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公鸡何家猜》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学唱广东话歌曲,初步对广东话、广东歌曲感兴趣。
2、能有节奏地边唱歌曲,边玩猜拳游戏。
3、体验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曲准备《何家公鸡何家猜》,幼儿会演唱歌曲《大公鸡》。
2、歌曲图谱6张,公鸡图片2张,母鸡、小鸡图片各1张,房子图片8张,石头剪刀布图片4张。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大公鸡》进场。
二、范唱歌曲,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和“鸡”有关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提问:
这首歌曲跟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一样吗?
你能听懂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吗?
2、介绍广东。
师:这是一首广东歌,是用广东话唱的。你们知道广东在哪儿吗?
小结:广东在我们祖国的南方,那可是一个发达、富裕的地方。广东人说话很有趣,广东歌听起来也特别有味道,所以大家都喜欢学说广东话、学唱广东歌。你们想学吗?
三、出示歌曲图片,并范唱、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师:你们能不能猜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意思?
2、教师把歌词用普通话念一遍。
3、看课件,学习用广东话说“真奇怪”,“望望公园里”,“鸡”,“谁家”。
4、教师带领幼儿看着图谱,用广东话把歌词连起来念一遍。
5、教师加上动作范唱第一段。
6、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演唱歌曲。
四、范唱、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1、出示图片,学习用广东话说请公鸡、母鸡、小鸡三个词。
师:广东话“鸡”叫“该”,“公该”、“母该”、“小该”。
2、学做公鸡、母鸡、小鸡的动作。
3、出示图谱,学唱歌曲第二段。
4、完整演唱歌曲。
五、学习音乐游戏《何家公鸡何家猜》。
1、看视频,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体验探究。
(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两位小朋友面对面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人做公鸡的动作,输的人做母鸡的动作,如果两个人同时出一样的话就同时做小鸡的动作)
2、讨论:在游戏中,你是唱到歌曲的哪里是时应该出拳?
3、体验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何家公鸡何家猜》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歌曲教学一直是被人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这首歌是幼儿从未接触过的粤语歌曲,教起来必须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有趣,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和分析,我运用了视听唱和游戏法进行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学唱广东话的歌曲并对学广东话感兴趣。
2、能有节奏地边唱变玩猜拳游戏,并会在间奏处做相应的肢体动作。
3、体验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戏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掌握粤语的发音,以及边唱边玩猜拳游戏,并会在停顿处做相应的肢体动作。
四、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表演游戏法、提问法、体验法等几种方法使幼儿在玩、跳、唱、说等几重方法中获得音乐节奏感,从中感受到粤语歌曲带来的乐趣。
五、说活动流程
1、导入课题
用律动《大公鸡》以表演的形式引入,让幼儿对大公鸡的歌曲产生兴趣,并将歌曲《何家公鸡何家猜》进行比较,发现歌曲的不同之处,引发对粤语歌曲的兴趣,在这个环节,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特点,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欣赏歌曲并初步试学粤语,我唱歌曲后提问,广东话“鸡”叫“该”,听一听这首广东歌里面有哪些“该”?这些“该”还是排着队出来的,看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鼓励幼儿用粤语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3、学唱歌曲第一段并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尝试跟我们一起学唱第二段,加入动作,帮助记忆,并表扬会在间奏处停顿的幼儿。
4、观看图谱,学习第一段,根据图谱学习理解歌词内容,我首先用普通话来念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相应的动作,来更好的记忆歌词,接着尝试学习用粤语来演唱歌曲第一段,再配上前面的动作以后,幼儿对第一段的掌握会容易许多。
5、我教幼儿玩猜拳游戏,并请教师和我一起示范,然后提问,我们是在哪个字上出拳的?又是在什么时候做了“公鸡”、“母鸡”、“小鸡”的动作。在幼儿做猜拳游戏时,鼓励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游戏。
6、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两个幼儿一组,完整演唱歌曲并在第二段时做猜拳游戏。
(3)幼儿要请客人老师互动表演,一起玩猜拳游戏。
六、结束部分
简单扩展广东话,和老师们再见,活动顺利完成。
《何家公鸡何家猜》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常试学唱广东话的歌曲,并对学广东话感兴趣。
2、能有节奏地边唱边玩猜拳游戏,并会在间奏处做相应的肢体动作。
3、体验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乐曲准备:《何家公鸡何家猜》,幼儿律动《大公鸡》。
2、图谱六张。
3、全班幼儿坐成扇形。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生一起作律动《大公鸡》。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唱哪些关于公鸡的歌?
1、教师唱《大公鸡》,边做动作边表演。
2、师生一起表演,第一遍不做动作,第二遍边做动作边唱。
3、幼儿两人一组表演。
小朋友们唱得真帮!今天呀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公鸡的歌曲,请小朋友认真的听一听老师唱的这首歌和我们刚刚唱的《大公鸡》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轻唱歌曲《何家公鸡何家猜》,(着重“公鸡”)提问:你们发现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学习演唱歌曲中的副歌部分。
1、教师完整的范唱歌曲。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谭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首广东话的歌曲。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范唱)那公鸡用广东话怎么说?(公“该”),跟老师说一遍
(公“该”),那小鸡呢?母鸡呢?好,那我们把公鸡、母鸡、小鸡一起加上动作用广东话教一遍。
“公该”——“母该”——“小该”
2、重点范唱副歌部分,“何家公鸡何家猜,何家小鸡何家猜,何家公鸡何家猜,何家母鸡咯咯咯”边唱边做动作,幼儿跟着边唱边做动作。
现在请幼儿再来听一听公鸡、母鸡、小鸡这三个词在歌词里面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公鸡——小鸡——母鸡
(三)、出示图谱:
1、教师把歌词用普通话念一遍,然后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用普通话念一遍。
那歌曲的前半段(真奇怪呀.......是谁家的不知道(广东话唱))这段唱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那老师把歌词用普通话念一遍。(加上动作)你们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我们看图谱来一起念一遍。再来一遍加上动作。(三遍)
2、看图谱共同演唱歌曲的前半段。
我们看着图谱把这段歌曲唱一遍?(三遍)
3、完整唱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加动作)
四、学习音乐游戏《何家公鸡何家猜》。
1、交待游戏规则,(玩石头剪刀布游戏,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赢的人做公鸡的动作,输的人做母鸡的动作,如果两个人同时出一样的话就同时做小鸡的动作)
2、讨论:在游戏中,你是唱到哪里出的拳?
师:小朋友们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会)小朋友们都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了,现在看老师是怎么跟着《何家公鸡和家猜》的这首歌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的。(教师示范)
3、再次体验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交换朋友) 我们再换个好朋友玩。
五、互动
和客人老师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进一步体验师生游戏的快乐及和他人分享、传递游戏时的愉快情感。
你们玩的开心吗?那你愿意把你的快乐分享给客人老师吗?现在每个小朋友找一位客人老师和你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六、结束语
教师用广东话教幼儿说“老师再见”,幼儿和老师们一边打招呼一边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何家公鸡何家猜》教案 篇4
大班音乐活动:游戏《何家公鸡何家猜》
一、教材分析:
在《祖国真大》主题中,孩子对模仿各地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我们选择了《何家公鸡何家猜》这首歌词简单、旋律欢快、充满童趣的广东童谣,并对它进行了些微的改编,使它既能让幼儿感知广东话与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又易于体验、表现其音乐性。
分析了乐曲结构后,我们又进一步尝试把《石头、剪子、布》这个幼儿常玩且十分喜爱的猜拳游戏引入活动,以歌曲为载体,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音乐节奏感、合作能力的提升。
本活动的重点是民间游戏和音乐的自然结合,通过对句末和间奏的感应,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出拳、什么时候表现输赢。活动的难点则是幼儿的应变反应速度,猜拳游戏需要幼儿在较短时间内对输赢作出判断,并合上音乐给予形象的表现。因此在活动中,我们最关注的是为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一是了解、拓展、梳理已有经验,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表现方式;二是教师示范,让幼儿感知新经验,为自主表现打下基础;三是提供简单的图形符号,为幼儿记忆与表现提供隐性帮助;四是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选择各种表现方式拓展游戏,在重复中体现变化。
二、活动目标:
1、结合广东童谣玩猜拳游戏,感应音乐的句末和间奏。
2、能较快地对游戏结果做出反应,并用动作予以表现。
3、进一步感受童谣的趣味,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游戏图卡若干张
四、活动过程:
一(一)回忆广东童谣,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活泼与韵味。
1.回忆歌曲,感应歌曲中个别字、词的发音变化。
提问:“公鸡、母鸡、小鸡”是什么意思?“何家公鸡何家猜”呢?
小结:这是一首广东话歌曲。广东人说话和我们不太一样,比如歌里的鸡要唱成“gi”,你要唱成“lei”。
2.师生共同歌表演一遍。
((二)梳理民间猜拳游戏经验,学习音乐游戏。
1.幼儿自由结伴玩猜拳游戏,教师运用图卡梳理游戏方法。
(1)引出游戏,幼儿自由玩猜拳游戏。
师:老师要把这首广东歌变成一个好玩的猜拳游戏。你们玩过什么猜拳游戏?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表示输赢的。
(2)梳理玩法。
请几对幼儿到前面演示各自的玩法,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标。并补充出示一些幼儿没有说到的玩法。
2.引用其中一种猜拳游戏的玩法,教师示范音乐游戏,引入新经验。
师:现在老师要选一种玩法,把它玩到歌里去。请看仔细,我们是怎么玩的。(两名教师示范打枪玩法)
3.分析游戏规则,学习新游戏。
(1)猜拳起始部分感应。
师:我们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开始猜拳的?(练习开始猜拳部分)
(2)(规则感应。
①句末的感应——出拳。
师: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出拳的?(练习句末猜字时出拳)
②间奏的感应——输赢。
师:打枪的动作在什么地方做?(练习间奏时表示输赢的动作)
(3)解决平局问题。
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师幼讨论并确定一种比较友好的表现方式。
(4)完整练习猜拳游戏(打枪)。
①练习猜拳部分。
②完整练习游戏。
4.迁移经验,拓展游戏玩法,在自主选择玩伴和玩法中感受快乐。
(1)重新确定一种玩法进行游戏。
师:刚才我们有那么多好玩的方法,想换一种吗?玩什么呢?(讨论确定一种)
(2)自主商量一种玩法进行游戏。
师:请你和好朋友自己商量一种玩法来玩一玩。
(3)交换朋友连续玩。
师:现在我们需要交换朋友玩游戏了,而且需要你们在前奏部分完成找新朋友和商量好玩法两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