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水墨画的美丽,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
2.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水墨画技法的资料。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动物作品,学生欣赏。
3、学生谈谈欣赏体会。
二、学习探究
1、教师提问:这些水墨画动物和其他画法的动物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动物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3、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三、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1)画螃蟹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
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
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2)画鱼鹰
a、用小狼毫蘸浓墨勾出鱼鹰的嘴巴、眼睛及鼻孔。
b、用兼毫笔蘸浓墨顺势画出鱼鹰的头和脖子。
c、用大狼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鱼鹰的背和翅膀。
d、用淡墨画鱼鹰的腹部。
e、用小狼毫蘸浓墨中锋画鱼鹰的爪子。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
四、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五、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机会。
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一、欣赏引导
1、出示“舞”字,请学生想象这可以变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课件展示吴冠中的作品《舞》和林风眠的作品《舞》,请学生欣赏分析。
3、学生交流欣赏体会,教师进行小结:中国画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事物的一种感受,作品往往传达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不是平铺直叙的。例如在水墨画动物中就是通过动物的形态来传递。
二、探究感受
1、学生自主欣赏教科书中的范例,体会作品的意境。
2、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画一幅有动物的水墨场景图,并为这幅画取个有意义的名字。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交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学生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是看画面是否表现主题的意境?
3、教师进行小结。
五、课后延伸
教师请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水墨画,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在涂绕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地涂绕。
教学重点:能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线条变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油画棒或彩笔,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激发兴趣。
1、小时候,你们在墙上涂画过吗?
2、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过吗?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小朋友们尽情的涂,有可能老师还会表扬你呢?
4、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上来涂,其余同学在纸上涂。
5、你觉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
二、以趣导学
1、观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画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们添几笔,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试一试,请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比一比,看一看,打开课本欣赏。
A、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B、看了这些画,你认为还可以涂绕出什么?
C、请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涂绕。
(表扬大胆的小朋友。)
三、交流。
四、布置作业
1、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画,小小组自己确定主题。
2、学生大胆用线创作。
五、教师巡回辅导。
重点是指导胆小的学生。
六、点评
你认为谁画得好?好在哪里?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4、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学具:
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
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
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感到自豪。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设问1:同学们,今天有四位神秘的嘉宾要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想
师:一起来看大屏幕。
(活动一:屏幕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名字”)
师设问2:指着屏幕问你认识他们吗?
生: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
师:你们可真棒!一眼就认出他们来。那你能发现它们身上有什么秘密吗?生:有文字。
师设问3:噢,原来唐僧师徒的形象是由他们的名字组合而成。这些字有趣吗?你们想不想学学呢?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趣味文字
导出课题:趣味文字(黑板张贴手绘课题)
(二)、发展阶段
师设问1:师徒四人刚刚从文字王国的化妆大赛上赶来,他们受国王的嘱托,特来邀请我们大家一块去参加文字的化妆大赛。你们可要仔细的观察汉字们和平时有什么区别?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生:......
(活动二:屏幕显示“悲、笑、怒、叫”)
师设问2:瞧,汉字们迎接我们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悲、笑、怒、叫
师:这些字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位相互讨论一下。生:汇报。形象......
师总结:象这种用表情或者形象来代替汉字的一些笔画或者结构的变化方法,我们叫象形变化。
(活动三:屏幕显示“爱心、庆国庆”)
设问3:它们又是谁呢?
生;庆国庆、爱心
师:它们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像个爱心、灯笼
师:我们也可以把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设计成一种自己喜欢的外形。如:三角形,圆形,菱形......
(活动四:“生日快乐、胖胖字”等)
设问4:看看它们又是谁呢?
生;生日快乐、胖胖字
师:这几个字有什么变化呢。
生:
师:“生日快乐”的笔画变得又细又长象正在跳舞的音符,“胖胖字”把笔画变得更粗了,显得它就更胖了,更可爱了。
(活动五:“书吧”)
师:这还有四组字,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组?
生:
师:前面的字分别用了象形、外形、笔画的变化方法,这组字它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们的样子装扮的很搞笑、很有趣、颜色也很漂亮。如:吐舌头、叼着烟、显示肌肉的、
(三)、变化的步骤
设问1: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很想也来给汉字化妆呢?你们打算给什么字化妆?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
今天我们是小组合作,你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把!
(学生讨论,老师点击屏幕显示)
步骤一:构思
生:汇报构思
设问2:老师也有了一个构思,你们想不想看看?
活动:老师演示
步骤二:起稿,画草图
设问三:稿子画好了,下一步该干什么呢?
步骤三:勾双线,完善细节
步骤四:着色、装饰。
展示对比色,邻近色色彩搭配,渐变技法。
师:这样汉字的化妆就完成了。
师:老师给大家有限的时间,比一比那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先化妆出颜色漂亮,字形有趣的汉字。现在开始动手吧!
(四)、创造阶段
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阶段
作业展示,学生进行互评,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
师总结:老师觉得大家的作品都很有趣,构思新颖,颜色也漂亮。我们可以吧这些有趣的汉字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呢?名字、黑板报、手抄报、以及班牌。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彩陶的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学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展示图片资料,播放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让学生教学观察、讨论,并做好记录。
(二)发展阶段
播放作品让学生欣赏,教师根据陶瓷艺术的欣赏方法,从器皿的外形上、纹饰上、釉色上来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对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解。
(三)课后拓展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
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作业并小结:
用陶泥塑造一个器皿,使学生加深对陶瓷工艺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陶瓷艺术美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7
课题:
两课时 会走的玩具——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走的玩具。 会走的玩具——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美术教案多得很哦)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种使玩具走起来
教学学具: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走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小玩具会走,可是它为什么会走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走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2、示范说明集中会走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走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走的玩具了。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走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会走的玩具——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 )
六、制作
七、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制作会走的玩具,而且我们把一些废品装饰后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玩具,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废品”有待我们发现进行装饰,充分利用成为有用的物品。
八:板书 会走的玩具——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