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2023-08-07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生活与百分数教材第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2、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感受理财的生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修改补充

  一、复习引入:

  同这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问路之一。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

  二、探索新知

  1、活动1

  同学们所了解的利率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完全相同吗?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组织学生汇报:

  a、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比如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国家一般会实行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的发行提高利率,这样老百姓会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如果对外贸易失衡的话会造成自主货币的贬值或升值,这会影响货币的购买力,通过汇率的改变,相应的会影响利率的走势。

  b、从需求的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少投资成本,有利于降低储蓄意愿,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有助于扩大内需,从供给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防止其利润的进一步恶化。

  c、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2、活动2。

  师:我们从宏观上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我们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选择。请看下面的普通利率表,帮李阿姨算一算,如果把准备给儿子的2万元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可以小组合作,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应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有关促销的实际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能熟练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2.根据不同优惠,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将复杂的折扣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并能够按折扣计算商品价格,应用成数进行农业收成等有关计算,求应纳税额以及计算利息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必须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下面就请同学们一一回顾一下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相关的计算公式。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

  现价=原价×折扣;

  几成表示十分之几,即百分之几十;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百分数问题来解决。而且,也只有转化为百分数问题,才可以更好地确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5)

  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总价中取整百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师:如果在A商场买,应付多少钱?(点名学生回答,说清楚解题思路)

  已知A商场打五折销售,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是230元,这样就能算出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的钱数是原价的50%,列式为230×50%=115(元)。(板书)

  师:如果在B商场买,应付多少钱?(点名学生回答,说清楚解题思路)

  妈妈要买的这条裙子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所以减去的是2个50元,即50×2=100(元),那么妈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还需要230-100=130(元)。(板书)

  115元72,B商场更省钱。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甲品牌:260-100=160(元)

  乙品牌:260×60%×95%=260×0.6×0.95=148.2(元)

  148.2<160,乙品牌的更便宜。

  3.某旅游团共有成人12人,学生7人,他们到一个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以下是导游了解到的门票报价:

  A.成人票每张30元。

  B.学生票半价。

  C.满20人可以购团体票,在成人票价上打七折。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制定怎样的购票方案。(学生交流讨论,集体汇报不同方案)

  方案一:30×12+30÷2×7=465(元)

  方案二:30×20×70%=420(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1)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

  (2)115<130

  答:选择A商场更省钱。

  教学反思

  1.购物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正是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情境的展示以及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择优选择。

  2.对于教学内容为综合应用的课时,一般是对前面一个或几个课时知识点的总结、巩固与提升。我们应该在复习旧知和提高学生分析、应用能力上分清主次,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等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切忌在这种类似练习课的课堂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只重视传授不顾启发学生。在每一个引导提问、学生讨论的环节,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后,再进行集中讲解。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个商场打折销售,规定购买200元以下(包括200元)商品不打折,200元以上500元以下(包括500元)全部打九折,如购买500元以上的商品,就把500元以内(包括500元)的打九折,超出的打八折。李川买了两次,分别用了189元、432元,那么如果他一次购买这些商品的话,可节省多少元?

  分析:(1)200元以下(包括200元)商品不打折,最多付款200元;(2)200元以上500元以下(包括500元)全部打九折,最少付款200×90%=180(元),最多付款500×90%=450(元);(3)500元以上的就把500元以内(包括500元)的打九折,超出500元的部分打八折,最少付款450元。189元>180元,说明原价就是189元或属于第(2)种情况;432元<450元,它属于第(2)种情况;再把钱数相加后根据第(3)种情况计算可节省的钱数。

  解答:200×90%=180(元)

  189元>180元,说明没有打折,原价就是189元;或者打九折,原价是189÷90%=210(元)。

  500×90%=450(元)

  432元<450元,说明原价就是432÷90%=480(元)。

  当原价是189+480=669(元)时,450+(669-500)×80%=585.2(元)

  189+432-585.2=35.8(元)

  当原价是210+480=690(元)时,450+(690-500)×80%=602(元)

  189+432-602=19(元)

  答:可节省35.8元或19元。

  解法归纳:分段折扣问题中,已知实际支付的钱数求原价时,应根据折扣计算方式分情况讨论。

  相关知识阅读

  关于百分数的成语

  十拿九稳:90% 百里挑一:1%

  事半功倍:200% 事倍功半:50%

  半途而废:50% 平分秋色:50%

  百发百中:100% 一箭双雕:200%

  十室九空:10% 十全十美:100%

  半壁江山:50% 一刀两断:50%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生活与百分数 教材第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2、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感受理财的生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修改补充

  一、复习引入:

  同这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问路之一。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

  二、探索新知

  1、活动1

  同学们所了解的利率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完全相同吗?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组织学生汇报:

  a、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比如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国家一般会实行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的发行提高利率, 这样老百姓会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如果对外贸易失衡的话会造成自主货币的贬值或升值,这会影响货币的购买力,通过汇率的改变,相应的会影响利率的走势。

  b、从需求的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少投资成本,有利于降低储蓄意愿,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有助于扩大内需,从供给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防止其利润的进一步恶化 。

  c、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2、活动2。

  师:我们从宏观上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我们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选择。请看下面的普通利率表, 帮李阿姨算一算,如果把准备给儿子的2万元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 可以小组合作,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利率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況 。

  组织学生交流时.重点明确存期六年,需要取出再次存入时,要把上一次的利息作为本金的一部分存入。 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一次性存入的方法比分开来一次又一次地存入所获得的利息多。

  师:普通储蓄存款的存期分为不同的种类,选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的利息是不同的;同样,教育

  储蓄存款的存期以及国债的期限也分为不同种类。李阿姨理财的方式除了普通储蓄存款以外,还可以选择教育储蓄存款或国债,那么教育储蓄存款中获得利息最多的方式是哪种呢? 利息又是多少呢? 国债呢? 请同学们自己先调査一下教育储蓄存款和国债的利率,课下以小组为単位进行计算,帮李阿姨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業,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三、课堂小结

  问: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问: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百分率,生活中蕴含着 无穷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关心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积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同题。

  四、课后延伸

  小明一家三口,妈妈每月工资1160元,爸爸每月工资2180元(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工资),家里每月支出项目大约费用如下:

  项目衣食娱乐健身水电书报

  费用(元)

  再过几年小明就要上大学了,小明一家准备做一个存钱计划,那么一个月存多少钱呢?请你给小明家提一个存钱建议并说明理由。(注:个人收入超过20xx元且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计算不同的理财方式带来的不同收益,知道如何使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2、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方法之一。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什么是利息和利率?怎样求存款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活动1: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课本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学生分组交流,老师选取几份调查表全班展示。

  (2)问: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附近银行的调查,不仅了解到当前的利率情况和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活动2。

  师:我们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在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请根据第16页的普通利率表,帮李阿姨算一算,如果把准备给儿子的2万元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

  (1)小组合作完成,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第16页利率表,小组合作完成时,教师巡视了解情況。

  (2)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明确存期六年,需要取出再次存入时,要把上一次的利息作为本金的一部分存入。

  普通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3881.05元

  普通存款:二年二年存存3次共24845.94元

  普通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5425.13元

  普通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5492.5元

  普通存款:一二三年存存3次共24968.49元

  国债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4871.53元

  国债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6962元

  国债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7046.73元

  教育储蓄:六年存1次共25700元

  (3)这些方案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国债的收益最高。

  (4)小结:在本金相同、存期相同的情况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发现在本金相同和存期相同的情况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2、认识千分数和万分数。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6页“你知道吗?”

  (2)学生交流自己对千分数和万分数的理解。

  (3)强调千分号和万分号的写法。

  三、课后作业

  自己去各大银行了解利率情况,给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学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总结: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百分率,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关心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积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同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运用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难点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美引趣:同学们!我们在六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用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对此类问题进行的巩固,使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节课我们将有三个环节的考查,每个环节都比上一个更有挑战。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温故练习,考查一下看哪个同学做得又快又对!

  二、析美乐学:(课件)

  1、全班完成下面分数应用题的解答。

  ①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⑵班同学上交40件作品,六⑴班同学上交的作品是六⑵班的。六⑴班交了多少件作品?40×=32(件)答:

  ②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⑴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⑴班同学上交的作品是六⑵班的。六⑵班交了多少件作品?32÷=40(件)答:

  ③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⑵班同学上交40件作品,六⑴班比六⑵班少交20%。六⑴班交了多少件作品?40×(1-20%)=32(件)答:

  ④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⑵班同学上交40件作品,六⑵班比六⑴班多交25%。六⑴班交了多少件作品?40÷(1+25%)=32(件)答:

  ⑤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⑴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⑵班比六⑴班多交。六⑵班交了多少件作品?32×(1+ )=40(件)答:

  ⑥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⑵班同学上交40件作品,比六⑴班少交。六⑴班交了多少件作品?40÷(1-)=50(件)答:

  2、小组展示:每组展示题目及算式后由全班同学评判对、错。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用分数、百分数来解决问题。我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大家第一环节都做得非常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组间相互设疑。

  课件:《主题:围绕分数、百分数的解题方法与步骤提出设疑》

  提问方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答问方的回答要有准确性!

  三、展美设疑:

  规则:由一个组提出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其他小组随机回答!

  问题预设:⑴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有哪些步骤?

  ⑵你认为步骤中哪一步最关键?

  ⑶单位“1”怎样去确定呢?

  ⑷怎样判断用分数乘法或除法列式?

  ⑸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分析数量关系?

  ⑹单位“1”不容易确定时,怎么办?

  板书: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方法与步骤:

  四、赏美提升:

  刚才大家的表现太精彩了,问题问得在点,答题答得准确。通过大家的质疑对抗,相信已经把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进行温故而知新!下面是我们的最后一个环节:

  ⑴请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用分数解答;

  ⑵请你先解答,再按要求改编分数应用题。

  全班完成,小组展示!

  例题:六⑴班男生20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⑴班女生有多少人?

  例题:一本书有100页,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又读了一些,这时已读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2:3。问第二天读了多少页?(改编成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五、审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你建议大家应该特别注意哪些关键点?非常感谢刚才代表各个小组积极发言的同学们!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提高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好的表现!

  巩固练习(组长检查)

  ① 五(1)班有35人,女生占了,男生有多少人?35×(1-)=14(人)答:

  ②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离乙地还有1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25÷(1-)=200(千米)答:

  ③ 三(1)班男生比女生多,也就是多了6人,三(1)班共有多少人?

  6÷=20(人)20+6+20=46(人)答:

  ④ 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全部的,第二天做了10个,这时已做的零件与未做的零件之比为1:1。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10÷( - )=50(个)答: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应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有关促销的实际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能熟练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2.根据不同优惠,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将复杂的折扣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并能够按折扣计算商品价格,应用成数进行农业收成等有关计算,求应纳税额以及计算利息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必须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下面就请同学们一一回顾一下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相关的计算公式。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

  现价=原价×折扣;

  几成表示十分之几,即百分之几十;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百分数问题来解决。而且,也只有转化为百分数问题,才可以更好地确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5)

  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总价中取整百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师:如果在A商场买,应付多少钱?(点名学生回答,说清楚解题思路)

  已知A商场打五折销售,妈妈要买的裙子标价是230元,这样就能算出在A商场买这条裙子需要的钱数是原价的50%,列式为230×50%=115(元)。(板书)

  师:如果在B商场买,应付多少钱?(点名学生回答,说清楚解题思路)

  妈妈要买的这条裙子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所以减去的是2个50元,即50×2=100(元),那么妈妈在B商场买这条裙子还需要230-100=130(元)。(板书)

  115元<130元,显然是A商场更便宜些,应该建议妈妈去A商场买更省钱。

  师:想一想,在哪个商场买更省钱与商品的总价有关系吗?如果总价正好是一个整百数,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在B商场,如果总价正好是一个整百数,那么实际付的钱数是总价的一半,相当于A商场的五折,即此时两个商场的优惠力度相同。

  师:如果总价不是一个整百数,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在B商场,如果总价不是一个整百数,那么最后实际的花费为整百部分的一半加上零头部分。而A商场的五折既包括整百部分的五折,还有零头部分的五折,此时选择A商场更省钱。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你以后购物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计算比较一下几种购买方案,才能知道哪种购买方式比较便宜。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策略,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点名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1)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

  (2)80>72,B商场更省钱。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甲品牌:260-100=160(元)

  乙品牌:260×60%×95%=260×0.6×0.95=148.2(元)

  148.2<160,乙品牌的更便宜。

  3.某旅游团共有成人12人,学生7人,他们到一个风景名胜地观光旅游,以下是导游了解到的门票报价:

  A.成人票每张30元。

  B.学生票半价。

  C.满20人可以购团体票,在成人票价上打七折。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制定怎样的购票方案。(学生交流讨论,集体汇报不同方案)

  方案一:30×12+30÷2×7=465(元)

  方案二:30×20×70%=420(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1)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

  (2)115<130

  答:选择A商场更省钱。

  教学反思

  1.购物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正是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情境的展示以及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择优选择。

  2.对于教学内容为综合应用的课时,一般是对前面一个或几个课时知识点的总结、巩固与提升。我们应该在复习旧知和提高学生分析、应用能力上分清主次,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等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切忌在这种类似练习课的课堂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只重视传授不顾启发学生。在每一个引导提问、学生讨论的环节,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后,再进行集中讲解。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P16《生活与百分数》

  教材分析:教材紧接着百分数(二)这一单元,安排“生活与百分数”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利息的方法,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更加提高了他们对百分数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利率的调整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学会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能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释。

  3、从小培养理财意识,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能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具准备:学生搜集的银行利率信息及网上查找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我给大家提前布置了调查任务,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和家庭周边的银行进行了走访调查,记录了一些银行近期的利率,那么,同学们通过这项活动是否已经感受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了呢?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收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活动吧!

  二、探索新知

  活动1 --初步感知利率的调整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老师把同学们抄来的存款利率进行了整理,(出示最新存款利率一览表)对比一下,它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有什么不同?

  你了解到的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

  一、大幅降息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大幅度降息对房地产业是个直接的利好,将大大降低房地产业的贷款费用,同时也给有需求的贷款买房者减少了购房成本,促进购房消费。

  三、大幅度降息对金融证券市场将产生活跃作用。

  四、大幅度降息对消费有刺激作用。

  活动2--利用普通储蓄存款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我们从宏观上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断调整的,那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则是选取怎样的理财方式才能使我们的存款到期后收益最大。

  现在请大家根据咱们调查到的存款利率帮李阿姨算一算,如果她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怎样存获得的收益最大?

  首先我们要考虑什么问题?

  预设:

  1.去哪家银行存?选择银行,说明理由。

  2.怎样安排存期?(6个一年期;3个两年期;2个三年期;1个五年期和1个一年期)

  明确:存期为六年,必定需要取出后再次存入,要想使6年后的收益最大,咱们是把每次的利息取出只存本金合算还是连本带息一起存入合算呢?

  可以小组合作,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交流汇报:通过计算学生认识到一次性存入的方法比分成很多次存入所获得的利息多。而一年期利息少,所以五年期配一年期的存款方式也不合算。最终发现存六年还是存2个三年期最合算。

  活动3--利用教育储蓄和国债设计合理存款方案

  另外两种类型的理财方式:教育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

  因为教育储蓄可以免收利息税,而原来的普通储蓄需要交纳利息税,所以以前存教育储蓄的人很多。但是现在普通储蓄也免收利息税了,所以教育储蓄已经失去了其优势,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购买国债还是可以的(出示20xx国债利率)我们还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分析一下,帮李阿姨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学生继续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进行汇报。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肯定收获满满,说说吧,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看来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关注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积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后延伸

  生活中不仅仅有百分数,还有千分数、万分数,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教材P16“你知道吗?”理解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

  你们也即将毕业,可以为自己的压岁钱也做一个理财计划,看看怎样存能够让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板书设计:

  生活与百分数

  存6年 存2个三年期的最合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课前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交流常用的理财方式及其利弊,了解各种理财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探究各种储蓄方式收益情况的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际应用的价值。

  3.在分析、比较各数据的活动中,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4.在课前活动及课上探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多种理财的基本方式,感受理财方式的优化。

  2.在解决问题、辨析策略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

  能在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据、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学科德育、习惯培养、学科教学改进建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及分析数据、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制作的各种图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组织交流

  (一)以压岁钱为话题,引入要研究的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每到过新年的时候你们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师:对!得到压岁钱,这是我国古代留下来的一种民族习俗,其寓意是祝收到压岁钱的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健康,平安。

  2.提问:那你们得到的压岁钱一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3.小结:看来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把压岁钱进行合理的储蓄,使其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是基本的理财意识。(板书课题:理财)

  4.交流汇报:咱班理财意识强的同学,走访了银行,采访了银行的专业人士,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想与我们大家分享。(课件上出现实践活动的照片)

  (二)借助课前调研,了解理财知识

  下面有请赵新莹同学与我们进行知识分享。

  学生用自己制作的ppt介绍自己知道的理财知识,并且进行简单的说明。

  二、结合调研结果,提出研究的问题

  1.谈话过渡:看来,将钱放入银行进行合理储蓄的方式是比较可靠的,那如果让你用这种方法来掌管你的压岁钱,你最关心什么?

  2.要想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需求呢?

  3.师: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学习资料,大家认真阅读,看看能找到哪些信息帮我们解决问题?(拿出学习资料1--浦发银行储蓄知识单)

  预设:

  (1)20xx年浦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2)复利计息方式:每次储蓄后将本息都取出来再进行储蓄。

  第二年的本金=第一年的本金+第一年的利息

  三、小组合作计算,尝试解决问题

  (一)组织讨论,探究存储方式

  1.通过阅读学习资料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汇报)现在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怎么还不能呢?

  预设:

  (1)还不知道本金呢?

  (2)存多长时间呢?

  2.学生思考存储方式,猜想验证收益最高的方式

  (1)那存三年,都可以怎么存呢?

  出示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将你想到的存储方式写在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2)在这几种存储方式中,你们猜猜哪种存储方式的收益会最大呢?说说你的想法。

  (3)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这样呢?我们需要--验证(算一算)

  (二)小组合作,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发现规律。

  1.小组合作,自由计算3年后的本息,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1)1+1+1;(2)1+2;(3)2+1(4)3;

  2.学生交流、汇报

  3.发现规律

  (1)提问:通过计算、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或疑惑吗?

  (2)交流发现

  预设1:直接存三年收益最大,1年1年1年的存收益最小。

  预设2:1年+2年和2年+1年的收益是一样的。

  4.讨论:在刚才自己模拟的理财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经验?(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知识,发散思维

  1.提出问题

  如果这6000元钱我们想作为上大学的一笔基金,你们觉得这回又该存几年呢?(六年)是啊,存六年,怎样存收益会最大呢?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

  师: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这样呢?咱们课下可以试着来验证一下。

  3.小结:上完这节课后,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成为了是一名小小的理财家。(板书课题)课前,通过调研发现还有众多的理财方式,但无论选择哪一种理财方式,老师都有一句话送给大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五、板书设计

  小小理财家

  1+1+1 1+2 1+3 2+1

  利率

  存期

  本金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国债利率

  2、在自主活动中进一步熟悉掌握存款利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到存款利国利民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存款形式、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问题

  李阿姨要存2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三种理财方式:普通储蓄存款、教育储蓄、购买国债

  二、交流汇报有关利率、教育储蓄、国债相关小知识

  1、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

  2、教师释疑

  A、收集到的利率为什么与教材上的不同?

  B、不同银行存款利率不一样

  C、国家利率调整的原因

  D、教育储蓄存款存期的计算

  三、设计方案

  根据利息=本金x利率x存期计算每种方案最后利息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不同方案

  2、教师巡回指导,选择代表性方案演板

  方案一:一年期存6次利息:3880。95元

  方案二:二年期存3次利息:4845。9元

  方案三:三年期存2次利息:5425。13元

  方案四:先存五年期一次,再存一年期一次利息:5492。5元

  教育储蓄:五年按六年计算利息:5700元

  购买国债:六年利息:6384元

  四、讨论:选择方案,比较利弊

  根据各种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五、当堂检测

  六、活动总结

  七、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2、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理财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调查银行最新利率,理财方式以及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家调整利率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利息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生活中离不开百分数。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生活中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最近,美术康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助解决:

  她准备给儿子存2万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学,请你帮康老师设计一下,她应该选择哪种理财方式?哪种收益高呢?

  2、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调查哪些信息呢?

  (生:利率、存储方式)

  3、谁来说一说,你课前调查的银行最新利率是多少?

  师:有没有和他调查的不一样的?

  让学生明确:国有六大行的利率都是相同的,地方银行的利率是

  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的。

  4、同学们所了解的利率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完全相同吗?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师播放相关视频)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组织学生汇报:

  a、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比如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国家一般会实行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的发行提高利率, 这样老百姓会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如果对外贸易失衡的话会造成自主货币的贬值或升值,这会影响货币的购买力,通过汇率的改变,相应的会影响利率的走势。

  b、从需求的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少投资成本,有利于降低储蓄意愿,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有助于扩大内需,从供给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防止其利润的进一步恶化 。

  c、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5、利率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接下来我们就要选择理财方式了。你们都调查到了哪些理财方式?(生汇报)

  师:选择股票好吗?

  6、我们选取理财方式时,要慎重选择。银行给康老师推荐了以下几种理财方式,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猜一猜,哪种收益高?再和你的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況 。

  学生汇报,师板书理财方式。

  7、大家选择一种你认为收益最高的方式计算出来,写在练习本上,可以用计算器。做完的同学小组交流。

  8、今后我们可以怎样选择理财方式?

  师:国债是定期发放的,所以大家选择理财方式时除了看利率、时间,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且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课件出示)。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理财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还有千分数和万分数呢!(课件出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四、课后实践: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百分率,生活中蕴含着 无穷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关心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积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同题。

  再过六年你们就要上大学了,请同学们自己去各大银行了解利率情况,给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学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与百分数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普通储蓄

  国债 一年五年

  五年一年

  三年三年

  理财产品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11

  知识技能:

  1.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

  1. 初步形成数感。

  2. 发展和合情推理能力。

  3.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 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用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复习复习时安排了三道小题,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信息做好铺垫,使学生可以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轻松体会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 的。

  第二层次--新课新课教学分3步进行:

  1.在手脑并用中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在数形结合中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3.在检查讨论中完善分数 除以整数的方法。

  第三层次--练习教学中,先进行仿练,再进行开放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经历了前一章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掌握情况不一致,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

  (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

  (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新- 课- 标-第 -一-网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

  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填空。

  (1)商场“每满100元减3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 )元部分,每个( )元减去(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 )。

  (2)某商城店庆期间全场商品“每满100元减20元”销售,一条裙子标价790元,可减( )个20元,实际购买需花( )元。

  2.解决问题

  (1)某品牌饮水机开展促销活动,在甲商场满100元减40元;在乙商场六折销售。爸爸要买一台标价为450元的这种品牌饮水机。

  ①在甲、乙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元?

  甲:450-40×4=290(元)

  乙:450×60%=270(元)

  答:甲应付290元,乙应付270元。

  (2)豆豆家想买一台冰箱。A品牌:满20xx元减300元;B品牌:八五折销售。如果购买两个品牌标价都是3500元的冰箱,相差多少元?

  A品牌:3500=20xx+1500 3500-300=3200(元)

  B品牌:3500×85%=2975(元) 3200-2975=225(元)

  答:相差225元。

  五、课堂总结

  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第14题。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七、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计算不同的理财方式带来的不同收益,知道如何使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2、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方法之一。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什么是利息和利率?怎样求存款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活动1: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课本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学生分组交流,老师选取几份调查表全班展示。

  (2)问: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附近银行的调查,不仅了解到当前的利率情况和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活动2。

  师:我们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在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请根据第16页的普通利率表,帮李阿姨算一算,如果把准备给儿子的2万元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

  (1)小组合作完成,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第16页利率表,小组合作完成时,教师巡视了解情況。

  (2)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明确存期六年,需要取出再次存入时,要把上一次的利息作为本金的一部分存入。

  普通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3881。05元

  普通存款:二年二年存存3次共24845。94元

  普通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5425。13元

  普通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5492。5元

  普通存款:一二三年存存3次共24968。49元

  国债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4871。53元

  国债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6962元

  国债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7046。73元

  教育储蓄:六年存1次共25700元

  (3)这些方案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国债的收益最高。

  (4)小结:在本金相同、存期相同的情况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发现在本金相同和存期相同的情况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2、认识千分数和万分数。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6页“你知道吗?”

  (2)学生交流自己对千分数和万分数的理解。

  (3)强调千分号和万分号的写法。

  三、课后作业

  自己去各大银行了解利率情况,给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学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总结: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百分率,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关心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积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同题。

  教后思考:

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感受百分数产生的价值,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会解释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3、提高学生比较、分析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出主题

  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自哪里?学生举手回答:来自于生活。

  (教师出示课前收集的服装成分百分数图片。)

  师:没错,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老师前段时间买的衣服,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图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2、 揭示主题:

  像这里的86%、14%、63.2%、36.8%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百分数”。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二、联系生活,学会读写

  1、观察服装成分中的百分数,教师先示范读,再让学生齐读。

  2、认识百分号,总结百分数的写法。

  三、引导探索,揭示意义

  1、教师展示课前搜集的百分数,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读给同桌听,并说说所选百分数有具体含义。

  2、学生汇报,师生评价。同时教师板书出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

  3、小结意义,引导学生归纳百分数的意义。

  4、利用百格图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选择合适的数,并说明理由。

  110% 90% 100% 311.76% 55% 311.76

  (1)据统计,国庆长假期间,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选择自驾 游,占年轻人出游总数的( )

  (2)国庆长假期间,小客车上高速实行免费通行,长假期间小客车高速通行免费率达到( )

  (3)高速公路上小客车的速度超过了大客车,小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大货车速度的( )

  (4)高铁是准点率最高的交通工具,深受人们出行的喜爱,国庆期间全国高铁准点率达到( )以上。

  (5)20__年国庆当天,全国122个景区接待游客( )万人次。

  2、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图示。

  图( )最有可能符合第(1)题的意思。

  图( )最有可能符合第(3)题的意思。

  3、小组讨论: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五、交流体会,总结提升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过的内容,谈一谈这节课的高兴、紧张与遗憾各占百分之几?

  最后以爱迪生的名言结束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