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5-04-04

2025年关于中学生调查报告(精选29篇)

2025年关于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中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表

  年级:__ 班级:__ 姓名:__ 性别:__ 年龄:__

  同学们:

  下面是关于你本学期学习方法的调查题,请你仔细、认真、实事求是的填写,此卷有助于我们和你自己了解你都运用了那些学习方法。谢谢!

  本卷的填写方式是在每道选择题中,必须选择一个选项,请不要漏选,也不要在一道内选两项。请认真回答这些问题后,再看后面的评分方法。

  1、如果老师布置一项社会调查让你在寒假中完成,并要求开学后提交一份报告,你会:( )

  A、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量

  B、到网上去下载一份,应付了事

  C、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块完成并趁机游玩

  D、形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对这份报告贡献自己的力

  2、本学期开学之前,你一般情况下会:( )

  A、无所事事,等待开学

  B、只要准备好开学所需要的物品就可以

  C、检查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完成

  D、考虑并制定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争取有所进步

  3、你认为应该在早读、下午上课或晚自修前的多长时间内引导大家进入学习状态并逐渐养 成良好的习惯呢?(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4、有的同学表示课前预习对自己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习惯预习;而有的同学表示预习对 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不预习。你呢?( )

  A、不预习 B、很少预习 C、老师布置预习才预习 D、经常预习

  5、如果你预习,那你都经常预习那些科目?(注意:上面选不预习的同学不用填此项。)( )

查看全文

2025年中学生调查报告(通用32篇)

2025年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肥胖的原因是因为运动太少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糖的摄取量与肥胖症和脂肪摄取量成反比关系。”事实上,某些发达国家常见病统计数据显示,吃糖多的人比吃糖少的人更不容易患肥胖症。最近在美国举行的北美肥胖研究学会上提交的两份研究报告共同指出,肥胖和糖的摄入量无关。而且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糖和甜度导致食欲增加,反而人体对糖比脂肪类食品有更强的食欲减低反应。

  许多消费者,特别是都市中的年轻人非常关心吃糖多会不会发胖的问题。吃糖导致肥胖似乎有道理,因为吃糖是一种能量供应源,同脂肪、蛋白质一样都为身体提供能量,能量过剩就会积聚,导致体重增加。不过尽管糖是人体总能量摄取的一部分,但是它们与脂肪相比有较低的能量密度,加之有研究证明显示,糖一般不会转化成脂肪,所以糖本身导致肥胖的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并且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营养专家对英国日益增长的肥胖问题发表了看法:“尽管英国平均能量摄入量在下降,但肥胖症却迅速上升,这是由于总的活动量减少而同时饮食中脂肪含量增加。那些吃更多的糖并因此比在他们的饮食中吃较少脂肪的人们更可能变得苗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人的平均能量摄入量在下降,而肥胖症却在上升。为什么呢?当然首先是活动减少,如汽车的普及、看电视的时间增加等;其次是人们饮食结构中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许多研究报告指出了“食糖——脂肪拉锯关系”对肥胖症的影响。英国曾对1万多名苏格兰成年人进行过实验,他们把实验者分成五组,第一组糖的摄入量最低,而第五组糖的摄入量最高。结果表明,糖的摄入量与肥胖率有反比的关系,即摄入糖量多的组肥胖率并不高。高脂肪食物而致肥胖比高糖食物的作用更大。

查看全文

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通用29篇)

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篇1

  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

  )

  )

  )

  )

  )

  10、每次测验或考试,不管考得好还是考得差,我都能够进行自己反思,为什么有些题目做问卷分析

  ①

  从上述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生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比较明确,但并没有

  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还是缺乏兴趣,这就而要我们老师,在授课时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平时考试或测验,尽量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来提高学习兴趣。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

  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

  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从上面的预习情况来看,还有一大部分人是没预习习惯,没学习计划和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提醒他们学习,家长多监管,任课老师多布置点作业让他们做,并做好定时检查。

  ③ 由上述表格数据可知学生预习的课目比较多是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主科英语;因为这几科都是比较难学的科目,其实我觉得学生应该预习每一科目,上这课之前就要做好预习,这样才会有目的的听讲,才能够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和讲课的思路。预习的时候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这一课会有什么疑问,课堂上注意老师讲解时,能够解决心中的疑问,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我发现高中学生其实都很想预习的,就是找不到时间,其实他们还没有提前一个学期学习的习惯,就是学期开始之前就要预习好本学期要学习内容,这样才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预习好

查看全文

中学生调查报告(通用30篇)

中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生活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

  一个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对他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本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对象,共发放问卷7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0份,回收率位87.0%。问卷调查共设24个问题,其中单选题21个,多选题3个。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问及复习情况时,20.63%的学生选择平常勤于复习,69.1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周复习,7.2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两天复习,2.74%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复习,有一人表示偶尔复习,另有一人考前几小时复习。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13.62%的学生选择主动性很强,66.76%的学生选择主动性一般,另外选择主动性不强和不想学习的分别为12.74%和6.88%。

  2.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强

  认为对专业非常感兴趣的为9.26%,很感兴趣的为25.15%,一般的为56.47%,不感兴趣的为8.97%。学生当初对专业的选择可能有家庭、社会、高考成绩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3.对学校的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基本满意

  调查中有5.73%的学生选择满意,完全符合自己期望,61.24%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与自己期望有一定出入,27.30%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与自己的期望有较大出入,5.73%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满意,需要大规模地改进。学校必然有某些因素导致一些问题,要使每个学生都满意学校的安排是不实际的。

  4.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被问及大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授课水平与你的要求是怎样的时,学生中有19.17%选教师的水平高,方法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69.09%选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方法普通,有11.59%选教师基本水平不高,授课也没有方法。这个问题可能问法不当,容易使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欢声笑语就是教学放法不好,另外也与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有关。

查看全文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精选30篇)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 篇1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生活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

  一个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对他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本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对象,共发放问卷7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0份,回收率位87.0%。问卷调查共设24个问题,其中单选题21个,多选题3个。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问及复习情况时,20.63%的学生选择平常勤于复习,69.1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周复习,7.22%的学生选择考前一两天复习,2.74%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复习,有一人表示偶尔复习,另有一人考前几小时复习。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13.62%的学生选择主动性很强,66.76%的学生选择主动性一般,另外选择主动性不强和不想学习的分别为12.74%和6.88%。

  2.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强

  认为对专业非常感兴趣的为9.26%,很感兴趣的为25.15%,一般的为56.47%,不感兴趣的为8.97%。学生当初对专业的选择可能有家庭、社会、高考成绩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3.对学校的专业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基本满意

  调查中有5.73%的学生选择满意,完全符合自己期望,61.24%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与自己期望有一定出入,27.30%的学生选择不太满意,与自己的期望有较大出入,5.73%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满意,需要大规模地改进。学校必然有某些因素导致一些问题,要使每个学生都满意学校的安排是不实际的。

  4.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被问及大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授课水平与你的要求是怎样的时,学生中有19.17%选教师的水平高,方法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69.09%选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方法普通,有11.59%选教师基本水平不高,授课也没有方法。这个问题可能问法不当,容易使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欢声笑语就是教学放法不好,另外也与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有关。

查看全文

中学生的调查报告(精选32篇)

中学生的调查报告 篇1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让中学生接触金钱的,认为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气的不良影响。这种消极防范导致中学生缺乏经济意识,出现盲目消费、不会理财等现象。其实,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中学生不可能不和钱打交道,试图给中学生创造一个真空的消费环境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中学生适当地注意增强经济意识,对健康成长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辨别和分析本事,促进逻辑思维本事的提高。

  为了让自我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中学生家长都固定地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每次还未到月末,同学们早已将零花钱用年完了。很多同学对钱该怎样用这一理财的基本问题存在着种种不熟的偏见和误解,甚至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也不明白自我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家长一般不会给太多的零花钱。绝大多数(约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超过100元。

  据调查,在同学们零花钱的支出项目中,经常购买饮食品占被调查人数的70%,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文具、书籍、报刊杂志、磁带和光盘等。

  调查结果证明,多数同学存在乱消费,理财本事差的问题。理财意识淡薄是导致中学生理财本事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学所说:很多同学信奉钱是身外之物,出手要潇洒大方;也有的人认为算来算去烦死人,省来省去也省不出几个钱,还不如今朝有钱今朝花。所以同学们的零用钱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确的理财观念中被浪费掉了。家庭对孩子理财本事培养的疏漏,是造成中学生理财本事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也很少涉及。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