提示:想想嘎羧26年后再一次看到自己的象鞍,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老师整理答案,播放下一张幻灯片
(主要从嘎羧对当年战争的回忆来解说)让学生体会嘎羧内心的激动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份激动齐读。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得凝重华贵;嗄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播放幻灯片,按照刚才“读课文—体会—再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体会: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嘎羧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a.同学们,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当年战斗的惨烈,那么你是否能够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描写了战象战斗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呢?(指名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a.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战象作战时“排山倒海”的气势。现在谁能说说“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呢?
b.同学说得都不错,那我们就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读读这个自然段,先听老师是怎样读的,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看看谁读得好!我们边读边体会战象的英勇。
c.同学们读得真棒!再来读一遍。
(2)哪些段落描写了嘎羧“告别村民”情景?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26年里,嘎羧一直生活在村民的宠爱之中。那么得知嘎羧快要死了,村民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与村民一起为嘎羧送行吧。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
a.现在,有谁可以告诉老师,村民都做了什么?(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b.这是村民的举动,那么嘎羧呢?它面对着昔日友好的村民,此时此刻,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a.它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呢?同学们想象下,嘎羧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想起昔日村民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等)
b.面对着如此富有感情的战象,如果你见到了它,你最想对它说些什么话呢?(指名回答)
(3)哪些段落是描写嘎羧“凭吊战场”的场面的?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a.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读这段话,体会嘎羧的情感。然后小组读,个别读。
b.同学们,从这段话中都读到了些什么呢?嘎羧“久久凝望着”什么呢?
它为什么在“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呢?
“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为什么要吼叫,它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c.课文还有一句话刻画了嘎羧当时的神态和吼声,同学们一起读读,注意读出嘎羧当时悲壮心情。
(4)哪些段落是叙述嘎羧“庄严死去”的?
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嘎羧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是战争唯一的幸存者,这也注定了它不平凡的一生,那么它会不会像别的大象寻常死去呢?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播放幻灯片,说说大象的灵性与它们的象冢)
a.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然后老师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b.再请一位同学读读第19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播放幻灯片)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战象?你有怎样的心情?有没有冲动要过去帮忙?(老师提示:嘎羧几天没吃东西了,还在喘气……)
“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
请注意“一寸一寸”这个词,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a.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嘎羧死了,为什么还会睁着眼睛,凝望着天空呢?它是不是想看到什么东西,还是已经看到了什么呢?试着和前面的“久久凝望着江面”比较下,临终前的嘎羧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5)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让你特别感动的呢?可以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三、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是的,嘎羧死了,却不同寻常。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躺在一起。从这篇课文里,我们读到很多东西。我也相信大家对嘎羧也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现在谁能说说嘎羧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事例,体会大象美好的品质)
板书: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嘎羧离我们远去了,可是它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我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感触,对大象这种动物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业设计:
1.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也可以写下你的体会。
2.嘎羧在临死的最后一天,有很多感人的场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场景,可以想象当时嘎羧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当时你最想对嘎羧说的话。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善良
告别村民 忠诚
凭吊战场 英勇
庄严死去 坚强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7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了解嘎羧,体会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比如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1、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一、由象兵导入课文
师: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
(出示文中段落:“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请看大屏幕,一齐来读一读。
师:这些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这些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勇猛的。
生:这些战象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八面威风的。
师:嗯,非常威风。
师: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众在埋葬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任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
生:(齐读)最后一头战象。
二、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一齐走进它的故事。同学们打开书,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师:读的时候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
日寇(kòu) 扑喇(la)喇 摩挲(sā) 斑斑血(xuè)迹 浴血(xuè)搏杀
生读。
师:注意了,“扑喇喇”在这里要变音,读作“la”。
“日寇”的“寇”,笔画多,大家把手指举起来,跟我写。宝盖头要写宽下一点,盖住下面的;左下的“元”竖弯钩把里面的包住,里面的是横有出头,“又”的捺变成点。
拿起笔来在本子上写三遍,看谁写得工整、正确。(生书写)
师:李文华的竖弯钩写得很有味道,有书法家的风范了。
师: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生:嘎竣在临死之前要回了自己的象鞍,披挂在身上并且回到了......
师:(打断)好,一件一件事的说。这是第一件事,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嘎羧在临死之前披挂象鞍。
师:非常准确。(师板书:披挂象鞍)
师:接下来呢?第二件事?
生:接下来,它回到了“百象冢”。
师:它回到了“百象冢”,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葬在同伴一起。
师:你也能像刚才一样,简单的概括一下吗?
生:“庄严归去”
师:小标题拟得不错。(师板书:庄严归去)(中间留一个空)
师:还有呢?
生:在去“百象冢”之前还干了一件事。它回到了当年曾经浴血搏杀战斗过战场。
师:嗯!对。你也能概括成小标题吗?
生1:......(师:谁来帮帮他)
生2:回到战场。
师:第二次回到战场,可以概括为“重归战场”
师:(小结)这篇文章就是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之前(示意)(学生一齐)“披挂象鞍”“重归战场”“重归战场”这样的几件事。
师:同学们,我们在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的时候,可以像这样,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的把握主要内容。(师板书:抓主要事件)
三、练习复述课文
师:说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来说。“再见象鞍”“凭吊战场”“葬在百象冢”三处就可以详细点,其他部分可以说得简要些。
先分小组说一说。
生复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研究。
第二课时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一、导入:
师:同学们,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也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那么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呢?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
(一)品读“披挂象鞍”的部分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5-9自然段,写嘎羧披挂象鞍的部分。找出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体会最能表现它内心的想法。
师:我们一齐来交流一下。先读句子,再说体会。
生:“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找得真准啊,好眼力,找到了这一部分最感人的句子。和他找的一样的举手。
师;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画出来,说说体会。
生:我觉得是“泪光闪闪”这个词,嘎羧都流泪了。
师:他是抓住嘎羧的神态来体会的。
生:我觉得是“久别重逢”这个词,可见嘎羧对象鞍有着深厚的感情,就像久别的老朋友。
师:多久没见面了?
生:二十六年了。
师:这就叫“久别重逢。”
师:还有谁发言?
生:我觉得是“摩挲”这个词,可以感觉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的感情。
师:他抓住了嘎羧的动作来体会的。
生:我觉得“呼呼吹去”这个词,就好像见到老朋友,十分激动的样子。
生:我从“久久地”体会到嘎羧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感情很深。
师:嘎羧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因为有什么?
生:因为象鞍上有弹洞、斑斑血迹、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
师:嘎羧见到战鞍,闻到上面的硝烟、血液的气味时,它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它会想到当年和它并肩作战的老朋友。
生:它想到当年英勇杀敌的作战场面。
生:它会想到当年我打仗时是多么勇猛、多么威风啊。
师:它想到它辉煌的过去,才会如此激动。
同学们,我们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到了嘎羧的内心情感。你们能不能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呢?
(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读)(生读)
师:听着你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我在读的时候,你们认真听,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神情。
师读。
师:请你像老师一样,读出嘎羧激动的心情。
生读。
师:你们还找到哪些句子?
生: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嘎羧想找到象鞍的急切的心情。
师:你能读出嘎羧的激动的心情吗?
(生读)
师:同学们一齐来读一读。
师:二十六年过去,嘎羧仍然记得当然的辉煌。
作者就是通过对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嘎羧内心的情感。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如果能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能读懂嘎羧的情感。这就是我们品细节的读书方法。(完成板书)
抓重点词
品细节: 联系上下文
展开想象
(二)品读“重回战场”的部分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的细节描写。
(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轻声朗读14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画下来。
2、圈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在旁,与同学交流。)
生自学。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洪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一欧一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从这里我体会到嘎羧回到战斗过的地方,非常激动。通过叫声发泄出来。
师:这个叫声是它的发泄,它可能说些什么?
生:我终于回到从前战斗的地方。
师:好,把自己当成嘎羧了,这种读书方法很好。
师:他抓住了“吼叫”这个动作来体会的。下一位!
生:我从“亲了又亲”体会到了嘎羧对当年战场的深深的怀念。
生:我从“久久凝望”体会到了嘎羧对当年战场的怀念。
师:你是从神态方面来体会的师:你能说说嘎羧“久久凝望”里,它看到了什么?
生:它仿佛看到当年战斗的场面。(师:什么样的战斗场面?)
师:你能读出“久久凝望”的感觉吗?
生读。
师:谁来挑战他。比他读得更好?
生读。(强调了“久久凝望”)
师:这才量“久久凝望”的感觉。大家一齐来读。
齐读。
师(激情地):二十六年前,它们与日寇浴血奋战,嘎羧成了最后一头战象,二十六年后,嘎羧重回战场。回想当年的战斗情景,怎能不激动!
(二)品读“庄严归去”的部分
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嘎羧用尽最后气力,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让我们一起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一齐读)
师:这两段话中,哪个细节打动了你?
生:嘎羧“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一定还在回忆那段历史。
师:它一定有话要说。它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二句话。
生:嘎羧想说:战友们,我来了,我和你们躺在了一起。
生:嘎羧想说,我死了能和伙伴们葬在一起,我死而无憾。
师:你想对嘎羧说些什么呢?
生:你为了保卫国家浴血奋战,你是英雄!
二、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
师:课外同学们还可以读一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生:二十六年,磨灭不了你的记忆,磨灭不了你对同伴的怀念,磨灭不了你对当年战斗的回忆。
2、小练笔:
写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注意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来说。
板书设计:
披挂象鞍 抓重点词
重回战场 抓主要事件 品细节 联系上下文
庄严归去 展开想象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00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分组自学“披挂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组,交待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三)讨论交流“披挂象鞍”部分的读书感受。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心,它临死前要披挂上象鞍是因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作者通过描写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事例,品味当中的细节描写,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写一写,就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情感,读懂它的心。
(四)讨论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读书感受,理解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沉”字的深层含义,体会嘎羧奋力挖掘墓坑的内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2.想象说话,走进嘎羧。
26年前,它曾经和战友们在这里,26年后,它仍旧要和战友们。
3.引导学生探究嘎羧的内心: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啊?你们读懂了吗?
4.读描写嘎羧死后形象的句子。抓住“凝望”一词,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5.交流写话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五、总结延伸
1.总结全课,明确下节课学习任务。
嘎羧是一头战象,我们却从这些感人的事例当中,从这些生动细致的描写当中,体会到它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感受到它英雄的形象。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也就是本文作者在他的创作体会里写道: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丰富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那么嘎羧还具有怎样丰富的情感?作者又想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布置课外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抓事例 品细节 悟情感
披挂象鞍 神态 壮士
重回战场 动作 英雄
挖掘墓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11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村民与嘎羧之间的真挚情感。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练笔。
4.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作品,了解沈石溪。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二、指导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讲述。
三、品读相关句段,感受嘎羧和村民之间的真挚情感,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学习抓住神态动作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五、指导写字,积累词语。
作者简介:
刘亚雄,女,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教育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子弟学校。从教以来,潜心教学研究,逐步形成“情智结合,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多次承担各级赛课,荣获一等奖。2007年5月执教《妈妈的爱》一课荣获湖南省小学习作教学课堂观摩比赛第一名。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及课堂实录获奖并发表。主持或承担的多项课题荣获省、市级奖励。曾荣获“长沙市教学能手”“湖南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2004年8月被国务院侨办委派赴菲律宾讲学,执行华文师资培训任务。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10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肃然起敬。向敬重战斗英雄一样敬重战象嘎唆。11年,作家沈石溪曾到我校来,有幸与作家面对面,并聆听他的演讲。好多同学也买到了沈石溪签名的书。这个插曲对学习这篇课文无疑有不小的帮助。
喜欢这篇课文,就想把它讲好。课前重温小说原作,仔细研读教参,又看了名家教学视频。反而感觉这个故事格外简单了。是的,情节并不复杂,怎样能把嘎唆那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感受到,把它那曾经英勇豪迈的气概体会出?文本,还是文本!
激情导语,烘托气氛。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聚焦语句,读出感情。本文运用了大量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嘎唆的灵性与感情。我将这个故事按情节梳理成四个部分并引导学生归纳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重点可以抓住以下几处描写: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嘎羧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充分感受到嘎羧的英雄气概。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深化对嘎羧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理念: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话阐述大概意思。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通过快速的朗读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说明;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战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战甲来到了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打洛江畔缅怀往事,最后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把自己庄严掩埋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读感悟
(一)走近垂暮的战象——嘎羧
1、体会嘎羧的垂老。
师:嘎羧五十多岁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请生一起读。
师:它“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样的眼睛?
预设:疲惫的眼睛、无力的眼睛、浑浊的眼睛……
师:带上你的情感再来读。
齐读。
2、体会波农丁的不舍。
师:看着它的眼睛,我们知道嘎羧——
师:可波农丁是怎么说的?指名若干同学读。
出示
师: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了?
连起来读这个语段。
(二)走近怀旧的战象——嘎羧
过渡:曾经的英雄嘎羧要走黄泉路了,波农丁知道,我们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谓:英雄垂暮近黄泉(板书),于是它要在临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师:让我们读读嘎羧取回象鞍的这一部分,找到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出示,齐读。
2、师: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这是一副怎样的象鞍哪?
指名读,出示,齐读。
3、师:嘎羧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久久地摩挲着,它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它的思绪随着这气味飘回到了过去,过去的点点滴滴再一次在它的脑海里浮现。它想到了什么?
生答。
4、师:看着眼前的象鞍,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嘎羧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他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生答。
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现如今却是——英雄垂暮近黄泉,好不凄凉。
师: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这就是自己久别的老朋友啊,来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来读这句话。
5、师: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
26个春秋过去,嘎羧已经垂老,可当它披挂上象鞍,却——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 ,原来——
6、师:这象鞍就是嘎羧当年的战甲!这战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忆呀!
板书:重披战甲忆当年。
7、师:此时在你面前的嘎羧还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你觉得它像——怀旧的老战士。
三、走近激情的战象——嘎羧
过渡:披挂上象鞍,它就要离开人们去象冢了。人们泣不成声,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它来到了——打洛江畔。
1、师: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样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
2、师: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久久凝望着,这是它当年和战友誓死拼杀的战场,此时它眼中还是平静的,清波荡漾的江面吗?它分明看到了什么?
生答。
3、请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这震耳欲聋的吼叫,分明是它的——声声哭泣、声声控诉、声声呼唤!
嘎羧来到战场故地缅怀战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泪呀!
板书:故地缅怀辛酸泪
4、师: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它身体膨胀起来,似乎觉得——
它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仿佛要——
它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好像正面对着——
师:是呀!它现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了!
5、师:此时你眼中的嘎羧还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吗?它是一位——激情豪迈的战士!
请生齐读后一句。
四、走近忠诚的战象——嘎羧
过渡: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1、师:它怎么停下来了?
师:面对着“百象冢”,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好吗?音乐播放。
请生读自己所写。
2、师:“战友啊战友,我来了!”于是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
请生接下去读。
3、师:嘎羧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4、师:是呀!它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掘墓与他们共埋,而它的灵魂已与战友们齐归青天了!板书:掘墓共埋付青天
5、师: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它几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记得自己是——战象,它永远都属于它所在的团体,即使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师:而它在我们心里也不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战士!深情的战士!忠诚的战士!善良的战士!情深意重的战士……
6、师:我们不能以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吧!
请生读板书。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大象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故地缅怀辛酸泪
掘墓共埋付青天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案设计 篇12
一、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思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白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
3、了解课文大概。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6、感情朗读课文。
三、特色
“放手”是我本节课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如在预习方面,让学生自己查找“战象”和沈石溪的资料,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锻炼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也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养成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边读,边画,边批注,这样既解决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