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大公鸡(通用3篇)
歌曲:大公鸡 篇1
大公鸡(一)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大公鸡(二)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学会了歌曲《大公鸡》。
2. 大公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大公鸡》。
2. 要求把默唱部分唱清楚、唱准。
二. 进行韵律活动《大公鸡》。
1. 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己创编歌词。
2. 教师出示公鸡头饰,问:大公鸡是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请你用动作做出来?
1) 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教师可指导幼儿用左手和右手结合做大公鸡的动作。
2) 教师找出表演有特色的幼儿,为他带上大公鸡的头饰,并带领大家一起做。
3) 引导幼儿在“扑棱”“扑棱”出摆动四次手避(公鸡扇动翅膀),动作要合上音乐节奏。
《大公鸡》中班优秀教案(精选4篇)
《大公鸡》中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2、尝试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点难点:
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大公鸡》。
2、歌曲:《大公鸡》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清唱歌曲两遍,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说一说歌曲的.主要内容。
三、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歌曲,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请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2、请幼儿尝试伴随歌曲做动作。(提醒幼儿关注歌曲的节奏,要随音乐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四、教师钢琴伴奏,请幼儿学唱歌曲。
五、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六、分组表演。
七、小结。
《大公鸡》中班优秀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应会: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美感。教学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大公鸡的教案(通用5篇)
大公鸡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吃饭要专心,进餐时不随便讲话,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2、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漏嘴巴是坏习惯。
活动准备:
手偶:大鸡、小弟弟、老奶奶
活动建议:
1、教师出示大公鸡和小弟弟的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对,这是大公鸡,这是小弟弟。今天,老师要讲个大公鸡和小弟弟的故事给他们听,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公鸡和漏嘴巴"。咦,漏嘴巴是谁呀?小弟弟的嘴巴是不是漏的?你们听了故事就知道了。
2、教师用手偶讲述故事
讲到大公鸡说"好运气,好运气,我找到了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时,提问:
(1)大公鸡找到的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是谁?
(2)为什么说小弟弟是漏嘴巴?
讲到奶奶说"你的嘴巴是不漏的,因为你吃饭不专心,东看西瞧,饭粒就掉了下来,提问:
(1)小弟弟的嘴巴漏吗?那么,饭粒怎么会掉下来呢?
(2)小弟弟应该怎么吃饭,饭粒才不会掉下来。
故事讲完后提问:
小弟弟现在不做漏嘴巴了,做好弟弟了,你们也是好弟弟、好妹妹,对吗?好弟弟、好妹妹应该怎样吃饭?
现在,你们都做给我看(全班幼儿做专心吃饭的样子)
3、教师手拿大公鸡,在全体幼儿面前走一圈,边走边说:"咯咯咯,这儿找不到饭粒,咯咯咯,这儿真干净,让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找虫吃吧!"然后,教师放下大公鸡带领全班幼儿齐声说:"大公鸡,告诉你,我要做个好弟弟,再也不掉一粒米。
附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
歌曲:大公鸡
大公鸡(一)
活动准备:
1. 歌曲录音。
2. 钢琴。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 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 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 学习歌曲《大公鸡》。
1. 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 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 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 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 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 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 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大公鸡(二)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学会了歌曲《大公鸡》。
2. 大公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部分。
1. 复习歌曲《大公鸡》。
2. 要求把默唱部分唱清楚、唱准。
二. 进行韵律活动《大公鸡》。
1. 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己创编歌词。
2. 教师出示公鸡头饰,问:大公鸡是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请你用动作做出来?
1) 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教师可指导幼儿用左手和右手结合做大公鸡的动作。
2) 教师找出表演有特色的幼儿,为他带上大公鸡的头饰,并带领大家一起做。
3) 引导幼儿在“扑棱”“扑棱”出摆动四次手避(公鸡扇动翅膀),动作要合上音乐节奏。
勤劳的大公鸡
穿着红袍子的大公鸡爬上了小山坡,喔喔地叫了起来。
他告诉人们:“该起床了!该起床了!”
太阳公公伸着懒腰从山坡后面爬了上来。
他看到大公鸡,微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趣味童谣
天明咧
天明咧,鸡叫咧,
小朋友,起床啦。
中班命题意愿画《大公鸡真美丽》
活动目标:
要求幼儿能按儿歌的内容作画,培养记忆力和想象力,要求突出主题,注意色彩的深浅搭配。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画公ji;挂历纸做公ji帽一顶。
2.范画一张,幼儿用纸.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教师头戴公ji帽,学做公ji抬头挺胸走路状,并念儿歌:“大公ji,真美丽,大纸ji冠头上戴,尾巴毛,往上甩,胖胖的两腿长长的脚,挺起胸膛慢步跨,尖尖的嘴巴喔喔啼,每天叫人早早起”
教师念儿歌两遍,请幼儿说出儿歌名称及内容。
教师以故事形式具体地描绘大公ji出来时的时间.地点.气候.环境及做什么的等等。亦可请讲述能力强的幼儿编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