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2023-08-13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36~P3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0~9的数字卡片摆一摆三位数与四位数,同桌比较大小。

  二、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和练习题2

  (1)指题,看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题2

  找出规律,自己动手填一填,集体订正。

  2、完成3、4题的练习

  (1)第3题:指题,理解题意。说说不同数位上,同一个数有什么不同。

  (2)第4题:读数时要注意“零”的读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题

  (1)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有什么信息的获得。

  (2)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4、完成第6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比较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学生数字游戏,4人或2人一组进行活动,用数字牌摆数。

  二、练习

  1、完成习题7、8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作业。

  (2)完成习题8,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习题9

  学生估计,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约有500字左右。

  3、完成习题1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数学游戏:

  (1)学生用抽签的形式代替转盘,自己做这个游戏

  (2)说说这样赢的机会比较大?

  5、实践活动:

  学生估计有多少片树叶,说说自己怎样估计。

  三、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测量

  一、教学内容:

  P40~P48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3、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8~9周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4、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乘法应用题(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

  (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教学后记:学生理解得不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1、练习十二第3题。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组活动。连续作5次立定跳远,并把每次跳的距离记录在书上的表中

  ⑵小组交流。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2、练习十二第4题。

  ⑴同桌活动。把两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两臂间的距离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二、议一议

  1、练习十二第5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二第6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绳子原来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二第7题。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度?全班交流

  三、家庭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1页练习五第1-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生自己看图,完整口述题意。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

  4)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第4题。

  1)指名生自读题。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3.完成第9题。

  1)生自读题。

  2)指名说题意:女孩比左边的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指名说解题思路。

  4.完成第10题。

  1)生自读题,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解题思路。

  5.你认为在解以上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什么?

  :要先理解题意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成第1题。

  1)生独立完成。

  2)开火车集体订正。

  2.把下面的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797+296498+307

  1)生估计,师板书。

  2)将加号改为减号,你能估计出结果吗?

  3)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结果?

  3.完成第5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核对。

  师提醒注意“约等于”的书写及格式。

  4.完成书上第3、6、7、8题。

  1)生独立完成以上四题。

  2)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小组交流讨论,说各自想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方向与位置,课本第65~66页。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教学重点:

  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教学难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加强学生练习的活动性,让学生面向给定的方向站好,再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别面向不同的反响,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巩固辨认方法。

  2、自主练习2.3。

  这是实践性的题目。练习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与实践开展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辨认方向。

  3、自主练习4。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5。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巩固看路线图的方法。

  5、自主练习6。

  先让学生描述路线,然后再计算路程。

  6、小资料。

  学生自己了解。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练习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他不知道三位数相加的笔算方法,谁来告诉他呢?(生回答)如果他想熟练的做三位数加法,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他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练习五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

  6+87+96+35+7

  60+8070+9060+30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

  2)汇报。

  3.练习五第4题。

  1)读题目。

  2)从凉亭到葡萄园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哪条路比较近?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3)同桌互说:从凉亭到梅花园呢?哪条路近一些?指名说。

  4)从凉亭到葡萄园近还是到梅花园近?

  提示:比较去哪里近,一般把各自最近的路进行比较。

  4.练习五第5题

  1)说图意。

  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怎么想的?小方呢?怎么想的?问: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三.课堂

  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练习五第3题。

  教学后记: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P68~69

  二、教学目标:

  1、熟记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出直角、锐角、钝角。

  2、培养乐于交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放大镜和一块手表。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角的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习题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怎样判断。

  3、完成习题3: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仪出示答案

  4、指导学生完成习题4:收集学生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口述方法。

  5、指导完成习题5:

  (1)观察3:00与9:00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角是否一样大。

  (2)分组拨一拨,找出哪两个时刻时针、分针所成的角是一样大,并把角的名称写下来。

  (3)发现什么规律,两个时刻相加正好是12

  6、完成习题6、7

  (三)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