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2023-08-01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开锁,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比一比。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猜一猜。

  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3.试一试。

  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画一画。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

  5.做一做。

  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 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

  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正确理解图形对称的含义。

  初步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

  通过认识图形的对称性,正确的画出图形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名字叫《对称王国》。

  在一个王国的宫殿里,住着一位美丽又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巫师嫉妒公主的美丽,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难关。国王想派人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善良的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一找,找出对称的图形。

  第二关:折一折,折出对称的图形。

  第三关:分一分,把对称图形分类。

  第四关:拼一拼,把对称图形拼到一起。

  三、制作对称图形。

  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我们来把它们变完整吧!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四、延伸。

  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去对称王国里玩。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重点难点

  能正确动手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女巫与公主”。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可是有一天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她对公主施了魔法,把公主关了起来。你愿意帮忙把公主就出来吗?(愿意)我们要闯很多关,才能就出公主哦!你们有信心吗?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故事情节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对帮助公主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二、游戏“闯关救公主”。

  (一)第一关:寻找复原

  师:请小朋友找出爱心的另外一半,把爱心复原。(出示三种不同的形状,让幼儿辨别)

  师小结:像这种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叠的图形,叫对称图形。

  (这一环节,孩子们初步理解了对称图形的含义。)

  (二)第二关:对折辨认

  1、出示月牙形、梯形、正方形,请幼儿折一折,找出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

  2、集体交流:

  (1)请幼儿上前示范折一折,并说出图形是对称的。

  (2)教师小结:像这种上下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叠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让幼儿通过动手做一做,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找出对称和不对称图形,并再次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老师也再次地进行小结含义。)

  (三)第三关:观察分类

  师:请你把对称的送到笑脸框里,不对称的送到哭脸框里。

  (此环节让幼儿把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分别拉到相应的框里,并通过对称轴进行检验,图形是否对称,孩子们争着上前试一试,分错了,其他幼儿积极愿意帮助他,并能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四)第四关:旋转操作

  师:两个梯形,请你转一转、摆一摆,把右边的梯形跟左边的相对称。

  师巩固总结: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能够重叠在一起的就是对称图形。

  (此环节是最后一关,幼儿非常兴奋,公主就快要被救出来了。但是这关也是最难的一关,不仅要观察梯形的特征,还有观察梯形在对称轴的什么位置,一开始请了两名幼儿都没有摆对,在老师的再三提醒下,通过一次次的观察,终于摆到了正确的位置。)

  三、感恩“公主送礼物”。

  集体讨论并操作:如何折、画出对称的图形。

  师:公主救出来了,为了感谢我们,公主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对称的,它的另一半藏起来了,应该怎样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

  (此环节利用公主送礼物,让幼儿通过折和剪,感受对称的含义,体验对称的美。)

  活动结束

  1、幼儿自己动手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礼物。(此环节让幼儿通过折和画,巩固对称图形的知识点)

  2、请几个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礼物和感受。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的图片:对称的大蝴蝶图片2张、对称的小熊图片1张、对称的小兔图片1张、对称的青蛙图片1张、对称的衣服、对称的月亮、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小的图片:每人一份,分别是对称的爱心、对称的梯形、对称的蜻蜓、不对称的雨伞大记录卡1张、小记录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认识对称

  (1)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这是谁呀!这个蝴蝶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哦,原来呀,他只有一半翅膀,那他的另一半去哪里了呢?请你们帮他找一找。

  哎,那为什么要找这一片呢?

  总结幼儿的回答,重点提炼出"可以看蝴蝶两边的大小。"

  (2)老师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蝴蝶,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两边的翅膀是不是一样大,怎么办呢?

  请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把他们对折一下,如果完全重合了就说明蝴蝶两边的翅膀是一样的。现在,蝴蝶两边的翅膀的颜色、图案、大小、花纹,还有形状都一样,我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对称。

  2、认识对称轴

  (1) 跟蝴蝶一起来作客的还有两位动物朋友。这些动物朋友说:"我呢?也跟蝴蝶一样,也是对称的。"那有什么办法知道他是对称的呢?

  好,对折一下,完全重合后轻轻用手摸一下。打开以后,中间会有一条线。这条神奇的线呢?它把图形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这条神奇的线呢?它叫对称轴。

  (2) 请小朋友说说小兔子和小熊是不是对称的,并尝试证明。

  (3) 教师总结

  二、幼儿操作

  (1)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形状宝宝。现在请小朋友来折折看,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那么,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又在哪里?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如果是对称图形,那就在图形旁边打勾,不是就打叉。

  (2) 每位小朋友一份材料,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请把你们的材料放回袋子里,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把你的结果告诉大家。

  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根据幼儿的回答统计操作结果。并且对有不同意见的图形展开讨论。

  它是不是对称的呀!谁愿意来试一下。那它的对称轴又在哪里呢?

  其中重点引导孩子注意伞的特殊性。

  伞是不是对称的呀!为什么它不是对称的?请小朋友验证一下。

  哦,原来这个伞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有一部分不是重合的,那它是不是对称的呢?对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

  谁跟他是一样的,请举手,为自己鼓鼓掌。

  (4) 好了,那老师这里呢?还有其他图形,让老师看看谁才是火眼金睛。

  在黑板上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如有不同意见的就开展讨论。

  三、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1、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好,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图形到处都是。请小朋友来找找看,你知道的对称图形。

  2、教师根据ppt请幼儿欣赏对称图形

  好,老师也发现了许多对称宝宝,要不要一起看一看。

  四、活动延伸

  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对称宝宝呀!小朋友,我们回家自己来尝试做一个对称宝宝,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一.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二.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活动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活动重点: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对称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

  2、能在理解对称的基础上,操作多种材料,表现对称的图案。

  3、感知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对称美和对称的稳定性。

  活动准备:PPT课件,对称与不对称的图形若干张,蘑菇钉、对称小丑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座漂亮的城堡里住着一位非常善良的公主,有一天城堡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他想霸占城堡于是就将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了层层关卡。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有闯过关,于是,公主就在里面被关一天又一天。孩子们,你们觉得公主可怜吗?那你们想不想去营救公主呢?可是营救公主需要通过层层难关,你们会不会因此退缩了呢?尽管有闯关的挑战,可我们的小朋友还是奋不顾身,看来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勇敢的,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闯关去营救公主吧!

  二、在感知、判断、操作探索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合适的'钥匙,引出对称

  1、出示一把有半个爱心的锁,请小朋友帮忙找到有另一半爱心的钥匙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小耳朵要仔细听,在营救公主的过程中,会派上很大的作用。刚才啊,巫师告诉我,她设的第一关是一把只有半个爱心的锁,它的钥匙呢,是另一半相同的爱心,小朋友们,请你们睁大眼睛,下面哪个爱心是跟锁上面的爱心是一模一样的?

  教师小结∶爱心的两半确实一模一样,能完全重合,你们真棒。

  第二关∶寻找另一半,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恭喜你们,顺利地闯过第一关,但是巫师设的关卡一关更比一关难,你们有没有信心来闯第二关呢?

  1、寻找蝴蝶翅膀,这次我们要找到的是蝴蝶和脸谱的另一半,它的要求同样是要跟左边的图案一模样,那我们先来看看蝴蝶的另一半在哪里?

  2、寻找脸谱的另一半,你们好厉害啊,又成功地找到了蝴蝶的另一半,那么脸谱的另一半呢?在哪?

  3、比较蝴蝶、脸谱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从中感受对称美。既然你们成功地找到了蝴蝶与脸谱的另一半,那么现在,我请你们来比一比,这里的两组图片,你们看哪一组看起来比较漂亮,比较和谐呢?

  教师小结:像这种两边的形状、大小、图案、颜色都完全一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这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第三关:折一折,判断对称图形你们已经成功地闯过来两关,那么第三关就是最难的一关了,但只要过了这一关,

  我们就可以救出公主了,你们期待吗?

  1、对称图形有:五角星、月亮;不对称的有:茶杯、房子。

  请幼儿目测: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图形?

  这里有4张图片,你们先来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先把答案藏心里,我请举手的小朋友来回答。

  2、请幼儿折一折,操作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刚才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确定它到底是不是对称图?我想到了一种不错的方法,是什么呢?通过折一折,我们来确定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我们来试试吧。

  3、检查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展示并叙述他拿到的图形和通过折一折后得到的结果。

  教师小结: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一一对折线(对称轴)。幼儿分组操作,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认识。

  师:善良的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她邀请我们去她的王国里玩,原来她的王国是个对称国,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称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公主为我们准备了那些玩具?

  三、分组操作,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第一组:剪对称图形

  第二组:拼对称小丑图案

  第三组:对称方格涂色

  第四组:用蘑菇钉拼对称图形

  四、幼儿整理学具,集体对四组操作内容进行检验并小结。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对对称的图形,那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五、活动延伸:一起在幼儿园内找一找看那些东西对称的。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前一阶段,阜阳博物馆举行了“蝴蝶展”,我们组织幼儿去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幼儿发现每只蝴蝶两边翅膀的颜色、大小、形状、花纹都是一样的,幼儿特别好奇。其实幼儿发现蝴蝶翅膀上的这些现象就是数学中的对称。在生活中对称的现象随处可见,对称有着独特的美,它不仅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还美化我们的生活。幼儿对对称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对称的概念并不理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对称》。

  活动中,首先以观看“蝴蝶展”为线索,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给蝴蝶翅膀配对,使幼儿初步感知对称的概念;其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意义,验证图形的对称,了解对称的概念,并探索发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最后利用PPT课件让幼儿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感知物体的对称美。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初步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

  2、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蝴蝶图片人手一份,等腰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形人手一份。生活中的对称物体图片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蝴蝶翅膀的配对,认识对称的物体

  博物馆里举行了一场有趣的展览会,可是工作人员把一盒蝴蝶拼板混在了一起,我想请小朋友帮助它重新拼完整,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幼儿操作给蝴蝶配对)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给蝴蝶配对的?(幼儿回答)

  怎样才知道两只蝴蝶是不是一样大呢?(引导幼儿将蝴蝶进行对折比较)

  小结:像蝴蝶翅膀这样两边形状、大小、花纹都完全相同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

  (二)认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老师:与蝴蝶拼板一块展出的还有许多图形(逐一出示各种图形介绍名称)

  这么多的图形宝宝怎么会和蝴蝶一同展出呢?原来他们和蝴蝶一样也是具有对称性。

  怎么检查它们是否有对称性?(老师演示等腰三角形,把它对折,使其两边完全重合)。

  提问:是不是两边完全重合?说明他有对称性

  在等腰三角形折痕用虚线表示出来。

  请小朋友检验其他图形是否有对称性。(幼儿操作,老师提示幼儿在折痕处用虚线画出来)

  老师讲解后小结:像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一样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

  老师:这条虚线把图形都分成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部分。你知道数学家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吗?它就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图形有几条、有的图形有无数条,但是只要我们能找到一条对称轴,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四)判断对称图形

  展厅还有一些其他图形,你们能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吗?出示一些图形让幼儿哪些是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折后完全重合)

  (五)生活中的对称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的物体,我们一起看看(播放图片)带领幼儿欣赏一些对称的图片,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对称。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去教室外寻找对称。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一、“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来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的时候,我没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我能加以追问“一样在什么地方”“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给孩子们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质疑、讨论,理解对称的特点,使幼儿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在三张图片中找出跟范例对称的图片,通过这次找,孩子们明确了对称的特点。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每人手持一张图片,让他们找朋友配对,接着,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对称的物品,进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让孩子不仅对对称的理解和感受更进一步,而且知道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好了的达成了第一目标。

  三、“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活动中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的感兴趣,师幼配合非常默契。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发现、理解物体的对称,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来梳理已有经验,形成正确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也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当孩子们能很好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称之后,我又自我展示几个动作,感觉有点多余了。

  四、“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我觉得不足的是:我通过暗示引导孩子们发现可以通过重叠描画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画出对称的另一半,这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多种方法制作对称的图案,如剪、印画等方法。这个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尝试。再者,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图案的对称,再课后延伸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图案对称的基础上,理解颜色的对称。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对称现象,绘画对称图形。

  2、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有趣的对称图案,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 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3

  在学习《对称》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做书上的小衣服、小树、心和葫芦。大多数孩子都是从中间对折着剪的,只有几个学生是画下来再剪的。于是,我就拿着这几个不对称的图形问孩子:“你们觉得这几个图形跟你剪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孩子们都说,两边不一样大。于是我又说,那你们几个能想个办法让它们变得跟大家的一样吗?那几个孩子很轻松的就知道先从中间对折,然后再去剪。剪完之后,我问学生,这下跟大家的一样了吗?学生们都纷纷点头。这样一来学生对对称图形就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比老师讲效果好得多。我紧接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对称图形,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抢着举手说,那条对折的线就是对称轴,我肯定了学生,然后把图形粘到黑板上,教学生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这个难点顺理成章地就突破了。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备课,我想上课其实很简单。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一些简单特点,对称图形的认识。

  2、认识对称轴,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利用对称的性质完成对称图形的绘制。能力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5、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感知对称,识别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彩纸;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故事)

  2、小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 探究新知,认识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2、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看出来的。)小朋友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3、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可以将它们对折)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形,请打开老师给你们的信封,拿出这些图片,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蜻蜓、树叶左右形状一样)你们对折过后,你发现了什么?

  4、揭示课题: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图形是对称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多媒体展示对称图形)欣赏了这么多的对称图形,你觉得这些图形怎么样呀?

  三、认识对称轴,找、画对称轴。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手中的作品,打开,你发现了什么?(纸的中间的一条折痕)你们知道数学家们给这条线取个什么名字吗?这条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请你摸一摸你的图形的对称轴,看一看,再用虚线把它画出来。

  3、生活中,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4、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可真多呀,你能用剪刀剪一个对称图形吗?请同方的同学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谁来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5、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你想剪什么?说一说吧。试一试吧,比一比谁剪的对称图形最美。剪好后把对称轴画出来,再展示在黑板上。

  四、拓伸延展,深化认识。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同学们来找一找,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是对称图形的找出它的对称轴。(多媒体出示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都是对称图形,请你们折一折,找一找,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些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

  4、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朋友,想认识它们吗?它们还不好意思,把脸藏起来了一半,你们能猜出它们吗?五、小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把对称图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的那条线叫做什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图形,小朋友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只要我们善动脑,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能用对称图形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好。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

  2.使学生能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对称轴进行图案设计。

  难点;寻找对称轴以及如何利用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如图(1),请画出△ABC的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A l A

  B C B C

  图(1) 图(2)

  2.如图(2),等边△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画画试试看。

  二、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仔细观察这些装饰图案,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欣赏四个装饰图案。

  如图(3)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问:1.有多少条对称轴呢?

  2.可以利用轴对称性来画出它吗?

  请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以下5个步骤一起来画。

  (1)在正方形纸片上画出四条对称轴。

  (2)在其中一个三角形中,如图,画出图形形状的基本线条。(注意:不同的`线条最终会得到不同的图案,你可以自己设计线条,而不必和书上一样。)

  (3)按照其中一条斜的对称轴画出(2)中图形的对称图形。

  (4)按照另一条斜的对称轴画出(3)中图形的对称图形。

  (5)按照水平(或垂直)对称画出(4)中图形的对称图形,即得到图(3)中的图。

  在图案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擦掉其他的线条,轴对称的图案就完成了。

  三、练习巩固

  练习1、2

  四、小结

  画轴对称图案,首先要画出对称轴,其次要画出图形形状的部分线条,然后根据对称性画出对称图形。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