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2023-0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幻灯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读文解题,感知全文

  1.板书课题:检阅

  试问学生:什么是"检阅"?

  2.基于学生不甚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检阅。

  3.交流:

  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检阅"了吗?

  4.出示插图,看这就是在七月,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举行的一次检阅流行。

  你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随机指导朗读文中有关描写检阅隆重场面的句子。

  随机读词:博莱克截肢拄拐等,了解博莱克

  二、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队员们发生了什么事?

  2.汇报交流,理清脉络:

  (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捡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指名读相关段落,及时正音,如:鸦雀无声羡慕沉默的局面情不自禁等。

  三、走进故事,品味语言

  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你想说什么呢?(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大家都想表达这一个意思,对么?好。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2.生自由读,边读边想:哪些话让你感受博莱克棒。

  3.交流

  重点品读: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①哪些词让你感觉到博莱克棒?(根据学生回答,抓重点词指导朗读。)

  ②想象当时博莱克在想什么?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体会人物心情,引导有感而读。)

  ③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博莱克说句什么话呢?(进一步指导朗读)

  4.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博莱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继续故事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2.没考虑这个问题是么?没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出示课文2--9段)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3.交流。

  师: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我怎么不知道?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生:队长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

  生: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人一个样,他们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

  4.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让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再次指导朗读这个句子)

  5.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走出故事,升华认识。

  1.教师诵读最后一节。

  2.这长时间的掌声是送给谁的?

  3.虽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但你知道他们还会议论什么呢?(通过想象说话,升华课文主题。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

  四、巩固积累,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博"、"截"、"默"、"羡慕"

  五、课外练笔,引申主题。

  1.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说:…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2

  出示其中的另一幅插图,屏幕显示故事《农夫和蛇》的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板书

  《农夫和蛇》)

  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就把它放到自己怀里,用身体温暖着它。那蛇渐渐

  恢复了,它彻底苏醒过来后,便狠狠地咬了农夫,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

  “我好心救你,结果却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恶报,我真是活该!”

  预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蛇的本性狠毒凶残,我们不该怜悯像蛇一样的坏人。对待恶者要多

  加提防,学会保护自己。

  5、教师小结:《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简单,但寓意丰富,它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漫步其中,

  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反而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二)《克雷洛夫寓言》。

  (板书其他国家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1、出示《克雷洛夫寓言》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由图片内容能想到哪些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交流,简述相关的寓言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1)出示其中的一幅插图,屏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曾经三番五次警告世人,阿谀奉承卑鄙害人;但一切都归徒劳,马屁精总能在人们心里找到一个空档。上帝忽然赏给乌鸦一小块乳酪,乌鸦高高躲到枞树树梢,摆好架势准备享用这顿早餐。但是嘴里衔着乳酪,还得思量一番。可倒霉得很,有只狐狸路过近旁。乳酪的香味突然让狐狸停止奔跑:狐狸看到乳酪,乳酪把狐狸迷上,狡猾的骗子踮起脚尖走近枞树。摇晃尾巴,一眼不

  眨盯着乌鸦瞧,轻声细气、甜言蜜语地说道:“心肝宝贝,你长得多么美妙!多美的脖子,多

  美的眼睛!简直就像童话梦境!多好的羽毛,多好的.嘴巴!一定还有天使般的声

  调!唱吧,可爱的乌鸦,别害羞,小妹妹,你长得这样美丽,如果还是歌唱的行家,那你就是我们的鸟中之王!”

  乌鸦被赞美得晕头转向,嗉囊里高兴得透不过气来,它听从了狐狸讨好奉承的话,张开喉咙大

  声哑哑地喊叫:乳酪掉落到地上,骗子衔起它就跑了。

  (有删改)

  预设:《乌鸦和狐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别人的阿谀奉承、花言巧语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冷静地思考,不要轻易相信,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吃亏上当,中了别人的圈套,就后悔莫及了。

  (板书《狐狸和乌鸦》)

  (2)出示其中的另一幅插图,屏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大热天一只小羊来到河边把水饮,它偏偏碰到了灾星,一只饿狼正在这一带东找西寻,饿狼见到小羊,一心想把猎物抓住。可是事情最好做得合法又得体,它吆喝道:“死不要脸的东西,

  你怎么胆敢拿肮脏的鬼脸,把我的饮水同沙子泥浆搅在一起?我要摘下你的脑袋,因为你这样

  的放肆无礼。”“如果狼大王允准,敢斗胆向您报告,我就在离大王您一百步,河的下游把水饮;

  您千万不要生气,我绝对不会把大王的饮水弄脏搅浑。”“这么说倒是我扯了谎!恶棍!世界

  上还没听说过像你这样的大胆狂妄!我记起来啦,前年夏天你在这儿还对我说过许多粗话,这事我永远不会忘记!”“请原谅,我出生到如今还不满一岁。”小羊说。“那么是你的哥哥!”“我

  没有哥哥。”“那么是你的干亲和姻亲,总之,是你们家族里的一个什么东西。你们的牧人,牧狗,还有你们自己。大家都对我抱着敌意,只要一有机会,你们总想把我谋害,因为它们的罪过我

  要找你来顶账。”

  “啊?我有什么罪?”“闭嘴!我听腻啦,我没有时间细细分析你的罪。你之所以有罪,就是

  因为我要吃你。”狼说完话,就把小羊拖进了密林里。

  (有删改)

  预设:《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坏人无论找多少个借口,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坏人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板书

  《狼和小羊》)

  5、教师小结:《克雷洛夫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把简单的含有训诫意义的寓言变成了雅俗共赏的讽刺文学作品。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克雷洛夫的寓言——不是简单的寓言,

  而是小说,是喜剧,是幽默的特写,是辛辣的讽刺文学作品,总之,怎么说都可以,就不是简单的寓言。”

  四、交流感受,指导阅读

  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阅读寓言故事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小结,指导阅读。

  (1)我们应该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还应边读边想,联系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我们要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首先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去想,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之后,在脑子里继续品味这个故事,找寻自己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然后再读一遍,从中找到自己之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再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想象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以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

  板书

  中国

  小故事大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曲突徙薪》

  伊索《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

  其他国家

  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写出的秋天各种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时节特有的成熟与满足。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天的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2.的确,初秋时节是美好的,它给秋高气爽的感觉,然而深秋时节作者家乡那特有的味道却留给作者永远的怀想和追忆,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2)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3)当当小老师。

  三、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可前后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读几遍。

  2.做填空练习

  初说感悟:由这些特有的秋天的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验。

  1.再细读文章,把你喜欢的部分大声读一读,思考这些秋天的味道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把你想到的与组内的学习伙伴交流。先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谈谈你的想法。

  3.把小组的学习内容向全班汇报。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可以有感情朗读。

  三、比赛促读,升华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2.合作指点朗读。

  3.比赛,多方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的味道

  葡萄:色香态满足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盲人的手能分辨颜色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1、出示卡片,认颜色;继而询问: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些颜色呢?(眼睛看的)

  2、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人们用眼睛看清周围的事物,分辨事物的颜色、好坏,如果说手也能像眼睛一样分辨物体的颜色,你们会相信吗?然而在巴格达,有一个盲人竟能用手分辨出罐子的黑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能辨颜色的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75页,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

  老师总结:大家说得真好,盲人靠自己的手分辨出罐子的颜色,让人们不由得对他产生敬佩之情,盲人的手为什么能分辨出物体的颜色呢?

  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认读情况。(课件出示:)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那这个盲人怎么用手摸摸就能辨别出哪个是白罐子,哪个是黑罐子呢?我想请几个同学读读课文,其它同学联系课文想想原因。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指名分段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故事发生在哪?当时天气情况怎样呢?

  生: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巴格达一条大街尽头有一个小货摊,摆着许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货主不停地吆喝着,招揽来往的行人。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第一自然段下面出示:巴格达一条大街尽头有一个小货摊,摆着许多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货主吆喝着招揽来往的行人。)

  师:比比看,这两段有何不同?

  生:下面的少了“精致光滑的”、“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不停地”。

  师:“精致光滑的罐子”和“罐子”,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生:“精致光滑的罐子”把罐子描写得更加具体了,更加突出了罐子的好,更能吸引顾客。

  师:“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这是作者埋下的一个伏笔,等学完课文,我们再来看看它的'重要性。

  师:“吆喝”是什么意思?

  生:大声喊叫。

  师:“不停地吆喝”和“吆喝”有何不同?

  生:“不停地”写出了货主想把罐子快点卖掉,心情急切。

  师:那谁来学货主不停地吆喝?(指名两位同学吆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吆喝声,盲人走过来了,货主是如何向盲人推销他的罐子的?在文

  中找一找。

  生反馈(课件出示:货主忙做了一番介绍,然后说:“先生,这是巴格达的罐子,我不欺骗你——骗人要受到真主惩罚的!买一个吧,几十个罐子,卖得就剩这几个了。”)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最”、“就”重读。)

  师:货主向盲人介绍自己的罐子,除了说自己的罐子非常好之外,还向盲人说明自己诚实无欺,以进一步招引顾客购买。那货主是否真向自己所说的那样诚实无欺?

  生:不是。

  师:你们从哪看出来的?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生反馈(课件出示:奸诈的货主收下钱,眼珠骨碌一转,把一只白罐子给了

  盲人。)

  师:如果去掉“奸诈”和“眼珠骨碌一转”,感觉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货主收下钱,把一只白罐子给了盲人。)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去掉后的。)

  生:去掉后感觉货主没那么奸诈了。

  师:“眼珠骨碌一转”是什么描写?

  生:神态描写。

  师:通过货主的这个神态,我们可以知道他正在打坏主意。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像回答)

  师:这个货主居然欺骗盲人,他可真不讲诚信,真奸诈啊!那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就应该读出货主的奸诈、狡猾,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盲人上当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读出文中的原话。

  生反馈(课件出示:盲人接过罐子,上下摸了个遍,又伸手摸其余的四个。

  摸着摸着,盲人突然高声嚷道:“你这个狡猾的商人,竟欺骗一个双目失明的人!”)

  师:盲人接过罐子,上下摸了个遍,又伸手摸其余的四个。他为什么要伸手摸其余四个罐子?

  生:盲人在进行比较。(自由回答)

  师:从“高声嚷道”,我们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盲人的心情如何?

  生:生气。

  师:谁来生气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竟”重读。)

  师:这时货主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来。

  生反馈(课件出示:他想,用手是摸不出颜色来的,便冷笑着说:“给的是黑罐子,你摸错了!”)

  师:“冷笑”是什么意思?(指名答)不是发自于内心的假笑,往往是对别人观点表示不赞同和不屑时的表现。

  师:货主明明说过他不欺骗盲人,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盲人,他可真不讲诚信,真奸诈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再次感受货主的奸诈。

  4、学习五至十一自然段。

  师: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生自由想象并反馈。)

  师:围观的路人又会议论些什么呢?

  (生自由想象并反馈。)

  师:他们不光议论,还试探盲人呢,他们怎么试探的?(板书:试探)

  生:有人怀疑他是否真是盲人,就握起拳头假装向他眼睛击去。

  生:一个青年人灵机一动,故意对盲人说:“先生,你错怪货主了,他给你的是黑罐子,不是白罐子”

  师:试探结果如何?

  生:结果,盲人没有丝毫反应。他确确实实什么也看不见。

  生:“不要用谎言去袒护骗钱坑人的行为!”盲人说,“你们也亲手摸一摸吧!”

  师:路人通过亲手触摸明白原因,对伪善的货主充满了厌恶。(板书:厌恶)可他们并没有把原因写出来啊,老师还是不知道盲人是如何用手辨出罐子黑白的?你们知道吗?知道的举手告诉我,满足一下老师的好奇心吧!

  生:盲人实际上是通过太阳照射下罐子的不同温度而辨出罐子的黑白颜色。

  (课件出示:颜色不同的物体,吸热本领不同。颜色较深的物体吸收热量的本领强,颜色较浅的物体吸收热量的本领较弱。)

  (课件出示:巴格达一条大街尽头有一个小货摊,摆着许多精致光滑的罐子,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货主不停地吆喝着,招揽来往的行人。)

  师: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老师开始说过“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如果去掉它,没有了“温暖的阳光洒在上面”,盲人还能用手辨出罐子黑白么?

  生:不能。

  师:所以这个划线部分是万万不能去掉的。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盲人和货主吗?

  生:盲人聪明,货主奸诈。(板书:聪明奸诈)

  三、小结。

  师:货主再奸诈,也被盲人识破了骗局,这真是一个聪明的盲人,他用生活中的科学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可真了不起!

  四、思维拓展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说说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鸡蛋放醋里会变软;

  箱子里的樟脑丸会消失;

  背大书包会减轻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盲人,他善于把科学运用到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肯动脑,肯用心,在生活中善于运用科学知识,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重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重点)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论寓言,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最近读了什么寓言故事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2、学生讲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3、小组讨论寓言的特点。

  出示课件: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这段话说明了寓言的什么特点?

  预设:寓言会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

  预设:这个单元的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预设:寓言会藏着深刻的道理。

  4、教师小结:寓言往往用短小的故事寄托着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或其他植物。了解寓言的特点,能帮助我们领

  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吧!(

  板书

  小故事大道理)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

  1、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

  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很多既好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如《叶公好龙》《郑人买履》等。

  2、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寓言故事呢?

  预设:先要读懂故事的内容。

  预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曲突徙薪》中去吧!

  [故事欣赏]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别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便劝告主人说:“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4、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预设: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它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提前预防,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的发生。(

  板书

  中国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曲突徙薪》)

  三、图文结合,阅读交流

  除了中国的寓言,其他国家的寓言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大,比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一)交流《伊索寓言》。

  板书

  伊索《伊索寓言》)

  1、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由图片内容可以想到什么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交流,简述相关寓言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从中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进行一个心理小测试。

  2、由此,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

  3、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予别人帮助的?(困境中)

  师述:其实,那时何止小姑娘一人处于困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整个地球都处于困境之中。这个困境是指(缺水)

  二、感受缺水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次旱灾之大,画出这些词语。

  根据回答,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4、师述:这三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却不可以混淆,干涸是形容河流和水井的这三个词充分说明了当时人、动物、植物都已严重缺水,他们对水是多么的渴望!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生命之水呀!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要读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读出地球上万物对水的渴望。

  三、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请大家自由读25自然段。

  2、读了这部分,觉得最为神奇的是什么?(空木罐的变化)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请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的方框里,形成板书(见最下面)。

  3、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再次读25自然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4、体会第一次变化

  (1)谁来说说第一次变化的原因。

  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再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简答。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水好找吗?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小姑娘为了找水,一定走了很多(生答),摔了(生答),吃尽了(生答),最后终于累得(生答)。指名读这部分内容,要读出寻水的艰难。

  (3)想象小姑娘睡着了他会做些什么梦。(魂牵梦萦的仍然是水和她的妈妈)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自由读。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细细体会带点字抱。(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

  5、体会第二次变化

  (1)谁来说说这一次变化的原因。

  (2)【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啦。

  (3)读读这段话,有什么感想?

  (4)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还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水为什么没有洒一滴?)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她的孝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

  (6)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给这个自然段的朗读提提建议。)

  6、体会第三次变化

  (1)说说这一次变化又是什么原因?

  (2)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

  7、体会第四次变化

  (1)这次变化因为什么呢?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a、你认为跳出的为什么是钻石?

  b、想象:此时罐子里的水不断的涌出,小姑娘会怎么做呢?(人类、动物和植物都得救了,是谁拯救他们?)

  8、小结:指名看着黑板说出四次变化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师述: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

  在自己处于困境中时,也能够想到处在困境中的他人,并且给予他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这,才是真正的爱心,它比钻石还要珍贵、还要闪亮!颜老师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爱是能够创造一切奇迹的伟大力量。一位网友

  你背上哪一句了?

  四、讲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老师有一个疑问:七颗钻石是因为小姑娘的善良而产生的,应该奖给她才对,可作者为什么要让她升向天空变成大熊星座呢?

  在理解作者的用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大熊星座

  【课件出示】当我们夜晚仰望天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像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普照着大地,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北斗七星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给人温暖,给人力量。

  读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4、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深化

  1、朗读全文,再次感悟、品味作者表达的感情,表达我们对小姑娘的敬仰之情。

  2、出示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都像童话故事中的小姑娘,有着一颗钻石般闪亮的心。能举出一些人、一些例子吗?课后把这些例子写下来。

  (2)将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