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导游词1000字(精选17篇)
少林寺导游词1000字 篇1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欢迎辞)
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在我国佛教禅宗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著名寺院:少林寺。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登封市和少林寺的概况。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最早在阳城(今告成镇)建都禹都阳城,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隋代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83年起隶属郑州,1994年撤县设市。
登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周公测景台、中岳庙、嵩阳书院、中岳嵩山等。其中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两部分,传说为禹王的两个妻子。少室山山势险峻,不易攀登,闻名海内外的少林寺就是因建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而得名的。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安顿印度高僧沙门跋陀而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它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和尚13人因助战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很快,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获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元代少林寺“众常两千”,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主要建筑和寺内珍藏的经黄、文物全部被付诸一炬。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经过整修,焕然一新。上个世纪80年代,影星李连杰在这里拍摄了著名的电影《少林寺》,再加上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近几年来的推广,使少林寺又逐渐恢复了过往的盛名。
少林寺导游词范文(精选32篇)
少林寺导游词范文 篇1
各位团友,大家都一定听说过“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确,在许多人看来,少林寺就是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它也因此成为海内外人士心目中的武术圣地。但是,大家知道吗?由北魏孝文帝元宏始建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少林寺,因为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在此首传禅宗的缘故,而被尊为“禅宗祖庭”。已有1600余年历史的少林寺以其精湛的少林功夫和古老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近距离的体验这一神秘的东方古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少林寺的常住院。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遵循我国传统的寺庙建筑布局。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依佛经言,应作“三门”。,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式建筑,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
过了山门,我们看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块。它们共同记载着千年古刹的兴衰状况,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内容。俗话说: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像不像,三分样,大家可以比照这些塑像姿势,练习练习。
少林寺导游词(精选32篇)
少林寺导游词 篇1
少林寺始建于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拓跋焘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罗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由于嵩山为北魏时期北方坐禅修道中心,加上跋陀与孝文帝的特殊关系,所以跋陀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皆成为当时禅学的重要精英群体,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巨大。北魏正始五年(508),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完成行世,有力地推动了北方禅学的发展,少林寺成为当时佛学重镇。其间,又有南印度高僧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广召信徒,弘扬佛法禅宗,从此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
少林寺建寺以来,经历了数废数兴的曲折历史: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120人住寺内,名“菩萨僧”。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唐中宗弘道元年(683),禅宗教派重要领袖法如禅师入少林寺传教,六年后圆寂于少林寺。当时著名禅师如慧安、灵运、同光等,皆驻锡少林寺。一代名僧玄奘法师(600—664年)曾先后两次上表,请求入少林寺习禅译经,却未获准。新罗国僧慧昭于元和五年(810)入少林寺习禅多年,公元830年回国建玉泉寺,圆寂后谥号“真鉴国师”。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宋代略有修葺。元代少林寺更是名僧辈出,是少林寺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元皇庆元年(1312),元仁宗命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由此开启了一百多年少林寺禅学历史最辉煌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元代中期,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至少林,僧众散逃。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屡次诏令大修,寺院规模有所发展。明朝近三百年间,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大发展的时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作战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据明万历九年(158年)王士性《嵩游记》载,此时少林寺僧人达到“八百余僧”的规模。清朝入关之初,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清康熙5年第28代方丈海宽去世,少林寺便进入群僧无首的状态,此后320多年没有方丈。雍正以后,对少林寺逐渐重视:雍正十三年(1735),胤禛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民国时期,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许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毁。1942年,河南大旱,饿殍遍野,僧人纷纷弃寺而逃,只剩下几名行动不便、无力逃走的老僧,以及被土匪炸瞎了双眼的小沙弥行正。寺里的生计,全靠盲僧行正行拽着驴尾巴,每天往返100多里山路,从山南驮煤贩到北山府店一带,赚钱糊口。,100多名红卫兵冲进少林寺“扫四旧”,当时已是少林寺住持的行正和尚,抱住佛像誓“与佛同归于尽”,拼力制止了这场毁寺灭佛的闹剧。后来据说周恩来过问,派军队保护寺院才免遭浩劫。据当时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回忆:“后期,寺里只有行正、素喜、素来、永镇、永福、德禅等12个僧人。那时候寺院砖缝里的野草长了有尺把深,和尚吃的咸菜里面都生了蛆。改革开放后,1982年因香港导演张鑫炎在此拍摄武打片《少林寺》,该寺为世人普遍知晓,少林寺又一次掀起少林中兴的序幕。20__年国庆小长假,少林寺接待游客16.7万人次。1986年12月,行正法师升座为方丈,结束少林寺百年无方丈历史。现在住持为释智永,此人颇富商业头脑,善于经营和对外宣传,如派少林武僧去美国表演,要举办“少林寺电影节”之类等,因而成为颇富争议性人物。
2025年少林寺导游词500字(通用14篇)
2025年少林寺导游词500字 篇1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欢迎辞)
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在我国佛教禅宗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著名寺院:少林寺。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登封市和少林寺的概况。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最早在阳城(今告成镇)建都禹都阳城,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隋代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83年起隶属郑州,1994年撤县设市。
登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周公测景台、中岳庙、嵩阳书院、中岳嵩山等。其中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两部分,传说为禹王的两个妻子。少室山山势险峻,不易攀登,闻名海内外的少林寺就是因建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而得名的。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安顿印度高僧沙门跋陀而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它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和尚13人因助战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很快,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获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元代少林寺“众常两千”,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主要建筑和寺内珍藏的经黄、文物全部被付诸一炬。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经过整修,焕然一新。上个世纪80年代,影星李连杰在这里拍摄了著名的电影《少林寺》,再加上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近几年来的推广,使少林寺又逐渐恢复了过往的盛名。
少林寺导游词(精选33篇)
少林寺导游词 篇1
少林寺始建于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拓跋焘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罗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由于嵩山为北魏时期北方坐禅修道中心,加上跋陀与孝文帝的特殊关系,所以跋陀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们,皆成为当时禅学的重要精英群体,对后世佛教发展影响巨大。北魏正始五年(508),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共同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历经三年,完成行世,有力地推动了北方禅学的发展,少林寺成为当时佛学重镇。其间,又有南印度高僧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广召信徒,弘扬佛法禅宗,从此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
少林寺建寺以来,经历了数废数兴的曲折历史: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毁。大象年间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远、洪遵等120人住寺内,名“菩萨僧”。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柏谷坞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割据势力时,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闻遐迩。高宗及武则天亦常驾临该寺,封赏优厚。唐中宗弘道元年(683),禅宗教派重要领袖法如禅师入少林寺传教,六年后圆寂于少林寺。当时著名禅师如慧安、灵运、同光等,皆驻锡少林寺。一代名僧玄奘法师(600—664年)曾先后两次上表,请求入少林寺习禅译经,却未获准。新罗国僧慧昭于元和五年(810)入少林寺习禅多年,公元830年回国建玉泉寺,圆寂后谥号“真鉴国师”。唐会昌年间,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毁,迄唐末五代,寺渐衰颓。宋代略有修葺。元代少林寺更是名僧辈出,是少林寺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元皇庆元年(1312),元仁宗命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封赠为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统领嵩山所有寺院。一时中外僧众云集,演武礼佛,僧众常有两千人左右。由此开启了一百多年少林寺禅学历史最辉煌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元代中期,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至少林,僧众散逃。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内出家,屡次诏令大修,寺院规模有所发展。明朝近三百年间,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大发展的时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作战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据明万历九年(158年)王士性《嵩游记》载,此时少林寺僧人达到“八百余僧”的规模。清朝入关之初,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清康熙5年第28代方丈海宽去世,少林寺便进入群僧无首的状态,此后320多年没有方丈。雍正以后,对少林寺逐渐重视:雍正十三年(1735),胤禛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民国时期,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许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毁。1942年,河南大旱,饿殍遍野,僧人纷纷弃寺而逃,只剩下几名行动不便、无力逃走的老僧,以及被土匪炸瞎了双眼的小沙弥行正。寺里的生计,全靠盲僧行正行拽着驴尾巴,每天往返100多里山路,从山南驮煤贩到北山府店一带,赚钱糊口。,100多名红卫兵冲进少林寺“扫四旧”,当时已是少林寺住持的行正和尚,抱住佛像誓“与佛同归于尽”,拼力制止了这场毁寺灭佛的闹剧。后来据说周恩来过问,派军队保护寺院才免遭浩劫。据当时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回忆:“后期,寺里只有行正、素喜、素来、永镇、永福、德禅等12个僧人。那时候寺院砖缝里的野草长了有尺把深,和尚吃的咸菜里面都生了蛆。改革开放后,1982年因香港导演张鑫炎在此拍摄武打片《少林寺》,该寺为世人普遍知晓,少林寺又一次掀起少林中兴的序幕。20__年国庆小长假,少林寺接待游客16.7万人次。1986年12月,行正法师升座为方丈,结束少林寺百年无方丈历史。现在住持为释智永,此人颇富商业头脑,善于经营和对外宣传,如派少林武僧去美国表演,要举办“少林寺电影节”之类等,因而成为颇富争议性人物。
少林寺导游词(精选28篇)
少林寺导游词 篇1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欢迎辞)
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在我国佛教禅宗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著名寺院:少林寺。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登封市和少林寺的概况。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最早在阳城(今告成镇)建都禹都阳城,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隋代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83年起隶属郑州,1994年撤县设市。
登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周公测景台、中岳庙、嵩阳书院、中岳嵩山等。其中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两部分,传说为禹王的两个妻子。少室山山势险峻,不易攀登,闻名海内外的少林寺就是因建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而得名的。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安顿印度高僧沙门跋陀而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它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和尚13人因助战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很快,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获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元代少林寺“众常两千”,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主要建筑和寺内珍藏的经黄、文物全部被付诸一炬。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经过整修,焕然一新。上个世纪80年代,影星李连杰在这里拍摄了著名的电影《少林寺》,再加上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近几年来的推广,使少林寺又逐渐恢复了过往的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