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案设计

2023-07-31

篮球教案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篮球教学的目的是用篮球运动的手段和方法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一些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初步掌握原地传接球的基本动作,发展上肢特别是手指手腕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以及思维判断能力等身体素质和控制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二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学生在二、三年级都接触过篮球,但所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设计多种练习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学生初步建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概念,了解撑握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领,60-70%学生可以自己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品质,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传球:伸臂、翻腕、拨指;接球:伸臂迎球,接球后引 难点:全身用力协调连贯,食、中拨球。

篮球教案设计 篇2

  随着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的出台,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关注学生如何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提高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构思

  本节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出以学生心理变化为主线、生理变化为依托、运动表象为主题,看结果、重过程的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三段式课型模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新认识体育与健康的教育观和价值观。

  1、教学目标在“三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技术、技能上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的收获,学习进步的大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亲情、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提高。

  2、本课采用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教学程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法,过程调节与评价为手段,在实践活动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淡化学习技术细节过程,加强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教师导向性为辅,创设情景,实现学生自主学练。重视学生的首次发现、首次示范,自我反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教与学相协调。

  4、开发学生扩散性思维,通过思维性练习,来达到会学、会练、会自我调节与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注重学生生理、心理的均衡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高。

  5、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表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6、营造良好氛围,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发挥与想象空间,通过教师的提示、引导,使学生会用眼观察,会用语言描述,会归纳、会评估、会合理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能够在理解的前提下做好。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体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篮球教案设计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游戏、个性教育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上体验健康、自由和快乐的体育。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一项人民群众都非常喜欢的体育运动,在珠三角地区开展得很普遍,学生兴趣高,有好多有扎实的基本功。将篮球教学融入情景游戏及合作创新之中。寓教于乐,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巩固了专项基本知识,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达到学生心理、生理获得满足的教学效果。

  三、学情分析

  高二级学生成长发育很快,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在心理上逐渐表现出成熟状态,对美的追求和个人表现比较强烈,随着身体的增高、体力的增强、知识的增多、认识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篮球技术及篮球规则和学练法以及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巩固提高篮球基本知识和技能。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的学生能掌握篮球基本动作要领。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学习训练方法。提高动作配合、团队精神及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五、教材选择

  本课按照新课程标准《高中阶段》水平五的学习领域目标要求,以高中篮球教学为课例进行教学。教学上采用教学比赛及游戏等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强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习内容适应和服从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从而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并通过相互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积极进取和交往合作精神,体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釆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

  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七、教学流程

  教学常规

  热身运动→学生自编6-8节

  教:规则、要求、巡视

  学:听、练、论、创、演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引、讲评练习

  整理 放松、小结、作业、下课 收回器材

  八、预计效果

  平均心率125—135次╱分钟左右;课的练习密度约为:30—35%。练习强度中。

  九、课堂情感氛围

  1、 激发兴趣。

  2、 积极思维。

  3、 协作互助。

  4、 安全、守纪、奋进、活泼。

篮球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生字,注意“辫”与“辨”的区别。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3、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

  义。

  4、 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以及热爱生活、勇于追求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以及热爱生活、勇于追求的品格。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设计 (附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注意“辫”与“辨”的区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眼,理解作者对篮球的喜爱,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

  1、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学会6个生字,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眼,理解作者对篮球的喜爱,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找文眼。

  每篇文章都有文眼,这篇文章的文眼一目了然,齐读课题,突出文眼。

  二、描述爱的场面。

  课文的文眼是题目中的“爱”,描述给你印象最深的能够表达作者“爱”的场景。

  【指导:场景指的是场面或情景。请划出来,抓关键词,说一说。】

  方法:小组反馈,互动补充。

  【学生描述就是对课文熟悉朗读情况的检查。要求小组一气呵成汇报。】

  三、抓住中心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自然段,读通读顺。

  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永远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读,齐读,引读,达到读通读熟练。

  2、根据下面的问题,思考。

  ①这一段是课文的( )段。第一、二句采取了( )和的表达方式。

  ② 课文哪些事例表达了作者爱得全心投入,忘我倾注,勇敢付出,奋不顾身的追求,无可阻挡的奔突,和爱是纯真的洗礼?

  提示:奔突的意思是横冲直撞地奔驰。因为爱,没有考虑后果,一往无前地奔跑。

  洗礼有两种意思:比喻在艰难的.磨练和考验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起点和开端。

  (1)酷暑独自一人在操场上打球;

  (2)将辫子铰了,22条辫子铰了一地;

  【指导书写“辫”左中右结构,左边辛窄竖变撇避让中间绞丝的提,绞丝写得窄,右边辛稍宽,端正。】

  (3)禁不住诱惑,结果结束了与篮球的情缘。

  (4)写作时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

  【启示:联系上文内容

  流程:学生独立思考,口头回答——小组交流——教师安排代表形成互动——有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小结:读了中心段,我有两个疑问: “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永远追求美好,

  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作者紧紧围绕题目,写出自己怎么爱篮球,最后又采取设问和排比的方式对爱进行了回答,

  总结了自己的情感。写到这里,完全可以结尾,为什么还要写下面一段?这两个问题也可以看成一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会作者成长中的追求;说说自己的追求。学会用排比方式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谋篇用意,在阅读理解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深对中心段内容的理解。

  有感情地背诵爱的理解。

  二、体会作者成长中的追求。

  教师:作者紧紧围绕题目,写出自己怎么爱篮球,最后又采取设问和排比的方式对爱进行了回答,总结了自己的情感。写到这里,完全可以结尾,为什么还要写下面一段?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最后一段:自由读——个别读——分组读

  后来再后来,我把一个个字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 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天上挂着一只火球,地上奔着一只篮球

  2阅读理解。 【流程:独立思考。对子交流。正题之后,对子展示互说,检查是否理解?】

  (1) “大汗淋漓”和“酣畅淋漓”是不是用词重复?为什么?

  答:①用词不重复。

  ②原因是:大汗淋漓指的是流了很多汗。酣畅淋漓指的是流了很多汗,累而很快乐。

  【指导:答题的格式。有两个问题的,用序号表示问题答案的个数。】

  指导书写“酣”——左右结构,左稍宽右写窄。甘的第三笔高于第二笔。

  ③“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指的是 我后来从事文学工作,书写文稿时很辛苦,但是心里却是很快乐。【强化联系上一句或上文思考】

  (2)课文第二自然段中“ 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句子中的“篮球”指的是_体育用品或者投进篮筐里的球_________

  “天上挂着一个火球,地上奔着一只篮球” 这里的“篮球”指的是在文学工作上追求和奔突的我。【强化联系上文思考】(作者自己)

  从“奔”字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文,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或者答:爱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我不断追求美好,渴望创造。

  教师:这段小结,我想请同学们思考,帮我小结。

  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表达她对篮球的喜爱之情,还有从对篮球的喜爱中懂得了_爱是什么(爱的意义),并在以后的成长中做一个_这样去爱,追求美好,渴望创造的人。

  教师:作者爱就全心投入,有着美好的追求。你在成长中有怎样的追求?

  指导:始终抓住文中的中心段。

  二、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仿写:选择一个练习设问和排比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师下水段:

  母爱是什么?是经常给我温暖的怀抱,是临行前不断地叮咛,是分别时依依不舍地身影,是我取得成绩时毫不吝啬的赞扬。

  追求是什么? 是成长的方向,是黑夜里指路的明灯,是前进的动力。

  (美)是什么?是,是,是

  学生思考,动笔。小组互评。班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