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案(精选2篇)
小学古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游园不值》。
3.读懂《游园不值》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古诗三首
二、通读全课,学习生字
1.观看诵读动画。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节奏,注意生字读音。
3.读生字组词,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自学《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教师用动画辅助。)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可以答疑;老师适时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基于INTRENET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咏柳》教学例谈(通用14篇)
基于INTRENET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咏柳》教学例谈 篇1
摘要:网络平台为小学古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使他们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古诗教学、美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qing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
小学古诗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
小学古诗公开课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
1、谈话:让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诗句来赞一赞他们喜欢的季节,由此出示老师给带来的一首诗《山行》 。引导生读通、读好、读精,在读中体会。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2、过渡导入《枫桥夜泊》,让生自读自悟,体会诗人的感情。回归整体,体会借景抒情。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大自然是神奇的,更是美丽的。随着季节的更迭,它不时的变换着美丽的容颜。在这绚丽多姿的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用课前收集的诗句赞一赞它。
瞧同学们说的这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要加入你们的行列,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板书:山行)(课件出示诗)同学们想读吗?赶紧读吧。
(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
2、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诗。
(2)、谁愿意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谁还想读。
老师听的还不过瘾,同桌一起来读读。
四人小组来试试。
都说人多力量大,一组同学来,如何。
还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应该让学生多读、想读、喜欢读。教师富有激励的语言更能提高朗读的效果。)
3、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导入:听同学们读的这么有感觉,老师也忍不住要表示一下,行吗?(师范读)
跟着老师一路游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古诗《元日》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
(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看书上的插图,看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小学古诗《绝句》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小学古诗《绝句》教案范文 篇1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基于INTRENET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咏柳》教学例谈(精选16篇)
基于INTRENET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咏柳》教学例谈 篇1
摘要:网络平台为小学古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对信息的收集,能使他们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古诗教学、美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小语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名作佳篇,修订后的大纲也要求在小学阶段背诵80首古诗词。这充分说明古诗是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古诗教学,往往注重讲解注释,学生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往往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
最近,我校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我校教师创意,由网络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古诗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创景设境,感受古诗意境美。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课始,师生共同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室,点击视频动画,随即在学生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清清的小河边,一排婀娜多姿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柳叶翠绿翠绿的,把水面染绿了。微风徐徐吹来,柳条儿迎风飞舞。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中仿佛来到河边,与诗人共赏美丽青翠的柳树。他们激qing高涨,思维活跃,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了。当教师板书课题“咏柳”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柳树好美,值得人们去歌颂、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