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2023-07-14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

  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2、指名反馈。

  3、出示CAI,

  师描述图意。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

  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

  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自由读)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

  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师生律动)

  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

  10、(齐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

  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

  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

  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

  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板:周总理)

  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④、不光我们收至打,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⑤、我们的爷爷奶奶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5、有两个人特别幸运,谁呀?〔分角色读)

  6、(CAI)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练读)

  7、难怪姑娘、小伙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相应指导感清诵读)。

  8、(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9、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敬爱周总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完成板书)。

  10、感情朗读第五段

  四、激情导读,升华主题。

  1、读中升华:

  师:47年过去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的记得,身穿傣族衣服,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周总理。(全班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周总理。(齐读)

  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的周总理。(再读)

  五、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收集有关周总理的其他故事。

  六、指导写字。

  1、出示驶、串、闭、贵怎么记住它们呀?

  2、师范写贵字。

  3、学生练写。

  七、板书设计:

  8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三、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

  识字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时间:

  3月20日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本文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本文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篇4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我会读(出示生字词)

  我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质疑: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词,小老师领读:

  (各种形式认读)

  泼水节凤凰花傣族周恩来总理撒满对襟白褂敲鼓

  咖啡银碗踩着端起蘸水健康长寿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⑵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教学第1自然段。

  (理解: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像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段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⑴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那是因为 学生接读

  ⑵周总理要来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完这一段,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预设: 生:我看到了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他们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呀?

  师点拨:是啊,傣族人民知道敬爱的周总理来了,能不激动吗。能不幸福吗?你们除了能看到怀着激动心情的人们还能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见了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瓣。鲜红鲜红的,很漂亮。

  师:好,老师看见的红地毯和你眼中的一样美丽,不过,我还能从中想到一些什么,你能吗?

  生:这是专门为了欢迎总理准备的。

  生:说明人民特别尊敬总理。

  师:你眼中看到了江面上和天空中了吗?

  生:江面上有龙船,空中有花炮啊。

  师:是的,老师眼中的龙船与花炮和以往有不同的地方,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师点拨:我们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看到这种场面、想到这些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⑶所以人们是一遍又一遍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指导朗读这句话。

  ⑷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指名读、齐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师: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特别幸福,那是因为(学生接说)。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图文结合,体会感悟

  1、师:是啊,周总理来了,来到了傣族人民的当中,大家看: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⑴学生自由说,理解:象脚鼓、银碗。

  ⑵看看图上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笑”。

  是呀,图上的男女老少都在笑。

  ⑶让孩子观察图上的主要人物──周总理:

  他的衣着(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等)。

  表情(笑容满面)。

  动作(端)。

  2、⑴师:课文哪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大家边看图边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⑵说说你喜欢哪句话,与大家交流交流:

  当学生讲到“周总理一手拿着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祝福”时,老师接着说:

  ①“总理把水泼向像你们一样的孩子,祝福他们──。”

  ②“总理把水泼向那些年轻人,祝福他们──。”

  ③“总理把水泼向那些老人家,祝福他们──。”

  ④师:傣族人民呢,学生接: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师:祝福我们的总理生:健康长寿。

  ⑶老师导语激趣: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⑷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再次看图,理解升华

  1、再次看图,现在你能理解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吗?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灿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再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师先说,问:谁还能说?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彝族的火把节、鄂伦春篝火节等资料,下节课交流。

  六、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周总理

  幸福令人难忘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案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一、课件激趣

  (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②今年是指 。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请画出描写周总理外貌的句子。

  5.学习五——八自然段

  你从这几句话读懂了什么?

  三、课堂检测:

  你会填吗?

  ( )的泼水节 ( )的凤凰花

  ( )的周总理 ( )的地毯

  ( )的泼水节 ( )的花瓣

  ( )的头巾 ( )的鼓点

  四、拓展延伸:

  游完泼水节,你想对周总理说点什么?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地上(撒满花瓣)

  欢迎周总理 江面(一条条龙船)

  天空(一串串花炮)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