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5-04-04

产业调查报告(通用8篇)

产业调查报告 篇1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上浦镇地处虞南地区,全镇约2.3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23万亩,山林面积6.73万亩。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的项目,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上浦镇农业发展现状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目前全镇拥有5个养禽场,规模5500羽以上,6个养猪场,年出栏7500头以上。

  4、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目前有金达茶厂、玉龙茶业有限公司、绿鼎茶业有限公司、谷贤粮油加工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九连蔬菜专业合作社)。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开展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出现部分离土农民。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浦镇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查看全文

产业调查报告(精选9篇)

产业调查报告 篇1

  为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助推新农村建设,切实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根据县政协x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从20xx年开始,我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发展规划》为引领,通过持续努力实现了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提高。到x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3.4亿元,比x年增加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60元,比x年增加3687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3.8%,比x年增加7%。

  (一)产业化基本情况

  十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覆盖了三次产业。初步统计,全县现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企业55家。其中,本地注册企业41家(含3家国企),外来委托、订单生产企业14家;组建农民专合社82家,发展产业型协会21个,农产品营销经纪人63人。

  在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获省级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1家,市级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7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专合社12个,市级示范社13个;获省市优秀农业经纪人4个。

  1、企业经营型。按产业类别分,现有生产型企业有26家;加工类企业26家;旅游类企业3家。共流转土地、建立产业基地

  2.5万亩,发展订单农业9万亩,带动农户达3.2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7%。其中,

  (1)生产销售企业中,种子生产繁育10家,水果蔬菜生产销售3家,畜牧养殖销售11家,水产养殖销售2家,年生产销售:种子840万公斤,水果蔬菜2.1万吨,生猪3.8万头,珍禽97万只,禽蛋3350万枚,分别占全县总产的100%、5%、10%、13%、17.5%。实现收入2.59亿元。订单农业面积9万亩,流转土地0.75万亩,解决就业3500人。

查看全文

2024年产业调查报告(精选9篇)

2024年产业调查报告 篇1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又是--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

  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州粮仓之称,--、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205国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期间内,--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高铁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圈,打响--牌,做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查看全文

产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

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篇1

  一、旅游产业现状

  xx乡位于花垣县南部,辖7个行政村,总面积48.21平方公里,总人口6700余人,是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烟叶产业大乡。距209国道9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节目保存完好。该县苗族赶秋节在这里隆重集会,原生态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受到省内外专家的瞩目与好评,xx乡境内峰峦层叠,林郁丛丛,谷幽涧静,溪河纵横,溶洞暗河相连,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野藤蔓延,云海连连,共接待省里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数达1380人,当地旅游收入达21万余元。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全乡旅游的总体规划上,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只对景点(区)分布情况,单个景区(点)定性定位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旅游主题定位、目标市场等关键要素,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只体现资源的价值。二是特色不明显。所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上,尚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当地的民风民俗、农业土特产得不到充分体现,拿不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层次较低,形式较落后,缺乏科学化,推不出经典精品观光点。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查看全文

产业调查报告(精选9篇)

产业调查报告 篇1

  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旅游开发价值。为了加快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做法与成效

  (一)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紧紧依托渭源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战略主导产业来抓,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党的__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的实施意见》和《渭源县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品牌定位,确立了建设“渭河特色文化大县”和打造“甘肃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强力推出“生态之源渭河源、文化之源首阳山、活力之源太白山”三大品牌景区。并与渭河沿线天水、宝鸡、西安等7市区成立了渭河旅游联盟,签订了“渭河流域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加强了交流和合作,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域。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齐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并举的良好局面。

  (二)产业开发体系初步形成。坚持以节会、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渭源文化旅游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了两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肃渭源华夏文明渭河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在兰州、西安召开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多渠道宣传推介渭源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渭源知名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书画专题讲座,为加强我县文化人才相互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目前,我县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4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3家(包括KTV),网吧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1家,艺术品经营3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3家,专业演出企业1个,出版物零售单位3家,印刷企业13家)。依托“渭河源”文化品牌,积极鼓励一批龙头企业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目前,开发出了以灞陵桥为亮点的工艺品和渭源土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全县现有专业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新增旅游商店3家,主要生产有“秀峰”牌南山放养虫草鸡、鹿血酒、土鸡蛋等土特产,“得林”牌系列中药材营养保健品,“渭井坊”牌系列酒,“绿源”牌蕨菜、卧龙头、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20xx年1至10月份,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0.27亿元,增速39.59%,文化产业投资额达到1.22亿元,文化从业人员累计达到1260人;全年旅游接待人数34.32万人次,旅游收入1.32亿元。人均消费385元,未发生重大(含)以上游客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

查看全文

产业调查报告十篇

产业调查报告 篇1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又是--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

  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地处--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州粮仓之称,--、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205国道--段改造完工,--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期间内,--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高铁的开工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圈,打响--牌,做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