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0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转载自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网站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diyifanwen.com】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难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 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 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 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 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有几句话
2、默读课文,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3、讨论交流,边讲边练习朗读
4、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
5、四人小组交流
6、指名说,师生评议
7、课文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8、指导朗读
9、练习背诵
(二)第3自然段
1、花木兰告别了家人,从此开始了她的戎马生涯,这时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
2、指名读
3、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1)指名读
(2)木兰告别了亲人后,怎样?“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
4、什么是战功?“赫赫战功”呢?
5、同学们想象一下,花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
6、看插图1,你觉得此时的花木兰怎样?
7、指导朗读
8、练习背诵
(四)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图2,说说当将士们知道英勇善战的花木兰原来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时会怎么想?
3、指导朗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钦佩之情。
4、练习背诵
三 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填空
花木兰是一位( )女英雄。
2、课文给我们讲述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3、齐背课文
四 布置作业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diyifanwen.com】
展开想象,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 分角色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演《木兰从军》的故事。
3、 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感受花木兰对父母的孝顺、对国家的热爱。
4、 初步了解剧本的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
2、 朗读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花木兰》的课件,看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 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她代父从军,立下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花木兰》。板书课题。
3、 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字
1、 自由读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课文有什么不同?
2、 教师介绍剧本。
3、 请你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4、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5、 分组交流识字方法。
6、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
7、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8、 四人小组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会写字,学生读一读。
2、 给这个8个字说词。
3、 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4、 有哪些字需要帮助。
5、 教师范写。
6、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 书写评价。
作业:
1、 读课文。
2、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测读句子。
二、学习新课
1、 自由读课文开头的时间、人物、布景、开幕四个部分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女的从军的,而花木兰为什么还要去呢?请大家尽情的朗读课文,大胆的说说。学生读课文交流。
3、 请小朋友找出花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的句子,再大声的读几遍。
4、 指名读。
敌人侵犯我们的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是啊,情况多么危急,我们应该起来反抗。
5、 当木兰知道父亲接到从军的命令,她心情怎样呢?她是怎么想的呢?
请大家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交流,板书:为国为家
6、 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你们同意木兰从军吗?为什么?
木兰是怎样说服他们的?
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
小组表演。
评价,学生再次表演。
7、 小组表演木兰从军这一片段。
8、 教师配乐朗诵:木兰终于说服家人,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历尽千心万苦,到了战场。
9、 观看战场上的片段,你觉得木兰在战场上怎样?
英勇善战英姿飒爽
三、总结
请你们用一句话说说你认识的花木兰。
表演朗读。
作业:
1、 课后搜集女英雄的故事。
2、 和家人表演。
板书设计: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3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在上这一课之前,我也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花木兰》。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故事情节学生已经了解,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呢?因为故事背景的远久,其实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是不理解什么是从军的,所以我觉得课题中的"从军"是个切入口!于是读了课题后,我要求他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时,结果出现了争议。在引导中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个初步印象。接着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孩子们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木兰怎么能从得了军的呢?"于是就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积极自主的学习了文本,在扣住"紧急""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心爱"等词一次又一次深入体会后,在痛快的读中表达了对木兰的忠心赞叹。最后孩子们都发自内心的称木兰为女英雄!
12《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在讲解“从军”这个词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找出木兰从军的句子,结果出现了争议。在引导他们第一次读了木兰在从军中飒爽的英姿,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向学生介绍了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学生们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于是就扣住 “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让学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
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二段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应征,弟弟年龄又小,够不上当兵,这是家庭的忧。其次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要“理应分忧”:本来应征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处在特定情况下,女子也该承担责任,为国为家当仁不让。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情可感,有话可说了。
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还设计了“赞一赞,唱一唱,讲一讲”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感悟她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
一、识字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在教学“病”字用一个顺口溜让孩子轻松记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义;教学“男“字时利用字理知识帮助孩子体会决心女扮男装的不易;”“焦急”这两个字虽然不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让孩子抓住下面四点底表示火,和急字的心字底,可帮助孩子理解木兰焦急似火的心情。
二、发挥想象,促进理解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次,第三小节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木兰奔赴前线路上的情形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再现了这些悲壮的场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也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木兰女扮男装、屡建战功的不易。
三、抓住中心,爱家爱国
围绕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结合文本,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体会。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爱家;国家有难紧急征兵,木兰从军为国分忧,说明她爱国;木兰在奔赴前线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依然勇往直前,她驰骋沙场,立下战功,为的是保家卫国。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准生字,认识“病”的偏旁,学习写几个生字。
3理解课文第二节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曾学到过很多有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
看图:(一)你们认识他吗?(花木兰)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_________的花木兰
那她呢?(花木兰)你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花木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了解多少,愿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她的形象还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2课
出示课题: 12 木兰从军, (板书课题) 齐读
解题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花木兰为什么要参加军队,当兵打仗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检查
名字 征兵 父亲 年老多病 女扮男装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战袍 渡 燕山 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 )同桌互读
(4)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5) 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一项。
3. 检查读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读后评议。
4.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三、 精读课文1—2小节
1.小朋友,看,这位就是花木兰,看着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威风凛凛 神气 英姿飒爽)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板书 女英雄)
2.小朋友,英雄是了不起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指生读句,(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再齐读。
3.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花木兰为什么从军?
4.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国忧 经常战争
家忧 父病弟幼
5.指导朗读,体会木兰的焦急。
6.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
分忧
7.木兰想到什么办法分忧呢?(女扮男装)
8. 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那木兰会怎样说服家人呢?请大家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9.课堂表演:师分别扮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来做木兰说服家人。
10. 学到这,你想说什么呢?齐读第二小节。
11.完成《补充习题》的第四项。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3.指导书写,学生临写。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
扬州市育才小学 薛卫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板书/女英雄]
3、谁能说说这位女英雄留给你的印象?
二、精讲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从哪一句知道花木兰是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 ) “理应”是什么意思?
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
3、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4、(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5、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
6、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
7、请小朋友们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小组交流——指名说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这段话中有许多动词,我们来找一找。
3、老师认为这个“渡”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过)
4、哦,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生:不能,渡是用船渡过水)
5、是吗?假如我们这样……(师作泅水的姿势)(生:噢,我懂了,从水里过叫渡,像,渡水。解放军横渡长江。)
6、还有什么“渡”?(生: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
7、还真不少呢!因为是水里过。所以“渡”是左边是三点水,知道了吗?
8、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木兰在战场上是怎样立下赫赫战功的!
师: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9、好,睁开眼睛,让我们来夸夸她。(齐声诵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四段
1、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中的花木兰又是怎样的一位女英雄?(文静俊美)说说理由?
2、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3、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为家分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老师边总结边整理边板书。)
三、复习学法,指导背诵:
1、你们愿意赞一赞这位女英雄吗?那么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记下来吧。谁来告诉大家你平时怎样来背诵的?(学生自由发言)(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
2、好!大家的方法真多!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配乐):自由背 ——指名背 ——同桌背——齐背
3、过渡:大家的激情这么高,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吗?(出示小黑板:课文重点内容填空)
四、作业:
课堂作业
1、完成《综合练习与评价》p42/ 四、五。
2、完成《补充习题》p28/ 四 。
家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拓展:查阅古今中外杰出女性的故事,并选择两个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7
我说课的题目是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木兰从军》。(板书:木兰从军)《木兰从军》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我个人认为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但因为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教材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两条绿线里的6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运用多种手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掌握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
进行简单的句式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内化文本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为: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尹始,我首先通过一幅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课文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木兰的飒爽英姿。随即出示课题,理解“从军”一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的兴趣。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自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反馈,整体感知。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征兵”、“燕山”、“年龄”、“将士”“将军”等易读错的字词予以关注指导,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自然停顿。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本课有10个生字,这节课上我将指导学生书写五个笔画较少的字,写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字型结构和笔画位置。其中重点板书“弟”,强调书写笔顺。最后预留5—6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具体过程是: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上课尹始,教师以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认读课题,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新词,夯实基础。
二、精读课文,想象拓展
本文共有四个小节,二、三小节是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学第一小节课文时,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抓住一个“女”字,初步让学生模糊地感受到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然后设下疑问: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的是不能从军的,而木兰怎么会去从军,成为一位女英雄的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教学第二小节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后,围绕问题“花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展开交流。随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各句句子,并进行朗读的指导。第一句中我将抓住“经常”一词引导学生联想当时北方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的危急情况。从而顺势就理解了第二句中的“紧急”一词。在第三、四、五句的教学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谈谈什么叫做“焦急万分”,木兰为什么焦急万分?理解木兰的想法,弄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板书:替父)从而感受到木兰爱家爱国(板书: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紧接着,我将结合第六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一个语言拓展训练:说说木兰的家人会怎样劝阻木兰,木兰又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相机进行合理地指导点拨。然后引导学生读好相关的句子,读出木兰替父从军的坚定的决心。
课文的第三小节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组短语和其中的四个动词“披、跨、渡、过”,让学生读一读,谈谈体会,结合观看一段古代的战争画面,然后再读读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木兰越马横枪、英勇善战威武形象,(板书:英勇善战)并通过想象谈话:木兰在征战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进一步体会木兰征战中的艰辛与这“赫赫战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最后将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的教学中,我将结合课文插图,着重抓住“惊讶”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为什么惊讶,顺势将“英勇善战”和“文静俊美”的花木兰进行比较,此时一股深深的敬佩之情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学完课文后,我将以一个句式训练:“木兰是一位 的女英雄。”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将句子补充完整,表达情感,内化文本语言。
最后,让学生情感充沛地朗读全篇课文,我认为也必不可少。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我将通过一个识字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趣味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高。接着指导学生书写剩下来的五个生字“征、病、胜、利、将”,其中重点板书“病”。提醒学生书写病字头时撇画要舒展,点、提要靠在撇画上。最后预留5—6分钟,让学生当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爱家爱国
木兰从军
(替父)
英勇善战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难点】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知道木兰的故事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 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a.跟随b.顺从c.参加d.次要的
5.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6.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呢?
7.老师经常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打开书,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教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像老师一样把课文读出感情么?自己试试吧。注意: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好轻声。
2.要想读好课文,先要读好生字。
(1)(检查生字词)依次出示
名字 征兵 父亲 生病 男孩 胜利 将士
朝廷 年龄 打扮 战袍 渡过 赫赫战功
(2)齐读,开火车读。
教学生字:病,男(学习病字框)
(3)教学2个多音字
ɑ.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指名领读。
(4)出示所有生字词,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2.多形式练习读词语。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多媒体)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田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争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
(多媒体)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木兰为什么会焦急万分呢?
(多媒体出示第3、4、5句)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书: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么?(相机板书)为国为家分忧
6.如果你们是木兰的家人会同意她从军吗?(不同意)
如果你是木兰的弟弟,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母亲,你会说---(指名说)
如果你是木兰的父亲,你会说---(指名说)
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学生自由说。
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我们领略到了她的那份坚定,那份从容。学习了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7.小结: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把板书补充完整)
我们的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齐读第二小节)
8.其实课文的第二小节就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的第一节改编的,有没有兴趣跟老师来读一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9.领读《木兰诗》的第一节。
四、布置作业,教师总结
1.课堂作业:生字描红,临写。
2 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3.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在战争不断,朝廷紧急征兵的情况下,正因为木兰懂得了尊老爱幼、为国分忧,于是他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那她从军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节接着学。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应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为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中,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中,达到读得读准、读通、读顺,最终使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止。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把《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定位在其一:怎样让孩子们正确、流利的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我主要通过孩子的大声朗读,自纠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的方法,打好读课文的基础,达到读通、读顺文本。其二:使孩子们初步感知人物品质。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你会怎样劝阻她?”“如果你是木兰,你怎样说服家人?”让学生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课伊始,我用北朝民歌《木兰诗》引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以“从军”的“从”为解读课题的切入点,学生们理解了从是参加的意思,就不难理解课题的意思了。接着,让孩子们从课题入手,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学生们就产生了疑问:木兰是谁?为什么她要从军?再通过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文本。这对认识木兰这个人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醒学生读好轻声。检查自读情况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词,教学生字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汉字,孩子们兴趣盎然。
在指名分段读后,以“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引出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紧急征兵”“焦急万分”等词语,让学生理解感悟。抓住木兰的想法“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北方发生战争,朝廷紧急征兵,这是国家的忧。国家有难紧急征兵,木兰从军为国分忧,说明她爱国;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没到当兵的年龄,这是家的忧。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爱家。教学中,我及时运用“模仿表演”,用“如果你是木兰的家人,你会怎样劝阻她?”请学生们演演父亲、母亲、弟弟,他们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木兰,你怎样说服家人?”,让孩子深入地揣摩木兰的心理活动,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通过对“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等词语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让学生对木兰产生由衷的敬佩。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在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自己同时也有很大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
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94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diyifanwen.com】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继续学习:
1、出示花木兰图片(穿战袍),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英勇善战
2、出示花木兰图片(穿女装),你又觉得她如何?板书:文静俊美
3、两个不同的花木兰,你喜欢哪一种?
4、课文中哪儿写了她英勇善战,哪儿写了她文静美?自己先在课文中找一找,(指名说)
5、指导学习方法:你喜欢哪种花木兰,就去学习相应的部分,准备怎么学呢?(圈出重点字词、边读边想、和同桌讨论)
二、自学课文
1、喜欢花木兰英勇善战的同学介绍花木兰。
(1)你喜欢哪种花木兰?能介绍介绍吗?(指名读第3节,投影出示第3节一句文字)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想象:木兰在渡黄河,过燕山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是呀,多么不容易呀,再来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木兰取得发赫赫战功,她到底取得了哪些战功呢?哪位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
所以说,木兰出示:“在多年征战中,她为立下了赫赫战功”。
齐读这一节。
2、学习第四节:
(1)还有的同学喜欢文静俊美的花木兰,通过第四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2)想象:面对女装的木兰,将士们会怎么想的呢?
指名读“木兰胜利回乡后……姑娘”
齐读。
3、学习第二节:
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呢?
你从哪知道的?(第二节)
那还有什么原因呢?(板书:为国为家)
指名读这一节。
齐读这一节。
这么勇敢的姑娘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呢?
指名说。(木兰对父亲说:
木兰对弟弟说:
木兰对妈妈说:
4、扩展练习:
此时此刻,我们一定也有话想对木兰说:
(小黑板出示)我想说:花木兰,你!
三、欣赏歌曲。
四、作业:
板书: 木兰从军
为国为家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diyifanwen.com】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识字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英雄;学习文中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紧扣“女英雄”,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出示第一段复习。(板书:女英雄。)
3.引导学生看木兰女装图,让学生感知木兰的女子形象。
4.在古代,像这样一位女子,应该足不出户。在家中,种桑养蚕,纺丝织布,绣花刺字。可是,木兰却成了女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形象的?
小结:发现没有,你们心中的英雄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由此可见,木兰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女子了。
二、精读品味
(一)感知爱国爱家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最能体现木兰热爱祖国的句子来吧。
1.生仔细读文后交流。
2.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应该)这句话什么意思? (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担忧愁。)
3.国家有何忧患,家庭又有什么忧愁呢?请你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了,我们来看这段话。(出示第二段)
4.引导学生感悟“国忧家愁”,指导朗读。
1)国忧是什么?(板书:国)指名读。
a.凸显1、2句,积累词语:战事不断
b.北方战事不断,边防将士死伤无数,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再读。
c.此时,国家正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敌人正在烧杀抢掠。假如是你,你怎么办?(我要为国出力……)
对,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是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成员的。没有大家庭的安宁,哪有小家庭的温馨?国家有难,作为一份子,理应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就是人么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齐读)
2)过渡:国忧如此,那家愁又是什么?(板书:家)指名读。
a.凸显4、5句话。
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幼小,家里情况不如人意呀。你再读。
b.凸显“焦急万分”,读好“焦急万分”。
师:面对这国忧家愁,木兰的内心怎么样?(焦急万分)“焦急”换个词怎么说?(十分着急)能理解这种心情吗?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名朗读1234句。
师生评读。
5.木兰焦急过后想到了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怎样去为国为家分忧的?她决定怎么做?
指名读: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引读出坚定的语气。
6.引导说话
1)同学们,透过这句话的字面,你还能发现什么?(家人不同意)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服”就是木兰和家人讲道理,让家人同意她替父从军。
3)铺设说话语境
木兰的家人有哪些?
你是她的弟弟,你同意姐姐离家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你是她的母亲,你同意女儿从军吗?你担心什么?
你是父亲,你同意孩子代替你吗?为什么?
家人都不同意她从军。可是木兰一心想着国家,只好一一说服他们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想不想演演木兰?
4)请你选择一个说服对象,同桌先练一练。
5)说话表演。
师:小木兰们,现在我就是你的家人,你来说服我吧!
a.弟弟:姐姐,你为什么去从军呀?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你走了,爸妈怎么办?
b.母亲:儿呀,你可不能去呀,你是个女孩子,怎么生活呀?
c.父亲:木兰呀,国家有难,爹知道不能不去,文书上是爹的名字,还是让爹去吧。你毕竟是个弱女子呀!
小结:你们的说服让我感受到木兰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板书:爱)
她能够坚定想法,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果真是一位——女英雄。
8.朗读第二段
过渡:你敬佩她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呢!
指名读。你读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你读出了那份焦急,那份坚定。
(二)感知为国立功
引读: 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那威武的样子不亚于男儿。一路上,她---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大家捧起书读一读第三段。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2.我发现你重点读出了这四个字“披、跨、渡、过”,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很快)为什么要快?(战事紧急)真是个爱读爱想的孩子,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你们读出什么感受了?(很勇敢)怎样勇敢?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吧!
4.在木兰心中,国事当头,战事紧急。古文《木兰诗》中是这样描述木兰赶往前线的。(出示古文“旦辞爷娘去……”)师解释“旦”“幕”及大意。艰辛、困难都抛到了脑后。老师也为之感动,我也要读。
5.老师读得如何?你们一定比我读的还好。齐读。
评:你们读出了重点词,读出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勇往直前。让我感觉到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男孩子的气概。
6.战场上,花木兰又如何呢?出示第二句读。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立功了。从哪里看出来?赫赫战功什么意思?
2)多年是多少年,你知道吗?木兰在边疆一蹲就是12年呀,她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的许多次侵略。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齐读词语)
7.想不想看一看这位女英雄?(出示戎装图)指导读。
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用智慧打败了敌人。我们送个词语给他,那就是——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由于她的英勇善战,她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她成了军中英雄,成了大将军。看,军旗上写着大大的花字,多威武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木兰奋勇杀敌的情景吧!。
8. 出示朗诵第三自然段。
9.引导背诵第三段。
老师看到你都会背了,是吗?你怎么记住的?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小结:读到这里,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木兰是名符其实的——女英雄。
(三)体会木兰双面
1.战争胜利了,战功赫赫的女英雄花木兰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来探望她的将士们怎么样呢?默读第四段,画出有关词语。
2.出示女装图交流
师:大家看,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还是那么美。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惊讶。惊讶什么?(板书:文静优美)
3.说话训练:有的将士忍不住说:天哪……
4.是呀,将士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英勇善战的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怎么也没想到,面前这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就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军中英雄!捧起书,让我们齐读第四段,读出那万分无比的惊讶吧!
5.齐读第四段。
小结:将士们,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她也同样能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英雄啊!
三、总结延伸
1.指着板书小结:
现在,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花木兰:她爱国爱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上,她是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生活中她又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她真不愧是——女英雄。难怪她的故事千古传颂。
2.人们以多种形式传颂着这个故事,我国豫剧《花木兰》就广为流传,课前老师选了一个精彩唱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戏中唱的好: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3.同学们,花木兰只是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里都有许多杰出的女子。如:科学家居里夫人,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阅读。让我们走进课外阅读,搜集她们的故事,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1
Ⅰ、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3. 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Ⅱ、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Ⅲ、教具安排:
投影、生字卡、录音
Ⅳ、教学时间:
三课时。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病幼男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抄写生字
二年级《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篇12
《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这篇作品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附加题: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从军阅读题目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翻译句子(4分)
⑴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⑵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用原句回答)(3分)
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1、D 2、(1)木兰是古时候一个民间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木兰从军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