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旋律》音乐说课稿(精选2篇)
《春天的旋律》音乐说课稿 篇1
小学音乐说课稿《春天的旋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宽广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煅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音乐说课稿必备(精选2篇)
音乐说课稿必备 篇1
说教材
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中班音乐优秀说课稿(精选12篇)
中班音乐优秀说课稿 篇1
设计意图:
各位家长你们好,现在我将今天上课的内容以及目标跟大家说一下啊。这节课是中班音乐活动《逗牛》,音乐选自周杰伦的《牛仔很忙》。我之所以要上这这节课是因为我们在一次打击乐活动中,我在敲的击大鼓发出轻重快慢的声音,请幼儿听鼓声用动作表达感受。刚开始孩子们还可以根据鼓声的强音用动作表现狗熊或大象笨重的样子,可是我当时并没有对孩子们的表现做客观的评价,而是泛泛地夸赞他们做得很好。接下来孩子们就认为他们无论怎样做都能得到老师的赞美,于是孩子们从开始的想像和动作与鼓声有一定联系,逐渐变得不加思考地随意说和随意做动作。孩子们只求和别人说的与做的不一样,而不再听不停鼓声的变化,最后他们自顾自地开始自由走动并围到老师身边,局面变得难以控制,特别的乱。
其实这次活动出现的情况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由于孩子们过度兴奋造成的混乱,让老师们颇为头疼。我们知道,对于音乐活动的参与必须强调活动目的的指向性,幼儿在进行音乐参与时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做才是好的。所以,音乐参与的本质是有意识的行为,而孩子们的过度兴奋往往源于他们将无意识或本能的行为代替了这种有意识的行为。
本次活动幼儿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
1、体验与不同伙伴舞蹈和躲藏追跑游戏带来的快乐。
2、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逗牛》
3、能合音乐做出各种逗牛和交换舞伴的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孩子们熟悉音乐旋律后,可以跟随音乐节拍做出各种动作。
音乐说课稿范文(精选13篇)
音乐说课稿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京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从戏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历史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
2,通过学唱京歌《唱脸谱》的引入,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
3,赏析传统京剧《猛志在胸催解缆》,能够辨析京剧的行当,唱腔等,根据学生嗓音情况学唱片断。
4,结合所学的京剧知识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
教材分析
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性,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音乐艺术宝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以京歌《唱脸谱》作为导入,巧妙地把京剧音乐与通俗音乐演唱风格融为一体,意在让学生从陌生到理解,逐步接受感受和热爱祖国的京剧文化,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是根据历史故事文成公主为原型而创作的,在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唱腔的同时,京剧中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唱出了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京剧音乐的唱腔乐器伴奏,请同学在流行音乐中寻找京剧音乐的元素及代表作品。(例周杰伦《霍元甲》零点乐队《粉墨人生》等)
教学重点 学唱京歌《唱脸谱》,了解京剧的起源京剧的脸谱行当腔等知识。
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学唱京剧藏戏《猛志在胸催解缆》片断。
教学过程
1,老师清唱一段《唱脸谱》请同学听听这唱的是什么音乐 同学们立即能答出是京剧(课件展示今天的课题内容京剧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发扬)
大鹿音乐说课稿(精选3篇)
大鹿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课件是市编教材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课《大鹿》。本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复习以前学过的d,r,m,s认识f(fa)2、节奏训练3、学习演唱《大鹿》。在教学中,要重点学习f,唱准音阶中的半音关系。在教学中,我以听音连线,听音打靶等游戏,为突破口,认识并唱准唱名fa。同时让学生来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初步感受法国民歌音乐的特点。并学会用情景方式进行歌表演。
2、认识唱名fa(f)。并通过连线游戏等来掌握其音高。
3、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韵律感。
二、说教法、学法
1、运用于“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原则,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套FLASH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本课件的运行程序是FLASH5。下面,结合我的课件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第一部分:基础部分
1、律动
听音乐飞入教室后,进行律动练习1,2,让学生跟着音乐动动手,动动腿。同学们可以跟着节奏做转手腕、等动作,同时注意学生的动作是否协调,是否做得轻松活泼。
2、fa(f)的学习
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音d,r,m,s,然后出示多媒体,提示大家,现在我们中又来了一个新朋友。听老师的琴弹奏后,大家唱一唱。这个环节可以让大家初步认识F。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精选9篇)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篇1
课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型: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学习的本身是创造。
3、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的设计学生律动及创作活动,让鉴赏课不单一不枯燥,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教具准备:鼓、课件、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音乐《绿色的非洲》片段。
2、讨论:(1)、这段音乐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2)、谈一谈:心目中的非洲音乐。
设计意图:以听赏非洲黑人的鼓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走进非洲音乐。非洲音乐那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然、古朴的旋律;清脆、重叠的鼓乐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欣赏的'热情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