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阳光课堂教案

2023-07-16

一年级语文阳光课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明朗、欢快的节奏。

  2、理解诗歌的画面,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动词:爬、笑、跳、亮。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幅(画有太阳、小溪、窗户、花朵、妈妈)、录音磁带《阳光》

  知识准备:知道阳光是什么。

  重点:理解诗歌的画面,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难点: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动词:爬、笑、跳、亮。

  教学过程:

  (一)、观察背景图引入,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1、出示背景图,引出诗歌名称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图上面有什么啊?

  小结:"在蓝蓝的天空上有一轮金色的太阳,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有小溪流、有房子、有花儿,还有一个妈妈。其实这幅画里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阳光》"(二)教师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朗诵,让幼儿感受诗歌明朗、欢快的节奏,并理解诗歌的画面1、听录音磁带,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节奏。

  提问:"听完这首诗歌,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

  2、借助教具,教师有感情朗诵诗歌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画面。

  提问:"阳光先照在什么地方呢?""接着阳光又照在什么地方?""阳光再照到什么地方呢?""最后阳光照在什么地方?"小结:"阳光先照在了窗上,接着照在了花上,又照在了溪上,最后啊,照在了妈妈的眼里。"3、教师第三遍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掌握诗歌中的几个动词。

  提问:"阳光,在什么上爬着?""阳光,在什么上笑着?""阳光,在小溪上怎么样?""阳光在妈妈的眼里又是怎么样?"(教师逐一提问个别幼儿,要求幼儿用诗歌的原句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幼儿回答后,请全班幼儿一起念一遍原诗句。)提问:"为什么说阳光在窗上爬着?在花上笑着?在溪上跳着?在妈妈的眼里闪着?"(三)幼儿学习朗诵诗歌1、借助挂图,幼儿尝试完整地朗读诗歌。

  2、幼儿第二遍完整地朗诵诗歌。

  3、有感情地跟老师朗诵4、请个别幼儿朗诵诗歌。

  (四)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阳光,找找阳光都照在了那里。

  活动延伸幼儿把寻找到的"阳光"画下来,至少要四样,为下次活动的仿编"阳光" 的诗歌做准备。

一年级语文阳光课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棉鞋里的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师问:小朋友,说说平时在家里谁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妈妈等不同的人物。

  师:他(她)都是怎样疼爱自己的?

  生:买好吃的、好玩的或买漂亮的新衣服等。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爱自己的奶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爱他的奶奶的呢?他会帮助奶奶做写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课文插图

  A、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B、自己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C、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3、揭示课题板书:棉鞋里的阳光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i),容易读成晒(sh)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一年级语文阳光课堂教案 篇3

  一、备课悟读

  初读《棉鞋里的阳光》,首先会被课题所吸引,带着疑问读下去,你会觉得文章不像涌动着骨肉亲情的抒情散文那样感人肺腑,不过就是一种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一位母亲给婆婆晒棉被,这举动濡染了小峰幼小的心灵。文章却也含而不露地给人以启示,亲情的温馨扑面而来。教学前可布置学生留心体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并试着去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为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作铺垫。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认识。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课文内容。

  (三)学习目标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生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四)学习步骤

  1、结合个人预习,提出自读课文时不认识的字是哪几个,是怎么解决或准备怎么解决产自读课文时,有哪些问题,做了什么标记,怎么解决或准备怎么解决。(课文浅显,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旨在培养他们自能读书的好习惯;学会在读中思考、圈、点、批、画;学会质疑,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合作学习,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与师生共同探究,以促进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从以前学过的字中发现认字、写字的规律,学会认读写新的生字。

  学习方法:

  (1)读课文,先自剖生字条(卡),用彩笔写字,以我会认的方式,把已经认识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一认,读一读。如,给生字找朋友的方法,和组内伙伴开火车认读法,读课文认读法,形声记忆法(身+尚=躺),加减换偏旁法(日+西=晒说脱许午),偏旁归类法(眼睛),偏旁比较法(睛棉晒睛脱睛)等。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游戏中学。

  (2)再读课文,遇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结合语言环境,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同座位依自然段读,边读边思考:妈妈和小峰是怎样照顾长辈的?互读有关段落,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中感悟两代人关怀长辈的浓浓深情。

  教学方式:

  (l)学生自选适合自己阅读的读书方法,再读课文,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如,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为什么说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然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组长组织,同组人合作回答。再由小组代表向大家汇报。(此方式旨在围绕课文重点,人人都参与交流和讨论,人人都有发表个人想法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用不着过多的讲解和提问,只对学生的汇报给予点拨和鼓励,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对妈妈的敬仰和对小峰赞赏之情得到升华。)

  (2)教师引申:请同学们把写有阳光一词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想一想,从这些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们谁曾经给长辈做过类似的事情?(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联系生活触发他们爱老敬老的美好心灵。)

  (3)同座位有感情地互读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等有关段落,进一步体会,是妈妈的行为影响了小峰,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母子俩的孝顺,特别是小峰尊敬奶奶的孝心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接着再分角色朗读有关内容,使学生把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课文情感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4)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制作好的媒体课件,(可以是课文插图)配有文字:奶奶睡着了。小峰想:奶奶的鞋里也有棉花图文并茂,让学生想像省略的内容,把通过读文的领悟和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得到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挥,使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每一节课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时候,说明学生已基本理解课文,这时应进行下一步指导。

  4、字形分析和写字指导。

  此环节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识字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

  主要方法:

  让学生自己书写,自己分析字形,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记忆字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和鼓励,包括写字的姿势。

  5、按照事先布置的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夸夸家人或自己关心长辈的事。也可以将耳闻目睹败坏尊老爱老好风尚的人或事说一说,通过对比,谈谈自己的想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三,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语文阳光课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写6个生字:妈、奶、午、合、放、收。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着重理解“棉鞋里的阳光”,学会关心长辈、体贴他人。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妈妈帮奶奶晒棉被的行动感染小峰,小峰也自觉为奶奶晒棉鞋中,悟出尊老敬老的新风尚。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特地为你们带来一个精彩的谜语,相信你们肯定会喜欢。

  (课件出示谜语)

  看得见,摸不着,白天有,晚上无,晴天有,阴天无,万物生长全靠它。谜底是:

  2、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太阳有关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请你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7、棉鞋里的阳光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预设:课文主要讲了妈妈为奶奶晒棉被,小峰为奶奶晒棉鞋的事。)

  三、学习生字,加深体验。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妈 奶 午 合 放 收)

  师:小老师带读生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生字的?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一说:如:“妈”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女+马=妈,

  “合”字是人一口等)

  2、口头组词、造句

  3、书写生字

  A、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发言:

  妈、奶、放、收是上下结构;合是上下结构。)

  B、师: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妈”、“合”字的写法,请同学们看好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空)

  C、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识字、写字,为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打基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年级语文阳光课堂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从题目上看是一篇论事的文章,学习论事的文章就要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事件的叙述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题目为一个动宾短语,谓语的词“送”,宾语“阳光”,读了这个题目我们也许会想:是谁送阳光呢?送阳光给谁呢?为什么要送阳光呢?阳光如何送呢?送的结果又怎样呢?学生有了这些疑问,正是这个题目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感受文中散发的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阳光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给别人送过阳光吗?有一个叫苗苗的小女孩就送阳光,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课文。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熟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正音,标出自然段。

  (3)范读课文,加深对课文感情的体会。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①苗苗沐浴在阳光中的情景。

  ②当苗苗看到裙子里充满阳光时会怎么想?然后又是怎么做的?

  (3)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在读中体会:苗苗把阳光带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苗苗包得严严实实的阳光怎么没有了呢?而奶奶为什么说没有丢?让学生边读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合理的想象,体会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用“一就”说话(体会急切心情)

  ②联系课后说的内容:奶奶后来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谈谈自己的理解。

  4、升华主题。

  (1)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你以后也会给别人送“阳光”吗?

  5、让学生表演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