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老师,您早!”,九年来,我的学生一直这样亲切的称呼着,我也早已习以为常。可是有一件事,使我觉得“老师”这称呼好沉好重。他包含着太多太多的责任,远非自己理解的那样:只要上好课,只要教会学生知识。
还记得,那是前年刚开学后不久的一天下午,一个女生在校园里拦住了我,涨红了脸却不说话,递给我一张纸条后便扭头跑走了。我打开一看“老师,你好像从不关心我!!!!!!”,句末来了几个大大的感叹号。它象重重的大锤,猛然敲在我的心坎上,思绪又回到了课堂上,去寻找那情、那景、那人、那事。纸条是庆彬班的边艳翠同学写的,回忆使我想起在课堂上,的确是很少提问过她,课下也很少与她谈过心。这张小小的纸条啊,却是学生用她自己的表达方式给年轻的、工作不够细致的我上的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告诉我,老师,不应仅仅是师长,更应是学生的知心好友,要不断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关爱、呵护他们。从此,这张纸条便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头,从此“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便成为我青春之路的无悔追求。
“纸条”事件使我认识到:教育的成效往往来自教师的情与爱。一个好的教师,应把爱心和责任全部公平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你春天般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也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效果。自此,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课堂上,不再只关注那些尖子生,而是尽可能提问和关注每一位同学,使他们首先找回自信和自尊;课下和自习课上,与他们真诚的交谈,谈学习,谈生活,谈追求;试卷讲评课上,对高分的同学提出更高要求,对低分同学提出殷切希望,不断给他们以鼓励。我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间。关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奇迹便在学生的大笔一挥间出现了:在当年的中考中,我教的班中窦相璞、于忠心、窦春晓三位同学总分进入了全区前20名,有两人综合理成绩过170分,窦相璞同学更是以179分(仅丢1分)的成绩勇夺全市之首,有26人综合理成绩过165分,有50人过高分线144分(全班人数56人)。窦相璞同学还在当年的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山东省特等奖;边通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学生的思维是那样的简单,他们就这样以人世间最直接的方式来回报为他们付出了毕生心血的老师们。
“老师,最喜欢上你的课。你诙谐的语言,幽默的表情,透彻的讲解,总是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使我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自信。”;“老师,进入高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哭和笑拌着走过。但最令我怀念、使我永远无法忘记的还是初中和您共同走过的那段日子。”;“老师,感谢您对我的关怀与提拔。是你,让我学物理的心永远不老;是你,让我的物理成绩如日中天。祝愿我的好老师一生幸福,一路走好。”;“老师,还教初四吗?还那样忘我的工作吗?健康让我带封情书给你:它暗恋你好久了,并且一生不变!!!祝Day2+Г◇。”每年都收到许许多多像这样写满学生真情话语的贺卡和信件。每当这时,我还能说些什么呢?除了后悔自己平时的一些对学生的不当言行外,我只能发自肺腑的说一句:做老师,真好。我们献出一份爱心,收获的却是万棵桃李。世上还有什么职业比我们更加富有呢?
蓦然回首,九年的感觉如春夏秋冬,有过喜悦,有过悲伤;有过硕果累累,有过颗粒无收。但“纸条事件”却深深的烙在心中,是学生的那份情、那份爱一直激励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夜深了,回首往事也让眼睛有点湿润,就以全国劳模吴伟国同志的话结束此次“我为人师、教育无悔”的感想吧:“做教师是幸福的,他的学生朝气蓬勃,因而他的青春永驻;他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因而他的笔耕不辍;他的学生勤奋成才,因而他的价值无限,生命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