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5-04-0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通用14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珍珠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①自由读,给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③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

  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学习中体验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设计的方法和 设计的知识,并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2、 技能目标:在通过设计操作和材料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了解设计的服务对象,培养创新的意识

  课时课题: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3、情感目标:了解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设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功能,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随堂欣赏法、比较欣赏法等

  手段:视听教学手段、人工智能教学手段

  使用教材的构想

  《课标》中指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正因为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设计应用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杯子的设计》课堂设计以学生探究为切入点,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感受不同的杯子设计的微妙之处,从而体验设计者表达的设计思想,使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方便实用美观的杯子。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明确“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启发学生通过各种设计的手段,从实际出发进行杯子的设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成人人节约用水的习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查看全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及答案大全(精选2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及答案大全 篇1

  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1

  一. 计算

  1、直接写得数

  40×25= 64÷8×5= 28+169+72= 32×3÷32×3=

  800÷40= 125×8= 60+840÷70= 3×( 36+54 )=

  3000÷60-3000÷75= 100-48+152=

  2、用递等式计算

  5000-666÷37×34 29×45-45×17

  (73+54)×(72÷9) 20×[250+(265-225) ]

  928-28×(73-46) 7800÷[300+5×( 66+134 )]

  二、填空

  1、我们把每小时(每分、每天等)完成的工作量叫做( )。

  2、工作量=( )×( ) 工作效率=( )÷( )

  3、工厂一天组装20台机器,34天组装680台。

  表示工作量的数是( ),20台表示( ),34天表示( )。

  4、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圆括号,又有方括号,要先算( )里的,再算( )里的。

  5、把“45-15=30 30÷3=10 6×10=60”合并成综合算式:

  6、65×(207-87÷29)用文字描述为: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 )。4%

  1.与 36×25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4×25) ×(9×25) B、(9+4)×25

  C、(4×25) +(9×25) D、(4×25) ×9

  2. [1188-5×( 66+134 )] ÷94的运算顺序是( )

  A、加→减→乘→除 B、加→乘→减→除

  C、乘→加→减→除 D、乘→除→加→减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