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北京教案

2023-07-25

认识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一道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一个一个的或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一百以内的数的必要。

  教学重点:

  进一步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十与百 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一个一个的数,几十九后边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导入

  师:呈现主题图,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图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估计:生:有这么多的鸽子,有那么多的花,小朋友能数清楚吗?

  师:那你们能够数清楚吗?快试一试。(估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数出) 师:看来,我们只知道20以内的数行吗? 生:不行。

  师追问: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也遇到过数数的困难? 生举出例子。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数,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鸽子图

  问:谁有好的数数经验介绍给大家。

  估计:

  ⑴数得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⑵数数时要用手指着。(或做标记)

  让我们来实际数数吧,(随便用什么方法都行) 指名c等生数,估计(一个一个的数) 指名a、b等生数补充(二个二个的数)

  对策:采访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数完了?小组同学互相数一数 你们觉得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那你们就来数数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估计:这回就会两个两个数,因为课前我特意安排两个人一桌。

  对策:表扬大家有个很好的动作(两个手指一掐) 问:我班一共有多少人?

  2、数花盆

  问:你来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盆花?(解释什么叫估计?) 指优等生说说怎么估计的。

  师:所以你在回答时应用一个词大约。

  3、看来为了更快的得出有多少个可以估计一下。先数出10个,其他的与他差不多也看作10个。

  练习数数:你能从1数到100吗?自由的试一试。

  对策:师拿小棒演示:29再添上1就是3个十是30。 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一摆。

  师再问:99添上一是多少?不用口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棒来告诉我。

  估计:摆10个10捆。再次强调10个10是100。

  师引导:在学20以内数的时候,满10就要进一,那么,这也够10捆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估计:

  ⑴也进1。

  ⑵把它捆成一大捆。

  对策

  ⑴向哪一位进呢?引出百位。

  ⑵对,你的方法很好,那是多少呢?(100)

  填空:100个一是

  一百里面有个十

  一百里面有个百

  一百里面有个一

  三、数物品

  师:书上有一幅图,就是想考考你们的眼里,怎么样想看看吗?打开书4页。

  1、(1)自己小声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笔?

  (2)汇报你是怎么数的?(一十一十、一个一个) 让数的快的介绍方法,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较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可以再请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一数,其他同学一定要耐下心来听。

  择优:你觉得哪种方法又快又好,哪种好就用那种。

  反问: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数墨水瓶之前,让学生先思考用什么方法数,然后再去数。

  四、巩固练习

  1、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人?

  2、连续数出5个数 师说26,生往后连续数出5个数。用手指记着。

  同桌做这个游戏,师随时指导后进生。

  计:左图的豆子有50个,右边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认识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课件出示,相机板书)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认识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到南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

  一、多元复习、 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习

  1、同学们! 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认识北京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百是多少,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读写;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具准备:

  小星星,玉米粒。 学具准备: 每组一盒玉米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数学王国的几个数娃娃11~20,你能亲切地和他们一个个地打招呼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能。 (全体学生数数,课件出示1120-各数)

  师:你还认识比他们更大的数吗?

  生1:100。

  师:你都认识我们的老大哥100了,真了不起!

  生2:21。 生3:1万。 生4:10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20更大的数。(板书:认识100以内的数)(这样设计高速度的进入正题,有效地节省了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估数、操作,初步感知100

  师:这些数字的老大哥是几?

  生:100。

  师:你知道100有多大吗?(稍停,生思考)

  师:请1号小朋友取出20个玉米粒放到杯子里,其余小朋友看他数得对不对!

  (生操作)

  师:数好的请坐直一些! (师举起其中一个杯子)

  师:20个有这么多,那100个有多少呢?(稍停,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接下来请2号小朋友抓1把玉米粒放进去,看一看够100吗?如果不够请继续抓一把!(师巡视,偶尔加入学生的抓玉米粒过程)

  师:都觉得自己杯子里的玉米粒是100了吗?如果认为是100,请每组的3号小朋友举起杯子。(师巡视,偶尔加入学生的抓玉米粒的过程) (大部分小组的3号小朋友举起了杯子。)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杯子里的玉米粒是不是正好100呢?

  生:数一数。

  师:好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哪组小朋友估计地准!请4号小朋友一粒一粒地数杯子里的玉米粒,其余的小朋友一起动口跟着数数。(各组的4号小朋友边拿围棋子边数数,其余的3个小朋友动口跟着数,活动的参与性很高。教师巡视,指导数数时手口合一)

  师:你们小组数出来有多少个?

  生1:100个。

  生2:100多2个。

  生3:100多3个。

  生4:67个。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100个玉米粒是这么多,下面我们每人抓一把玉米粒,先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然后再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我们比一下,看看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准,我们奖励他一颗小星星。

  师:也许第一次你没有经验,那就再来一次。(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积累经验,提高估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举起数学书)

  师:猜一猜,我们的数学书有几页?

  生1:100页。

  生2:80页。

  师:打开看看! 生嚷:109页!

  师:109面,两面为一张,我们的数学书大约50张纸,两本书大约共100张纸。同桌小朋友把

  书叠在一起,感觉一下100张纸有多厚!用手势表示一下厚度!(课件出示满天繁星图)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有多少颗星星,先估计一下,然后再数一数到底有多少颗。请打开书看42页第二题,注意先想一想这么多星星怎样数才能不多数也不少数呢?生:作记号,数过的画上圆圈。生:我画三角形。生:我数十个然后圈起来。师:你们的方法真好。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你能数的又快又准就最好。

  (二)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这么久了,该累了吧,我们做游戏好吗?

  1、数数接龙。老师说一个数学生一个一个接着往下数。

  2、从35数到42。

  (1)小组内数。(同学们数得很认真,数得也不错。)

  (2)指名数。(正确的奖给一颗星,学生兴趣非常浓,一个个争着举手要说。)

  (3)指名其中的一小组数。(正确的每人奖给一颗星)

  (4)全班齐数。(板书:35、36、37、38、39、40)

  3、从88数到老大哥100。

  (1)小组内数

  (2)指名数(师:谁听清楚了,88后面是几?(89))

  (3)男女生对数(男生数88,女生数89,男生数90,板书:88、89 90、91、99、100)

  4、从56数到72

  (1)独立数

  (2)师:59的后面是几?(60)

  70的前面是几?(69)

  70的后面是几?(71)

  5、从1数到100

  (1)师:还有一些数我们没有数到,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数数完呢?从谁开始数? 生:从1开始数。

  (2)全体学生从1数到100。(全班每个学生数的很认真,数得也很正确。)

  (3)师:你知道我写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4)师:这幅图我们就叫它百数图。课件出示:百数图。

  (5)齐读:百数图的名称。

  师:百数图里面还有好多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