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

时间:2025-04-05

精选窦娥冤教案(精选14篇)

精选窦娥冤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杂剧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  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

  一.教学导入  :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查看全文

《窦娥冤》教案范文(通用13篇)

《窦娥冤》教案范文 篇1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 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

  一. 教学导入  :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 元杂剧与关汉卿:

  1.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查看全文

有关《窦娥冤》教案(通用15篇)

有关《窦娥冤》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无杂剧的一般知识,了解了《窦娥冤》的剧情。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她的冤又是怎样的冤。

  二、分析人物性格

  1、本文节选的第三折共可以划分为三个场面,那么在这三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呢?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

  (1)第一场景:指斥天地

  ①为什么要指斥天地?

  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

  ②流露出她怎样的情绪?

  怨愤、埋怨、控诉

  ③表现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坚强、具有反抗性格

  (2)第二场面:决别婆婆

  ①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

  善良、孝顺

  ②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

  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

  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

  (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

  ①为什么要了下三桩誓愿?

  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

  ②表现其怎样的性格呢?

  表现其反抗性格

  ③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呢?

  因为她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惩罚世道,更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

  ④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

查看全文

最新《窦娥冤》教案(精选16篇)

最新《窦娥冤》教案 篇1

  1重点难点

  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导语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活动2【讲授】曲牌

  文章有几个曲牌?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活动3【活动】朗读

  学生齐读[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讨论,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书:蒙冤)

  活动4【活动】朗读

  试读[滚绣球],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联系剧情讨论,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板书:怨)

查看全文

《窦娥冤》教案(精选13篇)

《窦娥冤》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通过描写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后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从古代戏曲的不同种类、不同角色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

  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 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角色:

查看全文

关于窦娥冤教案(通用17篇)

关于窦娥冤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⑴ 结构:

  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