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话世界(精选14篇)
走进童话世界 篇1
《 》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让学生在阅读目录和简介中大概了解童话书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读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小组讨论中还进行团结互助、交流合作的思想品质教育。
结构流程图:
揭示专题--呼唤旧知、指导文本--小结方法、鼓励读书--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从而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激发情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专题
1.课件展示:童话故事图片
2.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吗?图片上的主人公有怎样的故事呢?(学生讲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他们的?(真是见多识广,知道这么多的故事,真了不起。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走进童话世界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说起童话,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童话大师安徒生。他一生写的许多的童话故事人们把它整理成了一本书叫《安徒生童话全集》出示他的童话书 图片(课件)。让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他和他的童话吧!
(指导学生观察图书封面、阅读简介和目录指导。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指导读书方法:浏览性的泛读法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风中的童话(通用3篇)
风中的童话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三段体回旋式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发挥幼儿的想象。
3、熟悉音乐,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美的感受。
活动准备:
1、磁带《风中的童话》aba段。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三段体结构。
1、根据弦外音做适合的动作。(柔和→活泼→柔和)
2、再次欣赏音乐,区分段落。
(1)动作是怎样变化的?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欣赏)
(2)音乐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
(3)乐曲中有个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乐曲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5)小结:一首乐曲分成了3段,这种形式的乐曲称为三段体。刚才我们听到的乐曲,其中第3段音乐和第1段音乐是重复的、一样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样的,这样形式的乐曲也叫三段体,它是三段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赏,再次感受音乐三段体。
三、分段欣赏,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
(一)第一段:
1、我们一段一段来听。
2、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与哪幅画给的感受是一样的,为什么?
3、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二)第二段:
1、听听第二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与哪幅画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
3、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三)第三段:
童话欣赏:会飞的猴子(精选2篇)
童话欣赏:会飞的猴子 篇1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引导幼儿理解猴子会飞的原因,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内容,培养幼儿喜欢接纳和欣赏他人的品质。
(三)人格目标
通过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多媒体软件——猴子在树上不同动作的图片;童话内容的图片以及“嘻嘻哈哈”、“悠来悠去”的字卡。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事先丰富幼儿有关水、陆、空生活的动物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的知识。
三、活动方法 激发法、归因法、直观表达法。
四、活动过程
1.猜谜语:第一条:小小游泳家,平时不说话。常在水里住,不到岸上来溜达。 (鱼)第二条: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对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剥芭舞,花丛里面采花蜜。(蜜蜂)第三条: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和青草,走起路来蹦蹦跳。(白兔)
2.提问:还有哪些动物是会游、会飞、会跳的?(鼓励幼儿说得越多越好,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3.利用多媒体软件欣赏童话《会飞的猴子》。指导语:小鸟想玩游戏时,是谁和它们一起玩的?它们是怎样对待猴子的?猴子使用什么方法让小鸟相信他会飞?如果你是猴子,你会用什么方法?(鼓励幼儿说出多种方法,表扬独特的方法)
4.再完整地欣赏一遍童话。
5.童话表演:我是会飞的小猴子。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把想到的会飞的办法表现出来。
五、各领域渗透
艺术:猴子迪斯科、粘贴小猴子。
《童话的城堡》教学设计(通用2篇)
《童话的城堡》教学设计 篇1
课题:童话的城堡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准备:
1.教具:城堡图片及课件、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歌曲、自制奖状、动画形象的图片。
2.学具:各色彩纸、儿童积木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石景山游乐园图片:
问:①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建筑吗?
②当你看到这座建筑时,你想起了什麽?
③这座城堡给你什麽感觉?(从外观造型及在游乐园中玩所感受到的去引导学生体会)
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①石景山游乐园
②学生想起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的情境……)
③谈感觉(外观……带给我……)
二、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发现城堡的基本造型,体会造型的美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
1、出示四幅种城堡图片,让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在拼摆搭建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组为单位,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走进童话世界的教案(通用14篇)
走进童话世界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会较为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感知痒痒树从快乐到难受再到快乐的过程。
2、懂得爱护和保护树木,萌发爱心和同情心。
活动重点:
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较为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感知痒痒树从快乐到难受再到快乐的过程。
活动难点:
感知痒痒树从快乐到难受再到快乐的过程,并想办法帮助痒痒树。
活动准备: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痒痒树》。
活动过程:
1、提问引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树?
(2)你见过怕痒痒的树吗?
(3)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痒痒树》。一起看看这棵痒痒树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逐一出示教育挂图《痒痒树》,具体讲述故事。
(1)出示教育挂图①,讲述故事的前两段。
(2)出示教育挂图②,继续讲述故事。
①现在小朋友们知道痒痒树为什么掉眼泪了吗?(被人划伤了。)
②你受伤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疼)
③痒痒树疼得直掉眼泪,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吗?(鼓励幼儿讲出各种疗伤的方法。)
(3)出示教育挂图③④,讲述故事的结尾。
②以后我们要怎么样对待树木呢?(要爱护、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结合教育挂图较为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5、开展音乐游戏"挠痒痒"。
(2)儿歌:找一个朋友挠一挠,找一个朋友挠一挠,挠哪里?挠鼻子,挠脸蛋,挠脖子。
玻璃窗上的童话(通用4篇)
玻璃窗上的童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冬天的时候在我们家的玻璃窗上会出现一种很奇特的现象,你们认真观察过吗?谁愿意说一说。
对了,是窗花。那么你能说一说冬天结在玻璃窗上的冰花是什么样子的吗?
(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玻璃 刮 描 贴(指名读。)
3、指名分段朗读。其余同学思考:结在玻璃窗上的冰花是什么样子?
三、细读课文:
1、利用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始终描绘的景象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按要求写出词语。(困)
轻轻地_______ _______
密密的_______ _______
四、板书: 24、玻璃窗上的童话
美丽
冰窗花 多彩变化 小画家
认真观察
课后反思:学生很爱读,读起来琅琅上口。
语文实践活动6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音字组词练习,使学生区别多音字的不同用法。
2、通过照样子组词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