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1
活动目标:
1、 在感受音乐性质和初步会玩游戏的基础上,边玩边感受兔和狼的节奏。初步会用 小乐器表现音乐。
2、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创造性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3、 享受集体游戏的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 感知过不同兔和狼的律动。
2、 小朋友会敲舞和小铃。
活动过程:
一、 律动:游戏:小兔采蘑菇
在兔跳的音乐伴奏下,边跳边入室。
①听到低音区兔跳音乐,小兔蹲下采蘑菇(要求不同方位)
②听到高音区兔跳音乐,小兔双手举在头上学兔跳。
二、发声练习: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 兔 怎 样 跳, 跳 跳 跳 跳 跳,
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
老 狼 怎 样 走, 凶 狠 狠 地 走,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请 你 学 老 狼, 凶 狠 狠 地 走。
三、复习歌曲:《小猫你别吵》
①幼儿唱一遍。②边唱边做动作。
四、新授:
(一)、在玩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性质:
1、 听音乐,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并引导幼儿说出音乐的性质。
问:小白兔的音乐是怎么样的?(
高兴、欢快)那你们刚才跳得怎么样?(高高兴兴、蹦蹦跳跳)
2、 边听音乐边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的音乐形象。
①启发幼儿做出兔跳,欢快的不同动作。(幼儿听音乐再练习)
②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做出狼的动作。
☆ 掌握狼的动作发节奏。╳ —
游戏:拍出狼走的节奏。(教师做狼的动作)
A、教师引导幼儿拍出动作发节奏。
B、用舞板拍出动作的节奏。
C、跺脚,跺出动作的节奏。(为走做准备)
☆ 学做狼的动作。
A、狼是怎么样走路的?动作是轻的还是重的?
(引导幼儿用 ╳ — 的节奏重重地学习狼走)
B、怎么样才能表现出狼凶狠的样子?
l 手是怎么样的?(五指张开勾指成爪形)
l 眼是怎么样的?(瞪得大大的,眼睛东张西望找寻小动物)
l 来回怎么找?(东看看、西看看)边说幼儿边学做
l 脸上还有哪些地方表现狼很凶?(舌头伸得长长的)
l 舌头为什么要伸得长长的?(想吃小动物)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语,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分析文中狼和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重点)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精神。(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请同学将自己准备的“奇异”的故事(事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讲给大家听,然后教师讲《狼》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行(zhuì)大窘(jiǒng)苫蔽(shàn)
尻尾(kāo)假寐(mèi)黠(xiá)
2.词类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②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③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3.一词多义
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①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打算,想要)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②前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③敌盖以诱敌(名词,敌方)
止有剩骨(仅,只)
④止一狼得骨止(停止)
投以骨(介词,把)
⑤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两只狼)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麦场)
⑥其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积薪)
其一犬坐于前(代词,指另一只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4.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5.背景链接
蒲松龄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为大家所熟悉。
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内容:
1.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的识记。
2.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懂课文,把握大意。
(二)疏通文意并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梳理文句,并且质疑。
2.教师答疑并点拨:
①“缀”,这里引申为紧跟。
②“投以骨”,把骨头扔给狼。(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③“骨已尽矣”,也可说成“骨尽矣”。
④“顾”,看,视。
⑤“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是覆盖、遮盖的意思。
⑥“奔倚”,表示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⑦“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这里引申为“解除,卸下”。
⑧“犬坐”,比喻坐的姿势像狗似的。
⑨“隧入”,从通道进入。
⑩“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让学生作比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3.讲解词性活用。
①洞:名词作动词,挖洞。一狼洞其中。
②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其一犬坐于前。
(三)学生自己试着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解决。
(四)指导学生朗读并熟读成诵。
1.注意朗读节奏:
(1)读出轻重。
(2)读出快慢。
(3)读出抑扬。即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2.朗读: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诵读:
(1)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分层诵读法。所谓“分层诵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的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能够流畅地背诵。《狼》这篇课文的特点之一就是写狼写人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指导学生找出段内层次,画出停顿的地方)
(2)教师示范
(3)学生诵读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板书设计
1.识记积累词语。
缀、投以骨、顾、苫蔽、奔倚、弛、犬坐、隧入、意暇甚、意将隧入
2.词类活用。
(1)洞(2)隧(3)犬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接下来,我们一起对本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二、学习指导
(一)指导学生从屠户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评价性的阅读,读一段,评一段。
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学生讨论,对第二、三、四段进行评价。
【点拨】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转折。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这是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二)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故事(第一、二、三、四段);第二部分议论(最后一段),点明主旨。
(三)讨论探究。
1.课文写了两只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从课文中找出较量双方各自拥有的不同的客观条件,并加以分析。
【点拨】从时间、地点、力量悬殊以及物资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分析。
2.双方在主观态度上采用了什么方式进行较量?(从课文中找出,加以分析)
【点拨】(1)屠户投以骨,再投骨,直至骨尽;两狼并驱如故,缀行甚远。
(2)屠户奔倚积薪下,弛担持刀;狼前后夹击,欲置屠户于死地。
3.双方的较量可谓斗智斗勇,看看屠户和狼的“智”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说说理由。
【点拨】屠户懂得借助外在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以及化整为零,用一一击破的方式克敌制胜;狼懂得用分散注意力、前后夹击等方式战胜对方。
4.狼很狡猾,也善用心计,较量的结果却是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你认为狼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点拨】从“狼”得骨后仍缀行不止进行思考,抓住其贪婪、凶狠的本性加以分析即可。
三、板书设计
遇狼狼:缀行——狡
↓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狼第一部分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第二部分——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蒲松龄的故事
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蒲松龄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旁边,摆个茶水摊,自己坐在席子上,招呼过往的行人:
“歇歇脚吧,喝口水,抽袋烟。”
“谢谢啦。您这茶水多少钱一碗?”客人问。
“水随便喝,烟随便抽,不要钱。”
“噢?有这么好的事?”
“不过,您要是有什么新鲜的故事,就请讲给我听听。”蒲松龄诚恳地说。
客人奇怪地问:
“您这么爱听故事吗?喜欢听什么样的呢?”
“讲什么都行。”蒲松龄爽快地说,“当然越奇怪越好,神啊鬼呀的,更欢迎。我最爱听奇闻。宋朝的苏东坡,不就喜欢听别人讲鬼的故事吗?我跟他一样。”
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他们中间有外出干活的汉子,有做买卖的商人,还有云游四方的文人,见多识广,讲的故事五花八门。不管什么故事,蒲松龄都听得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等有了时间,再编成完整的故事。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合理想象,大胆猜测,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可以将坏蛋变成好人。
3、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阅读经验相结合,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境想象练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画面创编故事。
2、难点:在阅读交流中,感受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可以将坏蛋变成好人。
活动准备
课件PPT(在原课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有目的性的进行选择)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导入:
1师:你听过关于狼的故事吗?它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小朋友请看封面:这头狼像什么?头上戴的是什么?封面上还有一只母鸡,猜一猜,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幼儿大胆地猜测)
3、揭示书名《狼大叔的红焖鸡》你们知道什么是红焖鸡?
(二)老师讲述故事。
1、从前,有一只狼,他喜欢各种各样的美食。除了吃,他再没有其他的爱好了。他总是吃完了这顿饭,马上开始想,下一顿吃什么呢?
2、有一天,狼大叔突然很想吃红焖鸡。一整天,他都在森林里走来走去,想找一只肥嫩的母鸡。最后,他终于发现了一只鸡。“啊,这只鸡红烧正合适。”他想。狼大叔蹑手蹑脚地跟在母鸡后面,越靠越近。
师:什么是蹑手蹑脚?学一学。当他正要伸手去抓他的猎物的时候……大家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3、那是不是如我们所料呢?你们自己继续往下看。
(三)、幼儿自己观察图片
1、师:狼大叔抓到鸡了吗?咦?他在干什么?他在打什么主意?
2、狼大叔做了什么啊?为什么做这些呢?(幼儿想象)
3、老师告诉你们狼大叔的想法。
(四)、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边看边讲述故事内容
1、师:“那只鸡现在一定胖得像个气球了,”他想,于是,狼大叔在干嘛?(偷看)后来发生什么事了
2、幼儿讨论,老师指导。
3、师:看到母鸡,狼大叔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狼大叔会有这样的表情呢?
3、狼大叔最后吃掉母鸡和小鸡了吗?狼大叔为什么没有吃掉他们呢?(亲了他),哦,原来亲还可以表示感谢。
4、狼大叔哪儿去了?(回家了)狼大叔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心里在想什么?好心眼的狼大叔还会给小鸡们送小饼干吗?
师:狼本来是想吃掉母鸡的,是什么让狼大叔改变了想法,反给小鸡们送吃的呢?(幸福、温暖、快乐……)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说一说!
活动总结
一、激发兴趣
想让孩子由绘本爱上阅读,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绘本教学中的首要目标。许多书,封面很能吸引眼球。封面插图往往生动、形象、有趣,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有些书的书名也非常有趣。这本书也不例外:一只狼拿着一本《烹饪大全》躲在大树的后面看着一只母鸡,故事一定会很精彩。在切入话题时,我从封面入手,引导学生读书名,看画面,猜猜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孩子们兴致盎然,猜想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以读为本
儿童是阅读的主体,不同孩子阅读相同的文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课堂上,我采取不同的形式,师生共读、教师引读、学生自主阅读等,让学生走进故事中。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兔子在狼的威胁下,勤练功夫,最后越来越强壮;狼为贪欲蒙蔽,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4.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情节,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师述:我们平时读过不少寓言故事,你能把你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告诉大家吗?在大家的印象中,兔子和狼是两种怎样的动物?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兔子和狼》。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兔子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第一要读正确,不丢字,不加字。第二要读通顺,读连贯,不破词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读书汇报。
(1)读完课文后,说说哪些问题自己已经得到了解答。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北山的狼想吃南山的兔子。兔子为了防备老狼,天天练功,最后练得结结实实,又高又壮。狼不但没吃到兔子,还被摔死了。)
3.将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找出会认字,自由识记。
2.认读,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学习会写字:狼 拳 威 拼 饿 实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记忆:良—狼 并—拼 我—饿
(2)重点指导识记、书写“拳、威”。
4.你从本课中积累了哪些新词?将它们添加到“我的词语库”中。
四、再读课文。
要求:
教案《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兔子和狼》教案》,来自网!
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悟道理。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讨论以下问题。
(1)当兔子听到狼要吃它后,它是怎样做的?
(2)狼见到兔子练功后,说了些什么?
(3)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大汗淋漓:形容汗流满面,汗珠往下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
气喘吁吁:形容大声喘气。吁吁:形容出气的声音。
绞尽脑汁:形容处心积虑,费尽脑筋。绞:扭转,挤压。
动作演示理解“蹲、蹬、弹、跳、出拳、捣眼、踹腰”。
3.故事的结局怎样?(兔子长得结结实实,又高又壮。狼瘦得皮包骨头,被老鹰丢到南山摔死了。)
讨论:(1)为什么兔子后来会越来越强壮,而狼却死了?
(2)如果你遇到同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做?
4.小结: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北山的狼一心想吃掉南山的兔子,但是它只想不做,最终不但没吃到兔子,反而被摔死了,兔子面对狼的威胁,为了防备老狼,天天练功,最后练得结结实实,又高又壮。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想象:
(1)当兔子看到狼死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如果狼改变了想法,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2.续编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鼓励学生续写《兔子和狼》。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5
一、创新角度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2.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
三、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四、教学结构
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三说: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
(二)读——读准;说——说译文。(15分钟左右)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 苫 倚薪 暇 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理解词意:去( ) 股( ) 盖( ) 耳( )
③理解词意:少时( ) 顷刻( ) 变诈 ( ) 几何( )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借助对话与写狼三次找碴儿和小羊两次据理申辩,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 ,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喜羊羊和灰太郎》)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什么歌呀?(《喜羊羊和灰太郎》)。
2、 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那谁来说说,片中的小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
谁来说说“狼”字怎么写?(学写生字“狼”)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一次走进《狼和小羊》这个故事,细细地品读课文,看看本文中狼和羊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齐读课题。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了解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
的一件什么事呢?
2、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找碴儿)(注意读好儿化音)
“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3、那么狼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三次)
那又是哪三次碴儿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快速读课文,并用横线划出来,并且认真地读一读。(学生读、划)
4、交流。(逐个出示三次碴儿)
你们划得一样吗?你们真棒,找得又快又准。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二、三小节(第一次找碴儿)
1、投影出示:第一次找碴儿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2、师诱导,让学生为羊辩一辩:哎,对呀,小羊怎么可以把狼喝的水弄脏呢?这明明是小羊做得不对呀!怎么说是狼在故意找碴儿呢?
3、出示第三小节,谁来读一读小羊的话?
(1 )请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条小溪。谁能来把狼和羊的位置指给大家看?
师生交流后小结:
一般来说,河流的高处叫做上游,低处叫做下游,水是从上游流向下游的,也就是从狼那儿流到小羊这儿的,是不会从下游流向上游的,也就是说水是不会倒流的。小羊是不可能弄脏狼喝的水的。
(2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羊说的这句话呢?
出示“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指名读,小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据生答出示“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小羊为什么不这样说(手指下句),
而这样说呢?(手指上句)
你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这两句话,感觉到什么没有?
对呀,我们再来把小羊的委屈读出来。(指名读)
(3 )小羊说的这句话,谁能用上“因为 ,所以 。”来说说看。
(4 )小结:这样看来,小羊确实不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脏,而狼却偏偏这么说,这就是在——故意找碴儿
(5 )分角色朗读。
谁来读狼的话?小羊呢?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带上动作、表情把狼和小羊说话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狼第一次故意找的碴儿,有没有成功?但是狼有没有放弃,那狼第二次又是怎样找碴儿的呢?小羊又是怎么反驳的?
(二)学习四、五小节(第二次找碴儿)
1、同桌之间分角色读 4 、 5 自然段。
(1 )哪桌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这两段?
(2 )你们说 小朋友演的狼怎么样,为什么?
书上有一个写狼心情的词,是——(气冲冲)是什么意思?(很生气,发火了)全班一起气冲冲地读——(齐读狼的第二次对话)“背地里”是什么意思?(背后、狼不在面前时讲它的坏话)。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在背地里骂人。(德育教育)
(3 )我相信你们不仅能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嘴上,还能把狼气冲冲的样儿读在脸上。来,带着你们的表情,再读!
(4 )真是深情并茂呀!那么,小羊会在背后说狼的坏话吗?为什么?
这一次,小羊还是温和地跟狼说理的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从“喊”字你们体会到小羊怎样的心情?
我们试着读读!
可怜的小羊害怕地喊道:(生齐读)
可怜的小羊吃惊地喊道:(生齐读)
可怜的小羊着急地喊道:(生齐读)
2、小结:你看,小羊去年还没有出生,所以是不可能在背地里骂狼的,可狼却硬要这么说,显然,这又是狼在——故意找碴儿
(三)学习第六小节(第三次找碴儿)
1、狼故意找的两次碴儿都被小羊反驳了,你猜猜狼接下来会怎么做?
2、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
3、(出示第六段)
于是狼大声喊道—— 生读(狼第三次找碴儿的句子。)
引导:狼说去年骂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真是蛮不讲理,狼为了吃小羊而在——故意找碴儿。(指名读,男生读、齐声读)
评:狼现出本来面目了,开始动手了说着,就往小羊身上—— 生:扑去……
四、总结并揭示寓意。
1、师:课文读到这儿,你们看,狼故意找了这三次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目的就是为了想吃掉小羊,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
2、师导并揭示寓意:那么对待向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应该怎么做呢?
(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像有的小朋友所讲的小羊一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它们……)
3、读一读:伊索的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4、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有声有色地表演一下这个故事。
(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请小朋友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出示图)。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对,小狗,书的名字是《像狼一样嚎叫》。为什么要像狼一样嚎叫?
二、逐页阅读、猜测故事内容。
1.图,介绍小主人和莫卡。
师:这只小狗叫莫卡,它的小主人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叫米雪儿。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它和米雪儿相亲相爱,你离不开我,我离不你,日子过得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儿读一本书,看,他们正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讲狼的书。
猜测: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什么呢?
“你瞧!莫卡,你真有点像狼!”
讨论: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牙齿、捕食)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2.图,感受狼自由、快乐的生活。
莫卡听到米雪儿说自己像狼,就认真地看了起来: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他们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野兽,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瞧我过的什么日子?
3.图,感受莫卡不自由、不开心的生活。
谁不让莫卡做这些事情?
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这些事情?
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是为了莫卡的健康和安全。)
4.图,感受莫卡离家出走后的快乐心情。
猜测:看,莫卡的心情怎么样?
莫卡离开家以后,会做些什么事情?
它还会回来吗?
5.图,介绍莫卡出走后遇到的麻烦,感受它不开心的心情。
很快它饿了。“没事”它叫道,“我自己捉东西吃,就像狼那样。”于是它就这么干了。
莫卡看到了什么?它能捉到吗?为什么?
6.图1——13,感受莫卡实现愿望及遇到危险时的心情。
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是回家还是继续往前走?对,莫卡说:“我不能认输,有一件事我还得试试看。”
(1)你知道是什么吗?它会成功吗?
(2)你们想不想也学一学?
(3)猜猜莫卡叫完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
(5)猜猜看,莫卡会怎么做?
(情景表演:一名幼儿当莫卡,老师当米雪儿,大家当狼群。)
7.图14—16,感受主人对小狗莫卡的爱。
你们猜,米雪儿发现莫卡离家出走了吗?
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它会对米雪儿说什么?
三、结合生活,引导幼儿讨论并理解莫卡的遭遇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爸爸妈妈的爱。
生活中,爸爸妈妈、老师不让你们做哪些事情?那是她们不爱你吗?为什么?小结:生活中,我们的自由和快乐是要受到约束和限制的,不能影响别人的生活,也不是自己随便想做什么都能做的。大人们说的有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当你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大人们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就可以去试一试。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狼》教学设计10。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难点: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课型及课时:阅读探究型 一课时,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狼》教学设计10》。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读准字音,读顺句读,发现疑难问题,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带“狼”字的成语。然后谈起狼的本性顺势导入。
(二)回忆巩固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 异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检查字词句疏通情况:(以考查的形式进行)
3、让学生口译进一步发现疑难问题。(小组解决或向老师提出)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并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开端。(准备抢答)
2、理清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五)变换角度,读评故事。
1、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
屠夫天晚回家,从遇狼到最后把狼杀掉,他当时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而狼当时的心态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选角色(四人小组,其中一人用客观叙述的语气旁白屠夫的行动)作形象表演。
【老师提示】要扣住几个主要情节:
屠夫:遇狼——惧狼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9
狼教案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二)能力谰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文言实词以及“眈眈相向”、议论性句子的卡片,进行知识积累。
3.投影仪。
4.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
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导入 新课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就险些被狼吃掉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义。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参考文下注释或依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教师讲评。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
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 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 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
3.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全文
2.解决课后练习二、三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粉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请一名老师配合扮演“大灰狼”。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幼儿作画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中有谁?大灰狼来干什么?
鸡妈妈和小鸡是用什么办法战胜大灰狼的?
3、丰富词:篱笆、密密的、长长的
二、结合情景,开展绘画活动。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
2.插“篱笆”,学习用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直线。
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3)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4)“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水彩笔在地上画直线。“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5)继续插“篱笆”,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鸡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为什么狼叫笨狼的情节,并能用语言表述。
2,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小马,裁缝,小羊,肉片这几个事情的态度,做法和结果。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狼为什么变成了笨狼。
活动准备
小马,裁缝,小羊,头饰各一个。图片大树一棵,肉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讲述一只笨狼的故事
二,启发和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三,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几个幼儿在活动中分别装扮故事中的动物和图片。
四,让幼儿找出故事中的有几个动物,有几张图片。
五,给幼儿归纳总结狼为什么变成了笨狼
六,教育孩子们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被坏人所骗,不要上了坏人的当。要机智勇敢的面对所发生的事情,不要胆小怕事。要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要像故事中的小马,裁缝,小羊用他们的机智勇敢把笨狼打败了。
通过本次活动 幼儿还没有清楚掌握笨狼先后遇到那些动物。为了加深对他们理解和兴趣,再次让一些幼儿前来装扮活动中的动物和图片。提高活动兴趣、增强活动目的。
小百科:狼外形似家犬。吻较尖,两耳直立,裸露无毛。尾毛蓬松但不卷曲。无拇指和蝩垫。爪粗钝,不能弯缩。额部和头顶灰白有黑色,上下唇黑色。体色多灰黄,但个体变异较大,有棕灰黄、棕灰或淡棕黄色等。体背及提侧长毛尖多为黑色,额部耳廓及背中央毛色较暗。腹部及四肢内侧灰白色。尾色与体色相同。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延伸: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教学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并开展成语接龙(带狼的成语)
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引出课文《狼》。
二、朗读并熟悉课文
1、听范读,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仿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关键字词句考察。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逐步引导疏通文意,明确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四、讨论赏析
1、本文是人与狼之间的较量,人与狼谁更聪明呢?
请用:我认为,更聪明,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小组活动:文中有两个形象,请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表演一段情节。(注意行动和心理)
3、根据同学的表演,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4、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思维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现在阅读我们共同查找的相关资料,看看其他作者眼中的狼。
2、通过阅读材料以及课外的知识积累,说说现在你眼中的狼。
六、作业布置
1、以狼的角度用白话文改写本文。
2、字词句巩固练习。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1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写一位善良的大娘从同情怜悯狼到认识狼凶残的本性,最后施以巧计惩罚了狼的故事。课文以良为母体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4个子体字及其它6个常用字。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由母体字良派生出的4个子体字,随文认识6个常用字,要求在能读会写的基础上,基本会用。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狼吃人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对象狼一样的人不能同情、迁就。
3、理解浪费并练习读写。
教学重点:
本课10个生字的读写。
教学难点:
生字的运用。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模式:
字族文识字主体教学模式。即:激趣感知研讨学习巩固反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程序:
一、激趣感知。
1、出示幻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说: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从图上看,大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大娘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范读课文。
3、回答问题,初步感知。
4、学生连词读生字。
二、研讨学习。
(一)学习子体字。
1、出示子体字。
2、有小老师领学子体字,基本步骤如下:
(1)、指名讲解生字的音、形、义。
(2)、其余同学自由补充。
(3)、再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练习组词、造句。
3、浪费是什么意思?与它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你会用浪费造句吗?
4出示小黑板,选字填空。
狼 娘 酿 浪 良
( )费 大( ) ( )酒 ( )群
姑( ) ( )狗 ( )食 波( )
(二)、学习常用字死、肯、改、费、拾、扁。
⒈、根据要求自学生字。
①读准字音。
②运用对比、联想记忆法等辨析字形。
③据旁解义或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组词造句。
2、检测。
3、重点指导死、改的写法。
4、对一对。
死对扁对浪费对
三、巩固反馈。
1、配乐回想。
2、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3、口头说话大奖赛。
(用本课10个生字随意联想,编成一段与课文内容不同的话,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要求可有所不同。)
4、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巩固字族。
教学程序:
一、复习字族。
二、研讨学习。
1、出示自学提纲。
2、按要求分组自学。
3、各组汇报自学情况。
4、根据反馈信息,重点讲解。
三、巩固强化。
1、小结。
2、完成课后习题2。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1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狼山鸡,说出它的名称、外形和特征。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丰富词汇:尖尖的、椭圆形、软软的等。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及爱家乡的感情。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狼山鸡,了解狼山鸡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用丰富的词汇表达狼山鸡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参观狼山鸡场视频一段。
2、狼山鸡图片一张,鸡鸣录音一段。
3、小狼山鸡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狼山养鸡场视频
1、教师播放狼山鸡场视频,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你看到的狼山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狼山鸡图片,带领幼儿全面认识狼山鸡
1、整体认识
了解狼山鸡的形状、颜色、吃的食物。
2、局部认识
观察了解狼山鸡的鸡冠、鸡嘴、鸡头、颈、身、羽毛、脚等等。
丰富词汇:红红的、软软的、尖尖的.等等。
3、听鸡鸣的录音。
播放狼山鸡的鸣叫声,学会发音:叽叽叽、咕咕哒。
4、观察鸡蛋
出示狼山鸡蛋图片,与普通鸡蛋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认识词汇:椭圆形
(三)、游戏:扮演狼山鸡
请幼儿在音乐声中带上狼山鸡头饰,教师扮演鸡妈妈,一起模仿狼山鸡走路、打鸣、啄食等动作。
五、活动延伸
请家长收集狼山鸡的历史由来与营养价值的相关资料,并让孩子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有关狼教案合集 篇1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狼狡猾、凶残的本性,读懂狼找的第一次借口。
3.初步懂得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才识记本课生字、词语,能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懂得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羊、狼图片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的音,书空生字的笔顺。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
1、看动画,说说听到了什么?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2、出示课题,齐读。
板块二:检查预习作业
板块三:
1、听录音,初感知。
2、学习单
(1)出示学习单,自学课文。
(2)朗读画出的句子。
3、朗读三次借口
多种形式朗读。
板块四:精读课文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想想看到,想到,听到了什么?
2、 指导朗读
3、 学习第一个借口
(1)指导贴图。
理解“上游”,“下游”。
(2)文中找句子,说说小羊会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呢?
(3)句式训练。
(4)小结。
板块五:
1、 出示生字词
2、 交流识记方法
3、 组词,描红,临写。
板块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flash《森林音乐会》,你听到了什么?小鸟在唱歌,小羊在奔跑……)
是啊,小动物们在这座美丽的大森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小羊正在小溪边喝水的时候,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走来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板块二:检查预习
1、课前我们预习了本课生字词,现在老师检查一下。2、(出示生字词)
狼先生 弄脏 吃了一惊 温和
倒流 经过 争辩 扑去
亲爱 骂 可怜 笨蛋
3、指名学生读生字词。
(多种形式朗读)
板块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听课文录音,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狼故意找借口要吃小羊。)
2、出示学习单
说说狼故意找了什么借口?找了几次借口?请小朋友们再轻轻地读读课文,画出描写狼找借口的句子。
(1)(教师巡视提示)
(2)都画完了吗?谁愿意来说说你画出的句子?
可提示学生,你画出了这一自然段——
教师相机出示描写狼的三个段落——
3、感情朗读三次借口。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把狼找的三次借口都画出来了,老师相信你们读起来也一定很棒
1)请同学们合上书看大屏幕上狼说的三次话,先自己读读。
(2)指名三人读,评一评。再指名三人读。
(3)师引读。说说从狼找的三次借口中你有什么发现?(一次比一次蛮横无理,一次比一次凶狠。……)
(4)同桌对读,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与同学交流一下。
板块四:精读课文1—3自然段
1、感受危险
(1)引导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体会读这段话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组织自由练读,个别读
重点在读出当时紧张,危险的气氛。
(3)齐读
2、狼为了吃小羊,找了三个借口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借口。
指名回答 (板:水弄脏了)
(2)指名贴图。 理解“上游”,“下游”。
。(3)小羊会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呢?文中找句子,读一读。
(4)句式训练
狼站在 ,小羊站在 。水是从 流到 ,所以 。
(5)小结:小羊是绝对不会弄脏狼喝的水的,狼是在故意找借口,是无中生有。
3、狼的这次借口给小羊反驳掉了,那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掉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
板块五: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词
狼 弄 脏 惊 温
2、认读生词
3、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4、口头组词,书空描红。
5、临写。
作业
设计
1、《绘本》中的“我会仿”和“汉语林”
2、《补充习题》第二、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