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篮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关键:
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基础练习
1、出示某自然博物馆“五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表(课本100页自主练习1)
师: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2、出示海河公司去年的奖金发放情况统计表(课本100页第二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取有价值数学问题:去年的平均奖金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总奖金数÷总人数=平均奖金
二、联系生活,提升练习
1. 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情,五年级的同学要搞联欢活动,想买巧克力30元/每千克和水果糖20元/每千克这两种糖共5 千克。先问一下,我们班比较喜欢吃巧克力的举举手。(较多)喜欢吃水果糖的呢? (少一些)
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参考在我们班刚做的初步调查,如果把这个买糖的任务交给你们小组的话,你们会怎样来买呢?
2、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买巧克力4 千克,水果糖1 千克。
(2)买巧克力3 千克,水果糖2 千克。
3、算一算。(求第1种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4×30+1×20)÷ (1+4)
(2)(4×30+20)÷ 2
4、辨一辨,哪种列式正确,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第二种对的。因为有两种糖,所以要除以2。
(2)第一种对的。巧克力是4 千克,水果搪是1千克,加起来是5 千克,前面的总元数是5 千克的总元数,不是每千克的总元数,所以应该除以5,不能除以2 。
5、算一算。(求第2种情况)
三、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各班患近视眼的情况,计算一下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患近视眼。渗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教育。
四、全课总结
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今天回去后请你做有心人,收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小篮球教案 篇2
本课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本事、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本事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发展技能的同时,能够在欢快的气氛中愉悦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使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个性得以发展,并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教学课题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本课练习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要目的,创设乐学情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团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第二个复习篮球双手头上传球,经过复习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双手头上传球技术要领。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所授班级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每班有60人左右,体育基础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必须的模仿本事、观察本事和理解本事,及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语言启发、模仿练习,小群体学习,游戏。学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学习。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到达教学目标。
小篮球教案 篇3
本课是一节三年级体育课,课的内容是学习篮球中的运球,三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篮球游戏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然后在学习运球,但对于运球的学习,只要求学生能理解正确的运球动作(主要是手型的掌握及运球时的身体姿势)。
一、准备部分
教师集合整队,学生自主找到自己的“家”进行准备活动,在做热身操的时候,打破以往的教师或体委带操的形式,而是在开学伊始,才用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律动,主要是锻炼学生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己的性格。
二、基础部分
1、游戏
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二年年龄段的学生很喜欢进行各种游戏,这样不仅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2、运球的学习
在主要内容的学习方面,先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发一个篮球,让学生每组进行自由的运球,运球之后,集合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大家都已经运了球,那么同学们说一说怎么样运球才能把球运的更好”。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把正确的运球动作要领(尤其是手型)示范讲解给同学们,然后同学们再去按照老师的正确动作去练习,最后安排一个《疯狂不倒翁》的游戏,把学生的学习篮球的兴趣推向高潮。
三、结束部分
进行放松运动,总结。
课后反思
本课之所以选择篮球的教学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上篮球课,从这种角度出发,既然学生喜欢,那么在2+1项目的选材上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主观意愿出发,在进行常规的教学同时,主要抓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重点的教学,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掌握两项以上的运动项目。从本次课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不是太好,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领悟能力还不是很强,但就三年级的学生来看,能够把球运起来,就算是成功的,开学时,也曾经尝试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三步上篮,但从学习效果来看非常不理想,后来经过反思总结及老教师的帮助,明白学生对一个运动项目的掌握,不能是一年、二年就能掌握的,而是在九年义务的过程中,逐渐从潜入深,从易入难,从低到高,例如
一、二年级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会简单的运球,懂得传球就可以了;到了
三、四年运球、传球能够把正确动作做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习投篮等;到了
五、六年级学习三步上篮及简单的配合。那么这个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还是要因材施教。本课教学上也存在很多遗憾。例如:从学生自由运球发现问题,到老师提问、并示范、讲解正确动作的过程衔接不是很好,课上的语言组织和与学生的交流不好;最后导致学生在玩自己的,课是比较失败的。当然做为年轻教师的我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