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2023-11-29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1

  一、鼓励质疑,交流释疑

  师:同学们,孙悟空有火眼金睛,我们也有,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预设情况

  1、字词方面:

  “儿童团员”——儿童团是少先队的前身,可结合影视作品和学生对少先队的一些了解来理解。更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下文“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来理解。总结一下:儿童团员还为八路军做了些什么?

  “扫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结合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中“九月十六那天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等有关词句来理解。或者也可结合字面来理解:“扫”怎么讲?“荡”又怎么讲?

  “顺从”——可用动作表演来帮助理解,创设一个小情境,让学生理解一下“顺从”或“不顺从”,再进一步理解“装着顺从”——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他心里想什么?

  “埋伏圈”——可用图示法或现场画“圈”示意帮助理解。

  (以上词语理解也可存疑,到学习课文时相机解决,具体操作视学情而定。)

  2、其他方面:

  学生或许还会提出漫无边际或与中心无关甚至可笑的问题,教师应耐心听,鼓励表扬,并加以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最可贵的是“生疑”的过程,这是思考的开始。对提问质量高的同学应大力表扬,在释疑这一环节上或存或释,或轻或重,或详或略,或早或晚,教师视学生学习的情况相机调控。

  二、图文结合,读演学文

  1、出示第一幅图。(课文中插图①:王二小站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神情专注,很机灵的样子。)

  师:同学们,这是王二小放牛的图。请你仔细看图,你发现这个放牛娃和别的放牛娃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观察。

  师生交流后,生知道“机灵”、“有任务”、“警惕”等王二小放牛时的特点。

  2、指导朗读第一段。

  (1)师:二小放牛——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自己读一遍。

  (2)师:这一段我们怎么读呢?

  师生交流:

  第一句“王二小是儿童团员”——读出他的骄傲,就像我们加入少先队一样。

  第二句“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读出他的“机灵”、“警惕”,可边读边表演他既放牛又放哨的样子。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

  了解王二小的身份,体会这看似平淡的两句话,其中的“骄傲”、“机灵”、“警惕”要用心体会,这是走进二小内心的第一步,要读出情,读出意!

  3、出示第二幅图。(课文中插图②:几个鬼子正对山上放牛的王二小叫喊,让他下来带路。)

  师: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与插图相对应的第二段。)

  师:敌人是怎么叫王二小的?

  创设情境,说一说,学一学。

  师:再来读一读第二段,读出当时的情况和敌人的样子。

  [设计意图]

  通过多人读,读出突发事件的紧、急、险。通过“发散”,“敌人怎么叫”,体会王二小的机灵、沉着,更看出敌人的阴险“嘴脸”!

  4、出示第三幅图。(课文插图③: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后,大喊:“鬼子来了,快开枪!”)

  师:我们来看看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请大家读第三段。

  学生自读第三段。

  师生交流:

  (1)王二小听到敌人叫喊,心里会想什么?

  (2)他为什么“装着顺从,为敌人带路”?

  表演“带路”这一段:找一个学生扮演“王二小”,几个学生扮“敌人”,讲台就是“埋伏圈”,台下全体同学是“八路军”。特别提示:出了“埋伏圈”(讲台),门外不远处是山里,是“父老乡亲”的藏身之处。

  附:“带路”表演的课堂实录片段

  “敌人”押着“王二小”顺利通过了“埋伏圈”(讲台)。师忙喊:“停”!再往前,父老乡亲可要遭殃了!看,王二小顺利地把敌人带出了“埋伏圈”!(生一愣,笑了)

  师(着急,生气地对“八路军”):你们怎么不开枪?

  生:我怕打着王二小。

  生:我看见二小了。

  生:我怕惊动敌人,他们会杀害王二小。

  生:我舍不得王二小死。

  ……

  师(转向王二小):刚才他们不开枪,你着急吗?

  生:着急。

  师:为什么?

  生:八路军再不开枪,敌人就找到山里的父老乡亲了。

  师:找到会怎样?

  生:会杀死他们,日本鬼子可坏了!

  师(深情、轻声地):假如为了保护所有老百姓,你可能要牺牲,你怕吗?

  生(自豪地):不怕!

  师(摸该生头):你真是人民的小英雄!那你带一次路吧!这一次你能想办法让八路军消灭敌人吗?

  生:能!

  ……

  第二次表演:“王二小”带路到“埋伏圈”中间时,冲着台下“八路军”大喊:“八路军叔叔,敌人来了,快开枪呀!”这时,台下的“八路军”纷纷端起 “枪”。几声零星的“枪声”后,敌人杀害了王二小。这时教师大喊一声:“同学们,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为他报仇啊!”一下子教室里“枪声”震天!

  5、师:请同学们再来读第3、4自然段,读出王二小的镇定、坚强,读出敌人的凶残,读出我们的沉痛和仇恨!

  (这时的读,要把简单的几句话读出味儿来,读出情。学生在经过表演后,深入到人物内心“走”了一遭,此时再读,二小的“顺从”读得很平静,“敌人杀害王二小”读得很沉痛,而“消灭敌人”读得很愤恨!)

  师生反复品读。

  [设计意图]

  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使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师生和书中人物做了情感碰撞。课堂上射向敌人的“子弹”,不仅使王二小的形象在孩子心中高高矗立,也唤醒了他们内心的情感,让英雄的精神永驻孩子心中!此外,情景中八路军开枪前后的思想变化,为孩子开启了另一扇窗,体会了另一种情感。

  “走进角色,走进内心”是这个环节设计的主旨。

  三、“我说我心”

  出示第四幅图(创作图:王二小正面像):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对他,对八路军,对敌人……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生畅所欲言,交流发言。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打开课文,再看看我们的英雄王二小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激烈的情感体验后再平静地进入思考、回味,而此时的课文与孩子的“关系”已非同一般了,让孩子自己和“王二小”对话吧。

  三、唱歌典《歌唱二小放牛郎》

  1、播放歌曲,静静欣赏、回味。

  2、师:孩子们,我们永远也忘不了王二小,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看,这首歌颂王二小的歌曲已经唱到了今天……

  3、表演唱。

  [设计意图]

  用音乐再次拨动学生的心弦。朗读、体会、表演、音乐……努力创造立体的课堂,力图展现丰满的人物形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2

  南京 叶金祥 叶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样”、“响”的字形。重点指导识记以下几个字。

  员:下半部不是“见”,最后一笔是点。

  路:左面是足字旁,右面上边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军:上面是秃宝盖儿,不是宝盖儿。

  2.课后练习第2题。

  先读生字,用笔描写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左下的“月”第一笔是竖。

  响: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

  三、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先指名读一读词,“长长”与“常常”,都读chángcháng,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长长”是很长的意思。“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后口头填空。第1、2句填“常常”,第3句填“长长”。

  启发学生用这两个词说句子,如“妈妈的头发长长的。”“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烈士陵园。”“教师常常表扬我。”“夏天常常下大雨”等。

  五、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齐唱

  板书设计 

  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3

  下面是关于《王小二》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参考!

  篇一:《王二小》教学反思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为了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课文言语质朴,却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现在的孩子和当时的孩子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现在的孩子体会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点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体会文本。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愿学、乐学。本课的故事由于发生在久远的抗日战争年代,内容与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能较快走进文本,拉近与文中主人公的距离,在开课之初这样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略我国,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王二小就是这样一位抗日小英雄。想知道他的英勇事迹吗?”让学生在接触文本前就有了情感的激发,从而愿学、乐学。

  二、挖掘词语,想象感悟

  利用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朗读兴趣,效促进朗读能力。

  如在讲到:迷了路的敌人让王二小带路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挂图,抓住“叫”一词让学生看图想象:看看敌人的样子,你想一想,敌人会对王二小怎么叫呢?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纷纷表演了起来,把凶狠的敌人演得活灵活现,从而体会并读出敌人凶狠的语气。。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又如:理解“顺从”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顺从吗?他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在丰富的想象说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内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悦的语气来品读这一段。当然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顺从”时更到位一点。

  三、读中品悟,表达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授读书方法。如在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先让一个学生读这一段,然后点评。有学生说:“我觉得他读得有点快。”我马上跟问:“他为什么读得这样快?”“因为战士们是冲下来的。”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八路军冲下来,不用跑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关键词 “冲下来”,还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之情,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情感。

  一堂课下来也发现了不少遗憾之处,还须在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例如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偏多,为了能完成预设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得整节课堂上朗读的声音少了些。而且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虽然老师是情绪高昂,但是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很难深入理解当时的情景,造成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够高。今后还应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之中。

  篇二:《王二小》教学反思

  《王二小》向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为了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课文言语质朴,却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现在的孩子和当时的孩子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现在的孩子体会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问题有很多,比如:我怎样向学生讲清王二小的时代背景呢?不了解时代背景又怎能让学生对王二小的行为有真切地体会呢?又怎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在教学中,我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尝试从以下几点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体会文本。

  一、复习巩固生字

  生字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过了,本节课我把要上节学习过的生字通过小黑板的形式再次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大小声读,指名读,快速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对上节课的生字进行巩固。从学生们的回答和坐姿上,我觉的这个过程进行得很好。

  二、挖掘词语,想象感悟

  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朗读兴趣,效促进朗读能力。

  如在讲到:迷了路的敌人让王二小带路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挂图,抓住“叫”一词让学生看图想象:看看敌人的样子,你想一想,敌人会对王二小怎么叫呢?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纷纷表演了起来,把凶狠的敌人演得活灵活现,从而体会并读出敌人凶狠的语气。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又如:理解“顺从”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顺从吗?他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在丰富的想象说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内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悦的语气来品读这一段。当然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顺从”时更到位一点。

  三、图文结合,感悟文本

  此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他整个遇害的过程,语言简单易懂,而且图文并茂,这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又一个资源。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较大地利用了这三幅图片,让学生尝试一边学习课文,一边看图说话的训练。效果不错,特别是第三幅画的利用,填补了课文中的一些空白点。

  先请同学读了王二小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段落,然后对课文中的一些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到王二小那种机智、勇敢的一面,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朗读,让他们把这种体验转变为外在的情感表达。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行了一些想象的说话训练。这个看图说话让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通过观察图片上人物的不同表现:王二小大声向八路军报信,敌人们害怕、凶狠的行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了小英雄面对敌人时那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四、听读感悟英雄人物。

  在开课前,我让学生听了《王二小放牛歌》,在收课前,我再一次让学生聆听了这首歌,这一次我看到学生是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带着对王二小的敬佩和感动认真倾听。很多孩子听着听着眼睛都红润了。接下来我入情地朗读使学生更能感受到了了王二小的伟大。当让生能感到人物的高大形象时,我感到很欣慰。

  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你想对王二小说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说一说没有时间在课内完成,有点遗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

  一、揭示课题,情景识字

  1、小朋友们,再次来到我们的录播教室,紧张吗?我们来听一首歌放松一下心情吧!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录音

  2、老师来考考你们,听了这首歌,你知道这首歌是歌唱谁的吗?(根据回答,板书王二小) 那王二小他会一种本领,这个本领是什么呢?放牛。

  3、王二小不仅是位放牛娃,还是一位小英雄呢。想不想跟英雄交朋友啊。赶快把他请出来吧!谁来叫叫他的名字,(找一个孩子来读课题)

  你把王二小的姓叫的可真准确。 王是本课我们需要认识的一个生字,你们以前在哪见过这个字吗?

  学生可能会说在别人的名字里或者读故事的时候见过。

  大家可真会观察,在生活以及阅读中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识字方法。我们一起再来叫叫他的名字吧!

  一个小孩子就能够被称为是小英雄,可真了不起,我们赶紧读读课文,来认识一下他吧!(3分钟)

  二、小组合作,解决生字

  自学环节一

  在读的时候老师有三个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3分钟)

  2、把你在预习时在课文中圈出的我会认的字,一个字读三遍。(1分钟)

  3、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不能解决的一会儿小组来解决。(1分钟)

  完成一个小任务,请你在下面画一个对号,全部完成用姿势告诉老师。

  小组合作环节一

  刚才大家读得特别认真,还有哪些词语不认识,赶快问问你的伙伴吧!组长按照任务卡小组内要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组长逐个询问伙伴,你们还有哪个词语不认识?然后,小组内其他成员帮助他解决不认识字的字音。(2分钟)

  2、组长带领学习伙伴读词语。(可以采用这些方法: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2分钟)

  3、小组内讨论展示的方法。(可开火车读、一人读一行、男女赛读),讨论之后,在组内练习两遍。(1分钟)

  刚才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要求:组长先说,我们组怎么读,然后开始读,如果有读错的,其他人来纠正。组长提示读错的人再读两遍

  其他小组在读的时候要求先对这组进行评论。然后再展示读。

  如果几个小组站起来同时展示,可以让方法相同的小组来比赛。(2分钟)

  三、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在我们小伙伴的努力下,大家顺利的认识了这些词语宝宝。瞧,生字宝宝的朋友走了,只剩下这些生字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自学环节二

  1、自己来读一读这些生字,一个字给他找两个词语朋友。(2分钟)

  2、读完之后,找两个你认为你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一会儿小组内来交流一下。(1分钟)

  小组合作环节二

  想不想把你的学习成果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赶快在小组内来说一说你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吧,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其它人注意补充。注意小组内交流时,如果你们两个是一样的不要再交流。

  要求

  1、组长按顺序要求每位伙伴交流自己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2分钟)

  2、小组内讨论一会儿在全班交流的四个字。一人说识字方法,其它三个人组词或者说句子。在组内练习一遍。(2分钟)

  全班交流

  王 方法:减一减,玉减去一点。组词:大王、王子。

  助 方法:加一加。组词:帮助、助手。

  哨 方法:熟字换偏旁,消。组词:口哨、哨兵、吹哨。

  敌 方法:熟字加偏旁,舌加反文旁。组词:敌人、敌情。

  荡 方法:熟字加偏旁,草字头加汤。组词:扫荡、坦荡荡。

  顺 方法:熟字加偏旁。组词:顺路、顺便。

  突 方法:熟字加偏旁,组词:突然、突出。

  枪 方法:熟字换偏旁,抢。组词:枪声。

  杀 方法:猜谜语的方法。杀害、杀掉。

  害 方法:组词。害怕、厉害。

  英 方法:熟字加偏旁。英雄、蒲公英。

  雄 方法:组词。雄大、英雄。

  冲 方法:熟字加偏旁。向前冲、冲水、冲洗。

  部 方法:形近字,都。组词:部首、部分。

  交流分享时要求:一个小组到前面来说,说完一个字时其他人补充词语或句子。

  特别注意:助、杀、雄学生在说识字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用组词的方法即可,鼓励孩子用猜谜语的方法。

  今天大家顺利的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老师送你们一个大拇指。(12分钟)

  三、生字回文(3分钟)

  生字宝宝现在回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他们吗?赶快自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指名读,其他人读的时候可以说“我想跟他比一比”“我来评价一下”。

  四、开心写字(3分钟)

  这节课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顺利的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下面到了我们的开心写字时间了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王”字

  这个字我们不但要会认,还要把它写漂亮,仔细观察怎么写好它。(生观察说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写。特别注意:三个横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2、下边我们再来写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出示带有田字格的“从”

  请学生观察后指名说,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都是人,但是左边的最后一笔是点,左右宽度基本相同。

  师范写,学生描红并练写这两个字。

  3、评比展示,请一名小朋友上台展示,然后同桌互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的好就送它一个大拇指,不好,你就帮帮他。

  五、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在课堂上你们把自己的优秀、聪明展示给了大家,你们是最棒的。下节课我们就走走课文去仔细了解一下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5

  佚名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

  在学本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

  教具准备四幅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干尽了坏事。他们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中国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

  第24课讲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叫王二小。(板书课题)

  二、看图:

  老师把四幅图都贴在黑板上,图上的这个小朋友就是王二小。那个挎着战刀端着枪的是日本鬼子。最后一幅图上穿着军装的是八路军。先让学生把四幅图都看看,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一图: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二图:日本鬼子让王二小带路去扫荡。三图: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四图:八路军从山坡上冲下来,消灭了敌人。)

  通过看图你知道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机智勇敢,不怕敌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王二小的这种精神。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要听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小声读,然后标出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3.四个同学每人读一段,大家想:课文主要说了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却光荣地牺牲了。)

  (二)学习第1段,自己小声读,这段告诉我们王二小是干什么的?(是儿童团员,是放牛的孩子。)

  “儿童团员”: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孩子们参加的一个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他们站岗放哨,为八路军传递情报,做了很多革命工作,涌现出许多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个。

  再读第1段,解释“常常”和“一边……一边”的意思。板书:一边……一边。看图: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常常:经常,不止一次。说明王二小常帮八路军做工作。

  一边……一边: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观察敌人动静,为八路军放哨。

  (三)学习第2、3段。一个同学读。解释“扫荡”:敌人让王二小带路去干什么?(找八路军,抢粮食)这就是扫荡的意思。

  看图:鬼子军官张着大嘴,可能对王二小说些什么(小孩,你的带路的干活,抓住八路,大大地有赏。)学鬼子说话要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去说,让学生到前面边表演边说。王二小怎么做的?说第3段。板书:装着顺从。王二小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机智、勇敢。)

  王二小带着一队日本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问:什么叫埋伏圈?(八路军事先在四周埋伏好,就像一个口袋一样。敌人进来后就没法逃了。)

  看第三幅图:王二小在干什么?(大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开枪吧,鬼子进了埋伏圈了!)鬼子军官什么样?他知道自己上了这个小孩的当,气急败坏抽出指挥刀,大叫一声“死了死了地”!把战刀刺进王二小的胸膛,他高高地挑起了王二小,摔死在这块大石头上,鲜血把石头染成了红色。

  自己小声读第4段,体会应用什么语气读。(前面要快,后面要读出悲痛的心情。声调要低沉)。再请一个同学读第4段,齐读。

  (四)学习第5段,一人读。这段主要说什么?(八路军叔叔消灭了全部敌人。)“全部”就是一个不剩。八路军叔叔隐蔽在山上,亲眼看到鬼子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他们怀着满腔愤怒,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高喊着什么?(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把敌人全部消灭。为王二小报了仇。读这一段时要读出胜利的喜悦心情,全班齐读。

  六、总结全文:

  说说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他小小年纪就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抗日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称他为小英雄。王二小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七、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让一个同学读全文,其它同学边听边看图,进一步理解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

  (要读出语气。)八、两人一组讲故事,一个讲前半段,一个讲后半段。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书上的四幅彩图)

  24.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小英雄

  第二课时

  一、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讲王二小的故事,要有语气,最好加些动作。

  二、认识本课生字词。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王二小、儿童团员、帮助、响声、起来、英雄。

  (二)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三)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三遍:正读、倒读,打乱顺序读。

  三、学习生字。本节课学两个词四个生字:帮助、英雄。这几个字笔画都比较复杂,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

  (一)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帮:上下结构,“巾”是部首;“助”:左右结构,“力”是部首;“英”上下结构,“艹”是部首;“雄”:左右结构,“隹”,zhuí是部首。)

  (二)指导书写:

  帮:上面又分左右结构。左边三横都要写在左上格里,第三横左边要长,竖撇要上下出头。“阝”的竖要贴着竖虚线右边写。下面的“巾”要写小一些。组词:帮忙、帮着、帮手。抄字头。

  助:问:左边是“目”吗?(不是)“且”和“目”的区别是什么?老师用红笔写出“提”。要强调两边都出头。右边的“力”要写大些。组词:助人为乐、帮助。抄字头。

  英:这个字的特点是什么?(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的笔顺是。大横要两边出头。撇也要上下出头。

  雄:隹(zhuí)字旁笔画较多,要强调笔顺:。左边要写得小些,第二笔要长,第三、四笔象个三角,写在横虚线下面。中间单人旁的竖要写长些。组词:英雄。抄“英雄”两个字。

  三、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四、听写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把六个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读:王、童、团、员、响、起。

  二、学习生字。

  (一)按照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说说这些生字怎么记。“王”不用说。

  (二)点名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老师边在黑板上写范字,边强调重点。

  童:上下结构,部首是“立”。问:哪笔最长?看清横竖虚线上是哪些笔画。组词:童年、儿童。

  团: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大口框,它和口字旁的区别是什么?(大小不一样,大口框有勾)笔顺是:。要“先进人,后关门”,里面的撇不要写成提。组词:团长、一团线、团结。

  员:上下结构,部首是贝。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窄下宽,上面的“口”写扁些,下面的“贝”写长些,里面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组词:少先队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响:一般和声音有关系的字都是口字旁。关键笔画是:口字旁要写在横虚线上。“向”的第一笔要从竖虚线上起笔。里面的口第二笔横要写在横虚线上。组词:真响、响声。

  起: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走,走的笔顺是:。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要对齐。捺要写长些,写平些。捺上面托着“己”,不要写成“已”。组词:起来、坐起、起床。王:同学们都会写,但要看清中间的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的间距应一样大。

  三、读黑板上的词语,抄字头。

  四、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五、学习造句。

  (一)读作业 3。简单地说就是用“常常”和“帮助”这两个词造句。造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顶格写,破折号占两个格。

  (二)读课文中的有关的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常常:经常,不止一次。和天天的意思要区别。帮助:帮别人做事。

  (三)先听老师说范句,然后学生口头造句。用投影仪打出老师出的范句,让学生读。

  常常——爸爸妈妈常常带我到公园去玩。

  帮助——小明帮助王爷爷推(tuí)车。

  自己写完句子要认真检查,特别要看看句子里有没有要求用的词。还要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丢字错字现象最后看标点符号写上了没有。

  学生口头造句时,老师要及时指导。

  在造句本上造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6

  教学《王二小》,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学文,熟悉课文的语言文字,了解王二小的事迹,激发学生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感情。为此,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

  一、由图入文,讲英雄的故事。

  1.整体感知。将文中的四幅插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时播放《歌唱王二小》的乐曲,此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看图说话。先指导学生逐一观察插图,说出插图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把故事说完整。

  3.读通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披文入情,知英雄的人格。

  1.找一找。引导学生先找出与四幅插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再从这些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然后分别用一个短评来概括每幅插图的内容。如:(1)边放牛边放哨;(2)叫他带路;(3)带进埋伏圈;(4)消灭敌人。

  2.想一想。引导学生回想平时观看过的影视片,如《小兵张嘎》等,让他们了解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体会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并结合有关内容理解“儿童团员”“扫荡”“敌人”“八路军”等词语。

  3.议一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呢?要求学生讲述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要求结合讲述用上“迷了路”“带路”“装着顺从”“埋伏圈”“上了当”“消灭”等词语。

  4.写一写。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根据课文,把下列句子填写完整(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1)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王二小被敌人逼着(带路)。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

  三、升华情感,颂英雄的精神。

  1.想象说。引导学生把自己假想成王二小,根据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配乐读。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语句读一读,要求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齐声唱。播放歌曲《歌唱王二小》,指挥学生齐唱。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7

  南京 叶金祥 叶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样”、“响”的字形。重点指导识记以下几个字。

  员:下半部不是“见”,最后一笔是点。

  路:左面是足字旁,右面上边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军:上面是秃宝盖儿,不是宝盖儿。

  2.课后练习第2题。

  先读生字,用笔描写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左下的“月”第一笔是竖。

  响: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

  三、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先指名读一读词,“长长”与“常常”,都读chángcháng,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长长”是很长的意思。“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后口头填空。第1、2句填“常常”,第3句填“长长”。

  启发学生用这两个词说句子,如“妈妈的头发长长的。”“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烈士陵园。”“教师常常表扬我。”“夏天常常下大雨”等。

  五、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齐唱

  板书设计 

  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文中了解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表达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的爱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在学本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

  课前准备:

  课件或挂图,歌曲播放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出示课件或插图“王二小”,同时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

  说说:这首歌唱的是谁?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课文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入侵和对中国人民的残害;当时的儿童团组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主认读生字。

  注意:“助”“哨”“顺”“杀”“冲”是翘舌音,“英”是后鼻音。

  3.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标出自然段。

  三、看图读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分别画了什么。

  2.找出图与课文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从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a.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句子: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思考: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

  比较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体会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4.读第4、5自然段。想象敌人被王二小带进埋伏圈的情景。

  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

  5.议一议:为什么说王二小是小英雄?

  6.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四、有感情朗读全文

  1.边读边想象。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朗读全文

  同桌互读,评议。

  三、写字指导

  注意提示

  1.“边”“这”“进”“道”四个字都是“走之”旁,写“走之”时注意:共三笔,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

  2.示范写“走之”,学生书空练习。

  3.写“王”字时,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4.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声中,学生描红、书写。

  四、扩展活动

  1.把王二小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读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9

  一、课前谈话,师生交流。

  师: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昨天,老师让孩子们回家查资料,谁能告诉我,你都知道了哪些小小英雄的名字?

  生一:我知道王二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看书知道的。

  师:真聪明!看书的确是查资料的一个好办法!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老师喜欢你!送你一个顶呱呱!

  生二:我知道小兵张嘎也是一个小英雄。

  师:哦,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二:我是看电视看到的。小兵张嘎很勇敢,不怕死!

  师:真不错!是个有心人。电视节目也可以查到资料。真棒!也送你一个顶呱呱吧!

  生三:我还知道小英雄雨来。

  师:你知道他什么事迹?孩子,给我们讲讲好吗?

  生三:我知道他游泳很得行!(众笑)

  师:得行,这个词很实在,但有点土。我们把它改一改,改成什么好呢?大家开动脑筋,都来帮他想想办法。

  生:“很凶”“游很久都不累”“厉害”

  师:为说“厉害”的这个同学鼓鼓掌!(学生鼓掌)太恰当了,你积累的词汇很丰富,来,老师奖你一个顶呱呱!

  师:你还知道他什么?继续说。

  生三:我知道他被那个塌鼻子日本军官抓住了,那些日本兵打得他很凶,流了很多血。但是他都不说那个八路军藏在哪里!敌人就想枪毙他。雨来就跳进河里,缩梦斗逃走了。(众大笑)大家以为他死了,在河边哭,雨来从水里钻出来,说:“我还活起的!没死!”(众大笑,鼓掌)

  师:说得头头是道,太棒了!奖你一个顶呱呱!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这个故事?

  生三:我上网查的。

  师:你会用电脑查资料,帮助自己学习,真是好样儿的。刚才我们说了三种查资料的方法,可以看书、看电视、上网,还可以问大人,这些都是很好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二、看图入手,激qing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小英雄,他是谁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王二小的图片]

  生一:他是王二小。

  师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看出他是王二小的?

  生一:王二小是放牛娃,他牵着牛,在放。

  师:牧童骑黄牛,是吧?

  生一:不是,是二小牵黄牛。(众皆惊叹,鼓掌)

  师:真厉害!肯动脑子,好样儿的!奖你一个顶呱呱!(板书:王二小)

  师:还从哪里看出他就是王二小?

  生二:他在一边放牛,一边放稍。(众笑)

  师:(板书:放哨)是放稍吗?

  生:不是。是放哨。他读错了。

  师:我们来把这个词语读三遍。放哨,起——(生读三遍略)

  师:你想怎么记这个字?

  生:我会吹口哨。我是用嘴巴来吹的,所以有个口字旁。我吹的时候,把嘴唇嘟起,就是把嘴变小,所以又有一个小字头,我的嘴巴是肉做的,所以还有一个月字旁。我是这样记这个字的!(众皆惊叹,鼓掌)

  师:太厉害了!奖你一个顶呱呱,你可以当认字大王了,非常形象化的识字方法,大家应该多向他学学。

  师:什么是放哨?我们同桌之间来讨论讨论吧。

  [创设情境一:叫王典典到教室外面去一会儿。然后叫李钦文到门口守着,看着外面,只要王典典过来了,就咳嗽一声,全班马上安静,不说话]

  师:有了刚才的体验,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放哨了吗?

  生一:放哨就是有什么情况就马上给人说。

  生二:放哨就是报告消息。

  师:大家体验得很好!都是聪明的孩子!给自己鼓鼓掌吧!王二小是怎样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的,他是怎样被敌人抓住,又是怎样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他是怎样牺牲的?课文里说得很清楚。请孩子们打开语文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三遍。第一遍了解一下故事内容,第二遍勾出生字娃娃标出自然段,把生字自己多读几遍,做到和生字娃娃交朋友。第三遍读通顺,读顺畅,好吗?开始自由读书吧!(学生自由读文,老师巡视观察、指导)

  师:现在,请五个孩子分段读课文,一人读一段。谁来?(学生踊跃举手,场面十分热烈)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五幅图画,配上哀伤的音乐,学生读完一段切换成另一幅与本段内容相符的图画]

  师:听完这个故事,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想哭”。“我很气”。“我想杀死日本人”。“我心里酸酸的……”

  师:为什么心里酸酸的?

  生一:因为王二小那么小就死了。

  师追问:从书上哪一句看出王二小牺牲了?(引导学生找句子)[大屏幕出示第四段课文]

  生一: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师: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那我们就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勾画出来吧!注意,这句话说的是王二小怎么了?

  生:“死了”。“牺牲了”。(众议论)

  师:对于英雄,我们说“牺牲了”比说“死了”更尊敬他,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用“牺牲”这个词更好一些。

  师:敌人是怎么知道自己上了当的?

  生:枪声响起来了,他们就知道了。

  师:枪声响了才知道上了当,这里看出日本鬼子真——

  生:真笨!(众笑)

  师:狡猾的敌人为什么会这么笨呢?

  生:因为他们从日本来到中国,走了很远的路,走累了,就变笨了。(众哄堂大笑)

  师作摆头状:是啊,你日本人嘛就应该在你们日本,到中国人干什么嘛?走那么远的路,人走累了,脑子也变笨了,唉!最后还把小命也搭上了,真是够笨的!(众笑)

  师:敌人是大人呀,怎么会轻易相信一个13岁孩子的话呢?因为什么?能从书上找出原因来吗?有一句话在暗示我们哟,看谁的火眼金睛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看书找句子)

  生: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是这一句。

  师:你找得太对了!来,孩子,给你一个顶呱呱!不过,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王二小要骗敌人,让敌人相信他,就要装着很老实很听话的样子,这样敌人才会相信王二小的话。

  师:那“顺从”就可以换成“老实”“听话”,是不是?

  生:是。

  师:谢谢你,你教我一个新的词——顺从。就是很听话。请坐下。

  (生坐下)师:你也很顺从,老师叫你坐下你立马就坐下了。(众笑)

  [创设情境三:日本军官和王二小对话的情境。老师当日本军官,向奉帅做王二小。](对话模仿日本人说话的方式,逗得人哈哈大笑)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王二小,当时你会怎么想?你会往哪个方向带路?为什么?]

  三、看课件,听歌曲,激荡情感

  师:现在,我们就站在王二小的坟墓前面,你想对王二小说什么?

  (生发言略)[课件打出一行字:小英雄王二小]

  师(一咏三叹):是的,这就是王二小,这个13岁的孩子,本来应该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本为应该快快乐乐地上学,可他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就是——(把手一抬)

  生:小英雄王二小!

  师:这个13岁的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面对闪光的刺刀,面对可怕的死亡,他没有退缩,没有当叛徒,而是做了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他就是——(把手一抬)

  生:小英雄王二小!

  师:这个13岁的孩子,用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换回了几千个人的生命,他那么小的年纪,却做出了伟大的壮举,他就是——(把手一抬)

  生:小英雄王二小!!

  师:这个13岁的孩子,凶残的敌人用刺刀挑他,把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他的血染红了青草,染红了花朵,染红了蓝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舍不得闭上双眼。他就是——(把手一抬)

  生:小英雄王二小!!(学生开始流泪,听众流泪嘘唏不已)

  师:这个13岁的孩子,当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而他却孤零零地睡在冰冷的地下,躺在冰冷的坟墓中,让我们一起来呼唤他的名字吧,他就是——(把手一抬)

  生悲愤填膺地呼唤:小英雄王二小!!!

  四、指导朗读,朗读游戏:把你读坐下!

  五、学唱歌曲,缅怀二小。

  播放多媒体音乐,看动画故事,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六、作业: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10

  作者:实小语文组

  教学目标 :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六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整个故事;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学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导入  (一):

  1、将文中的四幅插图以投影的形式出示,同时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此时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王二小是什么人?

  2、揭题

  导入  (二):

  1、揭题,读题

  2、学习“王”的字音、书写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3、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学习生字并检查掌握的情况。

  4、汇报:

  (1)出示卡片,指名读,正音,想办法记住这个字。

  (2)开火车读,给生字找个朋友。

  三、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 一边┈┈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板书设计 : 王二小

  边放牛边放哨

  给敌人带路

  带进埋伏圈

  消灭敌人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11

  教学目标:

  教养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8个

  字。区别:“长长”和“常常”这两个同音词。

  2、读懂句、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

  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看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学会9个生字。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情境教学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软件、录音机、生字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放软件或口述)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干尽了坏事。

  他们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中国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与日本鬼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其中有一个团叫儿童团,里面的团员都是和大家一样的小孩子。

  现在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注意听,然后我要问你问题的。(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提问:这首歌说到了一个小英雄是谁?(王二小)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放课文录音一次。

  三、 学习课文。

  提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5个)  在课文上标好序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出示第一幅图,看图听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2、 王二小是什么人?(儿童团员)刚刚说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组织的团就叫儿童团,属于儿童团里的小朋友就是儿童团员了。

  a、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3、 出示两个句子:

  b、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读这两个句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常常”能否找个词来代替?(经常)这说明什么?(说明王二小经常给八路军放哨,不止一次。)

  4、 现在老师再给你看一个词,也是读“常常”,(媒体出示“长长”,这个长长是指什么东西很长的意思,跟“常常”的意思是不同的)

  5、 媒体出示选词填空。(即课后练习第3题)

  长 长      常 常

  小军(     )帮助王爷爷取牛奶。

  大象有一个(    )的鼻子。

  6、 课本上说王二小常常“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的?(一边……一边……)为什么王二小要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呢?(这样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以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7、 同学们,你们认为王二小厉害吗?那么读这一段的时候我们就要读出赞扬王二小的语气来。   个别读——全班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好,我们来看第二幅图,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

  2、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听同学读了这一段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看图,大家看敌人凶不凶啊?(凶)

  请几位学生来表演敌人的凶狠样。

  3、再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看到敌人那么凶恶,王二小怕不怕啊?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2、 王二小是不是真的给敌人带路?(不是)“装着顺从”是什么意思?(不是真的,是假装给他带路)实际上把敌人带到了哪里?(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大家说王二小勇敢吗?聪明吗?(勇敢、聪明)

  3、 请同学再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 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四面八方是什么意思?(指周围各个方向,说明敌人陷入了八路军的火力包围之中。)

  2、 想想这一段应该怎样读?请同学来读,若没读出感觉,再听老师读,感受一下,应该怎样读?“突然”这一句要读得快一点,后一句小英雄王二小被杀害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既沉痛又惋惜)所以这一句要读得慢一点。

  3、 再一次全班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是敌人胜利了,还是八路军胜利了?请男同学来读一下第五自然段。

  2、 请一位女同学来说,是谁胜利了?(八路军)

  那你们高不高兴啊?请你读出高兴的语气来,齐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12

  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

  在学本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

  教具准备四幅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干尽了坏事。他们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中国人民的血流成河。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和日本鬼子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人民群众也自动组织起来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

  第24课讲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叫王二小。(板书课题)

  二、看图:

  老师把四幅图都贴在黑板上,图上的这个小朋友就是王二小。那个挎着战刀端着枪的是日本鬼子。最后一幅图上穿着军装的是八路军。先让学生把四幅图都看看,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一图: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二图:日本鬼子让王二小带路去扫荡。三图: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四图:八路军从山坡上冲下来,消灭了敌人。)

  通过看图你知道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机智勇敢,不怕敌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王二小的这种精神。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要听准字音。

  2.学生自己小声读,然后标出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3.四个同学每人读一段,大家想:课文主要说了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却光荣地牺牲了。)

  (二)学习第1段,自己小声读,这段告诉我们王二小是干什么的?(是儿童团员,是放牛的孩子。)

  “儿童团员”: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孩子们参加的一个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他们站岗放哨,为八路军传递情报,做了很多革命工作,涌现出许多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个。

  再读第1段,解释“常常”和“一边……一边”的意思。板书:一边……一边。看图: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常常:经常,不止一次。说明王二小常帮八路军做工作。

  一边……一边:指王二小同时做两件事,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观察敌人动静,为八路军放哨。

  (三)学习第2、3段。一个同学读。解释“扫荡”:敌人让王二小带路去干什么?(找八路军,抢粮食)这就是扫荡的意思。

  看图:鬼子军官张着大嘴,可能对王二小说些什么(小孩,你的带路的干活,抓住八路,大大地有赏。)学鬼子说话要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去说,让学生到前面边表演边说。王二小怎么做的?说第3段。板书:装着顺从。王二小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了什么(机智、勇敢。)

  王二小带着一队日本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问:什么叫埋伏圈?(八路军事先在四周埋伏好,就像一个口袋一样。敌人进来后就没法逃了。)

  看第三幅图:王二小在干什么?(大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开枪吧,鬼子进了埋伏圈了!)鬼子军官什么样?他知道自己上了这个小孩的当,气急败坏抽出指挥刀,大叫一声“死了死了地”!把战刀刺进王二小的胸膛,他高高地挑起了王二小,摔死在这块大石头上,鲜血把石头染成了红色。

  自己小声读第4段,体会应用什么语气读。(前面要快,后面要读出悲痛的心情。声调要低沉)。再请一个同学读第4段,齐读。

  (四)学习第5段,一人读。这段主要说什么?(八路军叔叔消灭了全部敌人。)“全部”就是一个不剩。八路军叔叔隐蔽在山上,亲眼看到鬼子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他们怀着满腔愤怒,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高喊着什么?(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把敌人全部消灭。为王二小报了仇。读这一段时要读出胜利的喜悦心情,全班齐读。

  六、总结全文:

  说说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他小小年纪就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抗日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称他为小英雄。王二小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七、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让一个同学读全文,其它同学边听边看图,进一步理解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经过。

  (要读出语气。)八、两人一组讲故事,一个讲前半段,一个讲后半段。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书上的四幅彩图)

  24.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小英雄

  第二课时

  一、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讲王二小的故事,要有语气,最好加些动作。

  二、认识本课生字词。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王二小、儿童团员、帮助、响声、起来、英雄。

  (二)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三)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三遍:正读、倒读,打乱顺序读。

  三、学习生字。本节课学两个词四个生字:帮助、英雄。这几个字笔画都比较复杂,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

  (一)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帮:上下结构,“巾”是部首;“助”:左右结构,“力”是部首;“英”上下结构,“艹”是部首;“雄”:左右结构,“隹”,zhuí是部首。)

  (二)指导书写:

  帮:上面又分左右结构。左边三横都要写在左上格里,第三横左边要长,竖撇要上下出头。“阝”的竖要贴着竖虚线右边写。下面的“巾”要写小一些。组词:帮忙、帮着、帮手。抄字头。

  助:问:左边是“目”吗?(不是)“且”和“目”的区别是什么?老师用红笔写出“提”。要强调两边都出头。右边的“力”要写大些。组词:助人为乐、帮助。抄字头。

  英:这个字的特点是什么?(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的笔顺是。大横要两边出头。撇也要上下出头。

  雄:隹(zhuí)字旁笔画较多,要强调笔顺:。左边要写得小些,第二笔要长,第三、四笔象个三角,写在横虚线下面。中间单人旁的竖要写长些。组词:英雄。抄“英雄”两个字。

  三、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四、听写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

  一、读生字组成的词,把六个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读:王、童、团、员、响、起。

  二、学习生字。

  (一)按照学习生字的四个步骤说说这些生字怎么记。“王”不用说。

  (二)点名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老师边在黑板上写范字,边强调重点。

  童:上下结构,部首是“立”。问:哪笔最长?看清横竖虚线上是哪些笔画。组词:童年、儿童。

  团: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大口框,它和口字旁的区别是什么?(大小不一样,大口框有勾)笔顺是:。要“先进人,后关门”,里面的撇不要写成提。组词:团长、一团线、团结。

  员:上下结构,部首是贝。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窄下宽,上面的“口”写扁些,下面的“贝”写长些,里面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组词:少先队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响:一般和声音有关系的字都是口字旁。关键笔画是:口字旁要写在横虚线上。“向”的第一笔要从竖虚线上起笔。里面的口第二笔横要写在横虚线上。组词:真响、响声。

  起: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走,走的笔顺是:。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要对齐。捺要写长些,写平些。捺上面托着“己”,不要写成“已”。组词:起来、坐起、起床。王:同学们都会写,但要看清中间的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的间距应一样大。

  三、读黑板上的词语,抄字头。

  四、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五、学习造句。

  (一)读作业 3。简单地说就是用“常常”和“帮助”这两个词造句。造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顶格写,破折号占两个格。

  (二)读课文中的有关的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常常:经常,不止一次。和天天的意思要区别。帮助:帮别人做事。

  (三)先听老师说范句,然后学生口头造句。用投影仪打出老师出的范句,让学生读。

  常常——爸爸妈妈常常带我到公园去玩。

  帮助——小明帮助王爷爷推(tuí)车。

  自己写完句子要认真检查,特别要看看句子里有没有要求用的词。还要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丢字错字现象最后看标点符号写上了没有。

  学生口头造句时,老师要及时指导。

  在造句本上造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13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uó wánɡ       cónɡ qián        zhè biān

  (       )   (         )    (        )

  jìn qù          bēn pǎo         yuǎn jìn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       )一边帮助八路军(      )

  2、王二小把鬼子(     )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知道上了当,就(      )了小英雄王二小。八路军(      )了全部鬼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14

  《王二小》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相距太远,课文旨在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不能体会这一层含义。他们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更不会去珍惜。所以如何拉近文本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真正有进王二小,是在设计教案时我第一个想到的问题。所以课的一开始我选择了电影《少年英雄王二小》的片段——“王二小跋山涉水寻找八路军”的片段放给孩子看。当孩子看到王二小摔倒了又爬了起来,饿了吃冰融化的水时,教室里异常安静,孩子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电影的画面,我想此刻他们的内心受到了触动,我想没有什么比这种更直观的方式了吧。之后的导入课文,到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融入了情境,看图说话时学生有很多话要说。

  《王二小》教学反思

  《王二小》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为了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故事。课文言语质朴,却感人至深。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现在的孩子和当时的孩子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现在的孩子体会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问题有很多,比如:我怎样向学生讲清王二小的时代背景呢?不了解时代背景又怎能让学生对王二小的行为有真切的体会呢?又怎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呢?

  在教学中,我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尝试从以下几点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体会文本。

  一、复习巩固生字

  生字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过了,本节课我把要上节学习过的生字通过小黑板的形式再次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大小声读,指名读,快速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对上节课的生字进行巩固。从学生们的回答和坐姿上 ,我觉的这个过程进行的很好。

  二、挖掘词语,想象感悟

  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朗读兴趣,效促进朗读能力。

  如在讲到:迷了路的敌人让王二小带路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挂图,抓住“叫”一词让学生看图想象:看看敌人的样子,你想一想,敌人会对王二小怎么叫呢?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纷纷表演了起来,把凶狠的敌人演得活灵活现,从而体会并读出敌人凶狠的语气。。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又如:理解“顺从”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王二小是真的顺从吗?他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假如你是王二小,你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在丰富的想象说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内心世界,自然而然地用上喜悦的语气来品读这一段。当然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演一演,可能理解“顺从”时更到位一点。

  三、图文结合,感悟文本

  此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他整个遇害的过程,语言简单易懂,而且图文并茂,这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又一个资源。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较大地利用了这三幅图片,让学生尝试一边学习课文,一边看图说话的训练。效果不错,特别是第三幅画的利用,填补了课文中的一些空白点。

  先请同学读了王二小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段落,然后对课文中的一些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到王二小那种机智、勇敢的一面,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朗读,让他们把这种体验转变为外在的情感表达。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行了一些想象的说话训练。这个看图说话让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通过观察图片上人物的不同表现:王二小大声向八路军报信,敌人们害怕、凶狠的行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了小英雄面对敌人时那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四、读中品悟,表达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授读书方法。如在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先让一个学生读这一段,然后点评。有学生说:“我觉得他读得有点快。”我马上跟问:“他为什么读得这样快?”“因为战士们是冲下来的。”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八路军冲下来,不用跑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关键词 “冲下来”,还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之情,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情感。

  虽然设计的我觉得近乎完美,但是一堂课下来也发现了不少遗憾之处,还须在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例如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偏多,为了能完成预设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朗读指导,使得整节课堂上朗读的声音少了些。而且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虽然老师是情绪高昂,但是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很难深入理解当时的情景,造成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够高。今后还应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之中。

  《王二小》教学反思

  《王二小》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叫王二小的儿童团员,从发现敌人到将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包围圈,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的经过。虽然言语质朴、简单,但是在一次次的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学生还是能体会到王二小机智、勇敢而乐观的个性。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明显的难点:

  1、现在的孩子和当时的孩子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让养尊处优的孩子体会战火纷飞的年代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如何让孩子了解故事的背景显得尤为重要。

  2、在课文中,出现了很多过时代的词,诸如:敌人、扫荡、放哨、埋伏圈、英雄、儿童团员等对学生来说生僻的词语,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如何将它们弄明白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课文的情节比较简单,故事叙述简洁,没有很多激qing的句子,如何激发起孩子们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如何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个难点。

  从教学实效来看,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做得比较满意的。

  1、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前认知状况,在学习本课前,做了充分的铺垫。如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了解那个战争年代,了解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利用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理念是相符合的。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学生对课文的能很好的理解,这也为情感朗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2、充分发挥本班教学的优势,利用学生能说的这个资源,积极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以帮助同学突破字词的难点。例如在初读课文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组内成员,也可以举手问老师,这样,可以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状况,解决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也非常热忱,互相帮助,并且乐在其中。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美观、实效的课件,并且利用音乐的渲染力让学生在接触文本前就有了情感的激发。比如课前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感受到了故事的氛围和大致的情节。

  《王二小》教学反思

  《王二小》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为了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课文简短易懂,感人至深,但是由于与现在孩子年代距离比较远,让他们体会当时战争的紧张、激烈并不那么容易。

  一、巧设情境,诱发情感

  低年级的好奇心非常强,上课之前,我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优美的旋律,欣赏后我便问他们,这首歌唱的是哪位小朋友,许多同学都说出王二小,这样一下子便与课文的王二小这个人物拉近了距离,我便向他们简单介绍这个故事的背景。

  二、抓住重点词句,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比较活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讲“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这句话时,课件展示图画,抓住“常常”、“一边……一边”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想象王二小不止一次为八路军放哨,,而是很多次..学完这个自然段后,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让他们用上“一边……一边”连成一句来说说,学生的思维很快地被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读文生情,境中感悟

  教学时重点抓住学生的朗读,读懂读通长句,感情朗读来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读中悟,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我尊重学生的感受、体会、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知识,他们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这堂课也存在许多毛病,如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几个大胆成绩较好的同学参与,其他同学不那么乐于参加,即使参加积极性也不高,这就与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产生逆道而行。今后还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努力,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断探索与创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王二小》教案范文 篇15

  【思维拓展】

  一、你发现了吗?

  1、“听、唱”这两个字都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字也有 ________。

  2、“远、连”这两个字都有________,还有________字也有 ________。

  二、你能照样子把它们变一变吗?

  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杨树高高的──→______杨树

  月牙弯弯的──→______月牙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______

  __________──→胖胖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