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语文教案

2023-08-25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4.指导感情朗读。

  5.“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动笔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3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原文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尽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摇桂花”这部分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时候,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学生发言热烈,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融入课堂中间,有的还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于是我接着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

  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体会馈赠的快乐,引导学生 练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课件演示桂花香,课前泡一杯桂花茶,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体会桂花的香;感受“浸”字的恰到好处,同时进行夸张句的训练)

  4、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

  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

  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了。

  出示琦君父亲看见琦君摇花时的即兴诗: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指导朗读这首诗,通过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童年摇花的乐趣。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了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了,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12 桂花雨

  摇花乐

  思故乡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5

  课型:

  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6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3,投影出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交给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让学生自学;有些要在下节课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准字音。

  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经历的趣事

  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依据投影出示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倡默读),思考问题,并在书上作标注。

  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4,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课题用"桂花雨"是因为摇桂花时,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2)这篇课文主要回忆了小时候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3)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语。

  5,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长句子。

  6,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重在正音。

  7,练习描红。

  自由提问,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8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精读课文,探究解疑

  三课堂总结

  1,听写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乐"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

  4,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3、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梳理文脉,学习课文第一段及桂花的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复习:

  1)这就是桂花树,作者喜欢它,不是一般的喜欢,从文中哪个句子看出来?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2)复习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板书:香)

  小结:呼吸着阵阵飘逸的桂花香,作者陶醉了,所以,作者这样写(引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作者最喜欢桂花,仅仅是因为桂花香吗,还有什么?

  二、感悟课文

  (一)体会“摇花乐”

  过渡:摇桂花是作者的一段童年往事,你能感受到她摇桂花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吗?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乐)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她一起去感受摇桂花的快乐。自由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摇花乐,把让你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自由默读

  2、交流。(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想象情景:作者是怎样缠着母亲,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2)师生表演“缠”。

  3)齐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交流体会: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3)小结:这就是儿童的快乐,只有儿童才能了解,这正是父亲诗中写的那句:(引读)儿童解得摇花乐。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朗读

  2)想象体会:看着这纷纷落下的桂花雨,你们觉得像什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怪不得淋着桂花雨的作者会喊(引读)———

  4)这桂花雨刚才也淋着你了吧,你会怎么喊?能加个提示语,喊一喊吗?

  (出示:我就(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过渡:作者在桂花树下感受到了那份摇花的快乐,所以,作者这样写小时候,(引读)——,其实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的又何止作者一人,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了快乐了呢?(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感悟不同内容)

  父亲:

  1)引读描写父亲的句子。

  2)读父亲的诗

  母亲:

  1)想象交流:母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们能想象出来吗?你们从哪看出来?

  2)出示原作的句子,自由读并交流体会。(出示:母亲每天都要在———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全村人: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从课文的描述中,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桂花丰收了,大家都忙碌开了,这就是(出示引读: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场面。

  4)齐读诗句。

  小结:桂花不仅给“我”,给我们全家、还给全村人带来了浓浓的乐趣,所以作者这样写小时候,——

  (二)感悟思乡情

  过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都是作者最喜欢的,但仅此而已?还有特殊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读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吧,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引读:许多年后,作者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常常说:——。(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3)母亲为什么这么想?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创设情境,引读母亲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缕缕花香,传悠悠摇花乐,淡淡笔触,抒浓浓思乡情(板书:情),难怪母亲常常会说:——,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引读)——。

  5)(出示第六自然段)引读: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

  总结: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难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忆,桂花雨中,有浓浓的乡情,所以,作者这样写:小时候,——;让我们再一次读出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

  三、拓展阅读

  过渡:乡情难忘,童年难忘,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的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作者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1.从这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写感言:从作者身上,从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想收获。

  结束语:感谢桂花,更感谢琦君,是她让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田,是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回家后,你可以看老师为你推荐的书。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当然,你也可以选做其他的作业。

  四、布置作业(自由选做)

  2.写一写自己的童年故事。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简析】

  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设计理念】

  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

  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下面,老师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出示诗歌)

  学生自由吟诵诗歌,交流体会。

  小结:

  诗人漂泊他乡,通过心系家乡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过对某样事物的描写同样能传达人物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桂花雨》,聪明的同学们一定猜出了课文主要写的是──桂花,那它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结合所学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迁移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

  反馈交流: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3、“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从这些句子,体会到课文表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理解全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主要写了“摇花乐”这件事。

  ⑴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这句话说明桂花树样子很一般。)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这句话描写了桂花树的叶子和花朵,表明桂花并不鲜艳,也不够明显。可是,就是这种普普通通的树,不显眼的小花,它的香气却“真是迷人”。)

  ⑵ 第二部分具体地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这一段文字写了四层内容:

  ① 桂花开放,母亲担心台风刮来。

  ② 桂花盛开,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爱恋。)

  ③ “我”帮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A、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B、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C、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D、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④ 摇落的桂花有的可加在茶叶中泡茶,有的可用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在这一部分中,“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

  ⑶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较,再一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①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自由发言)

  交流体会: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②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2、老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比较,想象,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

  四、感情读文,深化情感

  五、句式练习,加深体会

  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扩散思维,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怀念童年 介绍故乡的桂花

  回忆“摇花乐”的情景

  思念故乡 再忆童年往事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重难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

  2.教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桂花雨》。(板书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摇桂花时,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音,而“懂、饼”是后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

  (1)课文围绕“桂花”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2):写“我”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回忆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事,主要写了“我”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第三部分(7~8):写“我”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童年时代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说说课文围绕“桂花”讲了哪些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桂花香”。

  1.品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板书:爱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呢?(浸)

  (3)“浸”的意思是泡,使渗透。在课文中“浸”是什么意思?(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文中的“浸”字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一样。)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的时间有多长呢?(“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联系上下文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摇落桂花后的花香,既有桂花的香气,也有作者因为爱桂花而产生的美好感受。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限制,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桂花树下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童年时代关于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三、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1.体验“摇花乐”。

  (1)教师:儿时的琦君,站在桂花树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从哪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迫不及待的心情?(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2)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早晨睁开眼时,吃饭时,放学一回家时,睡觉前)体会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

  (3)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1)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了你的脖子里,落在了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教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兴奋、欣喜、陶醉、手舞足蹈)

  (2)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多么快乐的心情,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四、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教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教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很多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

  (学生1: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学生2:想起家乡的田野。

  学生3: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学生4: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学生5: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学生6: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学生7: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家乡的青山绿水好呀!)”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教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师生交流。

  6.教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板书:思乡情)

  母亲对桂花的那份情感,是因为她曾经在故土的生活与桂花密不可分,桂花是母亲思乡情的寄托。

  五、赏读全文,归纳提升。

  再甜不如故乡水,再浓不如故乡情,再好不如故乡人,再香不如故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无论身在何处,睡梦里的手总要伸向那个有迷人的桂花香、阵阵的桂花雨,承载着浓浓思乡情的地方--可爱的故乡。(板书:迷人桂花香阵阵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教学反思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迷人的香气。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2.享受“摇花乐”,体悟思乡情。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回忆之雨、思乡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

桂花雨语文教案 篇1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实物:一小罐子桂花 课堂精彩评语若干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摇桂花 收桂花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了作者十分地喜爱桂花以及作者由桂花的原因。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再来体会一下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过渡:是呀!这么芳香馥郁的桂花要是被风雨吹打下来实在是太可惜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摇桂花的?她的心情怎样?

  1教师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桂花图

  2同学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读懂了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3句子一:讨论交流学生自己读懂的句子一

  句子一:“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摇不下来的。

  A: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摇桂花前,作者的心情很急切)

  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心情的急切?

  理解:老是 缠着

  问什么?怎么问?急切么?

  我们来看这句话,它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疑问句用感叹号,是不是作者用错了?

  那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语调?谁来试着问一问?

  感到急切了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急切之情。

  B:母亲怎么说的?大家轻声读一读母亲的话,揣摩一下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有点烦又有点耐心)

  母亲怎么会有点烦,但又很耐心的'呢?

  小组自由练读扮演母亲和我的对话,再抽小组赛读

  想想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如何呢?(无可奈何,更加急切)

  C:“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看到桂花成熟时,想摇的心情自然迫切。那母亲对“摇桂花”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你还读懂了什么句子?

  理解:赶紧 吩咐(也是急切的,时时关注着天气变化,怕风雨吹打下来桂花)

  那这一句应该怎么读?(语速要快,读出急切之情)

  你来读这句子,读出急切之情。

  4句子二:“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你还读懂了哪些句子?(学生读句子,说说读懂了摇花时的快乐)

  B:能不能读一读这些句子?听出快乐来了么?读得真好,教师评语

  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动作来写摇桂花的快乐)不仅读得好,而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C:你能读得时候加上一点动作么?来试着读读

  5句子三:“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我使劲地摇桂花树,桂花怎么样呢?出示桂花下落的课件,请学生观看

  B: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具体从哪儿感受到的?理解 纷纷 满头满身

  (读懂了桂花雨,桂花雨指的就是桂花落下时像雨一样,很多,很密,又很轻)

  C:想想你就站在这桂花树下,如果纷纷落下的桂花像雨的话,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呢?(春天毛毛细雨,蒙蒙细雨,嘀嗒小雨,斜风细雨,轻轻柔柔的,落在头发上,落在脸上,落在手心里,非常舒服。)

  这样的细雨落在身上,头上,手心里,感觉怎么样呢?

  教师实物演示:洒落桂花在学生头上身上……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D:读好这部分要注意些什么?(要喊起来,只有喊才能体现作者特别快乐)

  你来喊一喊?比赛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男女生比赛朗读。全体起立,加上动作一起,学生读书读得一浪高过一浪,教学亮点 实物再演示下桂花雨的样子

  E: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摇花时的乐

  6、句子四:“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入梦甜”

  A:你还读懂了哪些地方?(桂花给父母亲也带来了欢乐)

  具体说说哪些地方体会到桂花给父母亲也带来了欢乐?(洗净 点上檀香 口占一绝)

  B:谁来读一下父亲的这首诗?从父亲的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父亲情趣高雅,)课件显示父亲的诗,再读父亲的诗作

  7、有感情地配乐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收桂花乐”

  过渡:桂花摇落以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呢?

  1师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桂花给家乡人带来了快乐)

  3课件显示画面和句子: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一派人和年丰的景象,喜气洋洋)

  联系学生实际谈谈桂花的香桂花给我们还来的好处和乐趣。

  (联系走在校园里, 学校对面开了个金票子王店,就有桂花的芳香)

  读读这句话

  4出示课件落桂花,有声音练习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体会母亲和我对家乡对童年的爱

  1师生接读,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常常说,学生接读——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

  2同学们读读看,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里的“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家乡的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其中有什么含义?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么?如:外地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外地的生活过得真舒适,母亲又会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动笔写写母亲可能会说的话 出示课件怀念音乐

  学生写作 指名两学生上去写话

  集体交流,板书 怀念家乡

  4所以母亲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5不仅如此,连长大的我也常常想起儿时的摇花乐,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读后,你读懂了什么?(怀念童年生活、怀念家乡)

  童年虽然逝去了,但是儿时的摇花乐却在作者的心里久久地回荡,让她如此得难忘。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作者对童年对家乡的怀念热爱之情读出来。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小结板书

  2作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写篇周记,感受一下我们童年生活的乐趣。

  板书设计:

  摇桂花

  11桂花雨 怀念童年和家乡

  收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