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案模板

时间:2025-04-05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通用3篇)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 篇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说课稿

  德化一中李惠婷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上接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主要讲授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引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从而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又为第二章的“抗日战争”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掌握华北事变、西安事变等主要史实,并培养学生分析日本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以及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通过设问、探究、讨论、辩论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认识。

  (3)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认识到日本侵华使中国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中共能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3、教学重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与西安事变。因为这两点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说明,并未具体分析,当时中国政治形势复杂,难以理解,需要作出全面和长远的分析。

查看全文

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参 第二册(精选2篇)

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参 第二册 篇1

  第一课 中国古代雕塑

  教材分析:本课首先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分别介绍我国主要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陵墓雕刻为什么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成就。(2)难点: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陶俑应把握的特点。

  第二课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

  教材分析:我国古代雕塑,除前一部分介绍的古代陵墓雕刻外,遗存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分布全国各地的石窟雕塑和寺庙、祠庙彩塑。本课通过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的雕塑和晋祠的彩塑,使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雕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介绍我国四大石窟和晋祠,并欣赏其重要作品。(2)难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第三课 中国现代雕塑

  教材分析:本课以社会背景为脉络介绍和欣赏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现代雕塑代表作品。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初步了解到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社会背景与相应雕塑作品艺术特点的联系,以及不同阶段作品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优秀雕塑作品对美化环境、唤醒人的审美艺术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美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查看全文

高中岳麓版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模板(精选2篇)

高中岳麓版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模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第10课的内容,要想完整勾勒中国近代急剧变动的全貌,是离不开社会生活方面内容的。

  本课以近代西方工业社会文明向中国社会发散其巨大影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为教材内容的基本线索。全课分为三目:“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本课的内容标准是: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通过本课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能进一步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社会生活现象开展历史研究,要使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起、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维护本阶级利益是地主阶级的基本准则;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查看全文

高中雷雨教学反思(通用2篇)

高中雷雨教学反思 篇1

  《雷雨》这篇课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雷雨是在夏季时经常见到的自然现象。课始,先让学生谈谈见到的雷雨前的景象。有的说会打雷,很让人害怕;有的说还有闪电;有的说天气会很闷,让人喘不过气来;有的说大风会突然刮来,雨点儿落下来时常常让人躲闪不及……看来,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我趁机引入了课文,学生的兴致很浓。

  二、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1.“满天”是什么意思?2.“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3.“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字的意思比较抽象。若以词解词照字典上的注释解释一下,学生是似懂非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垂”字的意思,我在黑板上演示了一下(一只蜘蛛从网上顺着丝垂下来),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一看就明白,不必再用过多的语言做许多无谓的解释。

查看全文

高中说课稿:《趣味学体操》(精选2篇)

高中说课稿:《趣味学体操》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技巧:鱼跃前滚翻; (2)基本体操:负重搬运

  2、教材分析:

  (1)上述两项内容,分别选自省编《体育》高一教材中的第五部分“技巧”和第九部分“基本体操”,这二项教学内容均具有协调、灵敏、力量等自身特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2)技巧---鱼跃前滚翻是在初中《体育与保健》课的教学基础上,提高动作质量,为以后学习联合动作作准备,通过学习“鱼跃前滚翻”,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接受美的教育。

  (3)负重搬运是基本体操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负重搬运本身具有实用性,可直接为生活、劳动和军事服务。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本课内容的动作概念和技术结构。

  (2)技能目标:学会鱼跃前滚翻和负重搬运动作,发展滚翻和负重搬运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具有开拓创新、勇敢果断、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制定好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是否得当,是上好课的关键。

  A、鱼跃进前滚翻的重点:跃起远撑;难点:屈臂团身的时机。

  B、负重搬运的重点:创造、协作、安全;难点:协调、配合。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采用“创造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查看全文

高中教学反思的范文(精选3篇)

高中教学反思的范文 篇1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