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2023-07-30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1

  活动背景

  第一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兴致勃勃:“老师说让我们自己开联欢会,怎么开啊?”开卓说:“不如问问老师呗。”“还可以问问上过大班的小朋友,他们肯定知道。”童童说。于是,孩子们决定进行一次访问。

  活动过程

  1·讨论,制定访问计划。

  有的孩子认为可以采访邻班的小朋友、园长、保安叔叔和大夫阿姨等人。但也有小朋友大胆提出质疑:“保安叔叔要在门口站岗看坏人,他肯定没时间参加班上的联欢会,也没时间让我们采访。”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采纳这位小朋友的意见,制定出采访计划:包括采访谁(上过大班的哥哥姐姐、老师、园长等),采访时要注意些什么(尊重别人,看他有没有时间,不大声吵闹等),问什么问题(你参加过大班的新年联欢会吗?要做哪些准备?用什么装饰教室?你在联欢会上做什么工作),还包括怎样记录采访的结果(画画、记住后告诉大家、请老师拍照等)。

  2·实地考察。

  孩子们来到了预先讨论好的地点,询问关于以往联欢会的经验,记录下可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大部分孩子对这样的形式十分感兴趣,但也有内向、不敢访问别人的孩子。老师不用强求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进行采访,可以把这部分孩子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解决。有的孩子提出了“不然你找好朋友陪你去问”、“多练习就不害怕了”等建议,锻炼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流分享。

  采访结束之后,我提议将采访结果进行分享和梳理,以便能准确地制定本班的联欢会计划。我问:“谁能告诉老师具体需要准备哪几件事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记录下采访的结果,让人一看就明白。”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们可以再说一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就像以前做的秋游统计表一样,别人一看就明白了。”大家一致同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充分调动自身经验,运用了讨论、做计划、调查、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获得了想要的信息。老师作为参与者,充分重视幼儿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自主解决问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强了。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2

  设计意识:

  拜年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相互问候,互致祝福。通过拜年活动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应该学会拜年的礼仪和方式。

  活动目标:

  一、通过拜年活动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受新年祝福的喜悦。

  二、学会新年祝福的语言,养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三、懂得在别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五、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的头饰或其他道具,小红包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放"新年好"的音乐,营造过年的气氛。

  (1)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进来,请你们边听音乐边找个位置坐下。

  (2)小朋友们坐好没?那刚刚听到过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一首歌?那这首歌什么时候唱的话最好呢?

  2、拜年的.礼仪

  (1)小朋友们说说:新年的时侯唱歌之外还可以做什么?

  (2)我们过新年时向别人拜年时是吧,那怎样向别人拜年?最常见的可以说:"恭喜,恭喜"和"新年好"的祝福话。

  小结:春节里人们互致问侯和祝福的礼仪是拜年。初一清晨,大家都要早早起床去拜年,戴新貌,表示新的一年的开始。拜年时要双手握拳,抱在胸前;一边晃动一边鞠躬,说祝福的话,最常见的"恭喜,恭喜"和"新年好。"

  3、情景游戏"拜大年"。

  (1)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过新年时:你碰到爷爷奶奶的话;你会爷爷奶奶怎么拜年?

  (2)小朋友想不想玩"拜大年"的游戏?那在游戏中有六个人物,分别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我们要选六个小朋友来分别扮演他们,一起表演拜年的情景好吗?

  (3)先朋友自由分配角色,老师再给你们教你表演的人的身份要说的话,老师给你们讲时好好听,不同身份的人说话不一样,祝福语也不样。所以把自己要说的话记清。

  4、开始游戏。

  (1)教师向幼儿师范,请幼儿师范。

  (2)幼儿自己玩。

  首先爷爷奶奶出场,幼儿上去拜年,说:"爷爷奶奶新年好,恭喜、恭喜!祝你们身体健康,涛比南山!"爷爷奶奶要说:"小朋友新年好,祝你健康成长!"并发一个红包给幼儿。

  爸爸、妈妈出场,幼儿上去拜年说:"爸爸、妈妈新年好,恭喜、恭喜!祝你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爸爸、妈妈要说:"小朋友新年,祝你学习进步!"

  叔叔、阿姨出场,幼儿上去拜年,说:"叔叔阿姨新年好,恭喜、恭喜!祝你们全家幸福,恭喜发财!"叔叔、阿姨要说:"小朋友新年好,祝你快乐!"并发一个红包。

  最后,幼儿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四处走动,互相拜年说:祝福的话,互赠红包,最后看谁的红包最多。

  四、活动总结。

  让幼儿说一说拜年时的感受。表扬能在别人面前大胆表达自己意愿的幼儿。

  活动延伸:

  2、制作几张新年贺卡,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老师和家人。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3

  一、活动名称:

  学习诗歌《贺年卡》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新年的喜庆氛围。

  2、学习用“祝愿”仿编儿歌内容

  三、活动准备:

  幼儿自作的贺年卡,幼儿用书等

  四、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的贺年卡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贺年卡上的内容,写了什么祝福语等(引导幼儿关注贺年卡的内容,知道祝福语的意思)。

  (二)、欣赏诗歌

  1、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回答问题)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诗歌。

  (三)、幼儿仿编诗歌。

  1、假如你有一张贺年卡,你想送给谁?想写什么祝福语?

  2、鼓励幼儿将贺年卡送给不同的人,说出不同的祝福语。

  3、教师引导幼儿将他人编的儿歌一起读一读。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

  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图片,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爆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

  板书:春节

  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

  1、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欢乐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图片、视频等)

  (1)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见补充材料)

  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

  (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

  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

  (5)过年期间在衣着、言行举止上对人们有什么要求?

  2、小组交流:你家里是怎么过年的?如何庆祝的?向同学描述一下过年时的欢乐情景。

  3、畅想:现在过年的习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这些新年俗包括大年三十看春晚、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等。)

  三、拓展延伸,交流感受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辞旧迎新。但是不同的地方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

  你知道哪些地方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不同的习俗?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可直接让学生交流自己所在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这是学生最熟悉、最乐意交流的话题。

  四、实践活动

  收集描写春节的诗词。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5

  活动目标:

  1、交流过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感受喜庆的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学会把自己的生活实景创编成儿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把自己过年的真实生活场景编成儿歌。

  2、引导幼儿大胆、流利的与别人交流自己过年的点点滴滴。

  活动准备:

  1、过年的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

  2、迎新年过新年庆新年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什么时候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2、老师提问: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做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在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

  3、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播放准备过年过年的课件。)

  4、老师:其他小朋友过年和你们过年一样吗?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让幼儿了解我国南北方的过年习俗,开拓幼儿眼界。)

  5、老师小结:过年的很多习俗都是相同的,让我们把这些习俗编成一首儿歌吧!过年前,我们要做什么?春节到了,我们又做什么?看到什么?

  活动延伸:

  1、在幼儿园的语言区,可以给幼儿提供有关过年的图画书、连环画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加深对年的认识。

  2、可争取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收集过年的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如用塑料盘制作螃蟹,用塑料瓶制作可爱小人等。

  附儿歌:过年真热闹

  临过年,灌腊肠,买年货,欢欢喜喜迎春节;

  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忙忙碌碌真热闹;

  吃年饭,穿新衣,去拜年,娃娃脸上笑哈哈;

  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炮,人们脸上喜洋洋。

  6、老师和幼儿一起念过年真热闹的儿歌,回味过年的点点滴滴。(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幼儿念儿歌,如分组念,扮演角色念。)

  7、老师:过年这么热闹,让我们再来放一放鞭炮、敲一敲锣鼓、舞一舞龙炮吧!(引导幼儿扮演角色,一起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炮到教室外,结束教学活动。)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

  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

  (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习俗

  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

  (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

  (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

  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

  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

  (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

  (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

  (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

  (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7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谣的内容、初步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朗读这首歌谣。

  2、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热闹喜庆的音乐和鞭炮声的录音;配乐儿歌朗诵;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2、经验准备:了解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些传统习俗。

  3、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活动难点:感受歌遥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倾听、观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远处传来热闹喜庆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让幼儿猜猜:"是什么事那么热闹啊?"

  2、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准备过什么节日?有哪些动物在迎接春节?它们是怎样迎接的?

  (2)欣赏歌谣。

  (1)老师以开心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来进行示范朗读提问:歌谣的名称叫做什么?听了这首儿歌,感觉怎样?

  (3)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春节的?(教师逐一出示儿歌中的动物角色,与幼儿一起说说、学学小动物所做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3、学习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看着动物角色练习朗读儿歌,

  (2)边读边模仿角色的动作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3)模仿用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动物们过年时开心的感觉读出来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并请一些幼儿进行朗读。)教师以两种不同的对比明显的朗读方法让幼儿判断,找出最适合这首歌谣风格的朗读方法。

  (5)在喜庆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幼儿练习朗读,充分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6)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朗诵儿歌,并组织幼儿从朗读时的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朗读评价。

  4、集体完整朗诵儿歌。

  六、活动建议

  1、可将幼儿的朗读进行录音,既可提高朗读时的趣味性,又可在倾听自己朗读录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提高朗读的技巧。

  2、可引导幼儿将儿歌的内容绘画出来制作成小书:《过新年》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以及春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春节的渊源和习俗,能背诵王安石的《元日》诗。

  2、在“拓展活动”“看一看”环节学习有序观察,在“说一说”环节体会有感情地表达。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以及春节的具体时间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春节时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以及春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春节的渊源和习俗。

  三、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千家诗》中,我们学过一首诗《元日》,谁能给大家朗诵一下?指名背诵,全班齐背诵。

  你知道“元日”是指哪一天吗?

  学生回答:元日是指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伴着这首诗,让我们走进春节,了解春节。

  (二)、学生分组自学

  思考题:

  1春节在哪一天?在古代称为什么?

  2春节的起源?(春节是怎么来的?)

  (三)、讨论

  1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知道,春节在正月初一,在古代称为“元日”“元旦”,俗称“过年”

  2春节的起源

  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年的起源》

  老师播放视频故事《年的起源》

  (四)、拓展活动

  你知道哪些春节的传统习俗?

  教后小记: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现在,让我们仍然回到春节那快乐祥和的日子里。在我们的记忆里,春节期间,除了课文里介绍的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相互拜年,还有许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的情节和内容,了解中国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2、认读字、词“年,春节”。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难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大多数孩子只知道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长辈们会给自己压岁钱,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活动准备

  自制小对联、年兽的挂图、汉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寒假我们在家过年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个呀?(出示小对联)

  幼:……

  师:这个就叫做“对联”,过年的时候我们除了在家门前贴这个对联,还会放鞭炮、烟花。快!现在老师要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家门前贴对联,放鞭炮。

  幼:……

  2、听故事:

  师:在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专门靠吃人填饱肚子,而且特别喜欢吃不听话的小朋友。

  幼:哇!那怪兽长什么样子?(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有关怪兽的故事)

  师:这只怪兽长得跟狮子很像(出示年兽的挂图),但是它比大象还要大,爪子也长得很长很长。

  幼:哇……

  师:人们给这只怪兽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年兽”(出示汉字卡“年”)。为什么叫“年兽”呢?因为这只怪兽每逢365天就会出来吃人,而每年有365天,所以人们就把这只怪兽叫作“年兽”。还有这只年兽都是在天黑以后才出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就跑回山里去了。

  幼:……

  师:因为年兽会吃人,所以大家都很怕它,但又没有办法消灭它。直到有一年,年兽闯进一个小村庄,遇到有一家门前挂着红布帘,穿着红衣服的人,还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燃放爆竹玩耍,爆竹点燃以后发出“啪啪”的响声,年兽看到火光,听到响声后,掉头就逃走了。于是,大家知道了这只年兽害怕红色,害怕响声,还有害怕光线,所以每年到了年兽快要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在家门前挂上红布,也就是我们现在贴的对联;穿上红色的.衣服,所以小朋友们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也就是小朋友们现在玩的鞭炮了。还有年兽出来的那天晚上,大家都会躲在家里,全家人一起吃晚饭,这一餐饭我们现在叫“年夜饭”。到了第二天,大家才会出门,见到别人就会说“恭喜”,长辈还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了(出示汉字卡“春节”)。

  3、智慧启迪:

  师:小朋友们,我们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要贴对联、穿红衣、放鞭炮?

  (引导幼儿说出赶走年兽。)

  师:这些是我们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

  师:那春节的前一个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晚饭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年夜饭)

  4、识字游戏: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看(拿着汉字卡),谁跑到了老师的头上呀(把汉字卡放头上)?

  幼:……

  师:谁又跑到了老师的手臂上了(把汉字卡放到手臂上)?

  幼:……

  5、活动延伸(家园共育):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刚才老师记的故事吗?请你们回家后也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讲一遍。

  教学反思

  1、刚刚过完春节,孩子们对贴对联,穿新衣、放鞭炮这些事情还记得很清晰,加上我用故事引导,加深孩子们的记忆,并且了解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要这样做。

  2、本班的幼儿对怪兽,一年的天数,古代等都有一定的认知,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3、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的语言有欠生动,缺少与孩子的互动,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力度不够。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丰富自己的语言,多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多设计些问题和游戏与孩子们互动。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交流讨论学说儿歌,感受欢度春节的氛围。

  2、积累儿歌中"剥"、"搓"、"踩"、"舞"、等动词,会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2、春节歌谣、录音磁带、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磁带,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远处传来热闹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

  提问:猜猜是什么事情这么热闹?春节的时候你都做些什么?

  二、听听、看看、讲讲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兴高采烈的迎接春节?他们是怎样迎接春节的?

  他们说了什么祝福的话?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三、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动词。

  1、教师做动作幼儿说出动词。

  2、变化游戏方式,请个别幼儿做动作大家说动词。

  四、通过各种形式朗诵儿歌,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快乐。

  1、利用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儿歌。

  2、请部分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朗诵。

  活动延伸与建议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表演。

  儿歌:过春节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过新年"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国家庆祝新年的方式,感受新年带给人们的快乐。

  2、了解春节过年风俗的由来,知道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3、在游戏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新年的愉快。

  4、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新年的愿望。

  5、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许愿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幼儿能够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的了解我国的春节,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快乐;

  2、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来锻炼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难点:

  幼儿能把看到的有关新年的事件说给大人听,并能自己制作一张完整的新年卡片。

  活动准备

  1、各国庆祝新年的录像;

  2、大挂历一本、小年历片若干;

  3、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4、各种绘画材料和制作工具等;

  5、事先与一名幼儿和家长做好发言的准备;

  6、制作一棵许愿树。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在元旦假期中自己做些什么?

  二、交流生活经验

  1、(听鞭炮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2、(出示红包袋),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拿红包?

  三、看媒体,了解过年的由来。

  1、年是什么?

  2、老爷爷想了什么办法?

  四、游戏:“年”来了

  游戏方法:幼儿自由结伴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看到媒体上出现怪兽时,幼儿要在各自的门上贴上一串鞭炮(一串上有九个小鞭炮)和一副对联(按提供的字,按顺序贴成对联)。

  看哪组先完成哪组胜利。

  五、布置教室

  1、贴春联——材料提供:祝福的话原句;大长条红纸和红色底板的字卡若干(按原句寻找字卡并拼贴)

  2、龙——材料提供:纸盒、彩带;粘贴工具。

  3、有趣的年历——(制作挂历)材料提供:月历若干(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日期年历卡片,并将月历整理,制作一本大挂历)

  六、制作许愿卡、许愿树

  1、说说今明两年是什么年?说说今年我们的国家(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

  2、请家长和幼儿说说新年的愿望。

  3、教师介绍活动的内容并提出活动的要求:以幼儿动手操作为主,家长帮助完成。

  4、将制作的许愿卡挂在许愿树上。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三)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三、教学难点

  (一)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二)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2.梳理文章写作顺序。

  (二)导入

  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魅力吧!

  (三)文化常识

  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1951年,因为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勤于创作,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劫模范。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残雾》《方珍珠》《春华秋实》等,他的作品都收集在《老舍全集》里.我们首学过他的写景抒情散文《草原》。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改。本文写于1951年,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深深地感染了老舍。他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好几篇歌颂北京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就是其中之一,文中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四)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字。

  初旬(xún)翡翠(fěi)展览(lǎn)摆摊(tān)栗子(lì)榛子(zhēn)

  眨眼(zhǎ)通宵(xiāo)燃放(rán)小贩(fàn)娴熟(xián)

  蒜瓣(suàn bàn)掺和(chān huo)

  2.多音字辨析。

  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娴熟:熟练。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各形各色: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形容种类很多。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五)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六)再读梳理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作者围绕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其写作顺序是什么?自己想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

  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明确:

  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各类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子逛庙会

  初六店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节看花灯,小孩子们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老舍

  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初步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的春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默读思考

  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片段,请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片段?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三)精读体悟

  1.在这些片段中,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本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对于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习俗的内容进行了详写。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至初六、正月十五这几日,作者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人们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元宵节,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作者进行了重点描绘,凸显美好快乐的气氛。在详写部分中,作者也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分别突出描写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习俗来写;除夕,写了人们穿新衣、贴对联、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等习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习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习俗;正月十五,主要写了赏灯的习俗,吃元宵也被提及,但仅用一句话带过。其他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无特殊性,如采买东西、打扫屋子等,作者没有详细描述,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课文的各部分,使得整篇文章完整流畅。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并说说作者为什么重点描写这一部分。

  明确: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大意即可。第二个问题要紧紧围绕着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特点来表述。

  (四)品读赏析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富有浓郁的“京味儿”,本文语言也是如此。请大家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并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语句,加以体会。

  1.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能不能改成“零碎的东西”“玩具”)

  2.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明确:

  1.“零七八碎儿”意思就是零零碎碎,“玩意儿”指玩具。这两个北京人常说的口语词,表现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也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果改用“零碎的东西”“玩具”之类词语,则缺少了这种“京味儿”。

  2.“老年间”指很早以前、古时候,多用在口语中,且带有传统民间习语的色彩。用上这个词,整个句子显得亲切朴实。

  3.“闲在”指清闲自在,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质朴平实。

  (五)拓展阅读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其中描写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想好后与同学交流。

  明确:斯妤的《除夕》重点写了“我”对一家人过除夕的一段回忆,表现了闽南老家除夕的习俗,让人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的民俗风情,感受到除夕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温馨快乐的氛围,也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怀念之情。老舍笔下的春节,则像是一幅民俗画卷,表现出传统节日中,人们共同的活动和体验,以及共同的文化心理。

  (六)总结

  这篇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部“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生活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老舍

  详略得当“京味儿”十足

《春节》科学领域教案模板 篇13

  一、设计背景

  1、客观因素:再有一个学期大班的同学就要升入小学,为了让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组织开展这个活动。

  2、时间因素:春节前后

  3、能力因素:大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有相应的组织纪律性。

  二、活动目标

  1、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氛围,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的年俗能够得到完好得继承与发展。

  2、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和家长合作,完成一至两道简单的菜肴,体验春节的乐趣。

  3、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样在遇到难题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决。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与老师与家长共同欢度佳节。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难点:理解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

  四、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春联、红灯笼、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橡皮泥;

  2、素材准备:喜庆的传统春节音乐和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或PPT;制作饺子的材料;

  3、节目准备:师幼准备的各类节目;部分幼儿家长莅临。

  五、活动过程

  (一)话题讨论导入

  1、什么节日要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

  2、什么节日,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玩,可以拿到压岁钱?

  (二)了解春节的习俗

  1、大家一起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感受春节浓浓的喜悦氛围;观看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春节不同的风俗。

  2、师幼准备的联欢会,譬如乐器演奏、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老师、幼儿、家长共同联欢。

  3、在老师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乐趣,知道饺子可以有很多种馅,每种馅都有各自的营养,不可以挑食。

  4、老师发橡皮泥,幼儿操作。

  (三)延伸

  幼儿园和家长紧密配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至两道拿手菜肴,在活动当天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家长、老师一起品尝。品尝的全程播放喜庆的春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