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教案

时间:2025-04-05

《位置》教案(精选14篇)

《位置》教案 篇1

  教材分析: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用第几排第几列的方式表示位置。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就地取材,结合教室这一具体情境,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列、行的含义,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 阳光小学要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坐各自孩子的座位,这可愁坏了张梓健同学,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才能使妈妈“对号入座”,你能帮帮他吗?

  2、把你的想法写在老师发的纸上。(老师巡视,找出不同的三种写法,其中一个包括用列、行的方式来描述的。)

查看全文

《位置》教案(通用12篇)

《位置》教案 篇1

  课题:

  认位置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⑴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⑵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⑶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查看全文

《位置》教案(通用13篇)

《位置》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电话、两扇门、贴上电影院座位号码、48张动物图、48张房屋图、24张方格纸、48张电影票。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电影票、一幅住宅图、一幅动物图、一只水彩笔,一张方格纸,七颗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引入:(响起电话声)“咦,电话铃响了,我们来接听一下!”“喂,你好,请问是*小学吗?我是来听课的,可我找不到阶梯教室,请问阶梯教室在哪里?”

  谁告诉这位老师?(学生回答)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个阶梯教室所处的位置。任何物体都有它所处的位置,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这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体会感悟,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1。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谈话:早晨,小动物们在做操了。你瞧,它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啊!在这么多小动物里,有一个是孙老师最喜欢的,它在第四排第二个,根据你的经验,能找到学生可能得出几种答案:

查看全文

《位置》教案(精选20篇)

《位置》教案 篇1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位置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1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课前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讨论交流。⑴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⑵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⑶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⑴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⑵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⑴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⑵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⑶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四. 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查看全文

《位置》教案(精选21篇)

《位置》教案 篇1

  集体备课教案纸

  科目: 科学   年级:四年级  单元:第二单元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

  主备人

  刘江涛

  周次

  修   订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 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

  3、 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2、  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东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标记等。)

  其他目标:

  1、 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家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

  2、 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3、 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查看全文

《位置》教案(精选18篇)

《位置》教案 篇1

  开发区小学 一 年级 数学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认位置

  本课初备

  课时

  共 1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课前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讨论交流。⑴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⑵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⑶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如:——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⑴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⑵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⑴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⑵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⑶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景3:(投影演示冰霜)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四. 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