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事情,最关键的是要看父母怎么来处理及对待了,以下就让我们看两个小实例来一起的体验下,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做为家长的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即能使孩子改正了误,又不会使孩子受到伤害!
实例一:
曾有一次我去看望姐姐,在外甥书桌前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在学校要遵守纪律、早上不要赖床、不能和妈妈顶嘴、考试不能马虎等等。一看便知,这是外甥经常犯的错误,所以才会被贴在墙上,姐姐的初衷是想对孩子起到警示的作用。当时外甥还没有放学回来,如果他看到我在研究这张纸,可想而知,他该有多么尴尬。
我劝姐姐说:“把孩子的缺点写出来贴在墙上,不能起到让他理性改错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有心理压力,不如写些优点吧。”
姐姐对外甥的“屡教不改”也很头疼,便采纳了我的建议。从那以后,开始在墙上贴孩子的优点,比如帮妈妈做家务、某天作业很认真等,但收效甚微。
问题出在姐姐对表扬的操作方式上。再次去姐姐家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墙上那张提示错误行为的纸不是被表扬积极行为的纸替换下去了,而是两张纸并排贴在墙上。
我又劝她:“只在墙上留这张表扬贴吧。”姐姐疑惑地问我:“不把错误放这里提醒他,他不是又会重蹈覆辙了吗?”我对她说:“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不一样,你不妨试试,墙上只留优点,不留缺点,看看效果。”
这回效果比较显著。过了一段时间,姐姐给我打来电话,高兴地对我说,墙上贴的那些优点,孩子很重视,表扬贴上所提到的方面,他一直在努力地做到更好,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一转眼,很多年过去了,外甥现在已经参加工作了,成为了一名向着美好憧憬奋力前行的年轻人。当年的那些事,早就被时间的大浪当做沙淘走了。这是一件家庭琐事,请相信我绝对没有拿出来标榜与炫耀自己的本意,姐姐家当初的矛盾,其实在很多家庭里都曾经发生过。
近些年,随着“鼓励教育”这种说法的传播,许多家长也开始尝试着对孩子进行鼓励教育,但总是无法成功,最终又重新返回打击教育的轨道上。这些家长的理由是:“我家的孩子,越鼓励他越不知道自己是谁,一巴掌过去,问题立刻就解决了。就这还觉得委屈呢,不把错误摆出来让他天天看着,他能知道改哪儿吗?”
我当然不能否认“一巴掌过去”的威力,可是一巴掌过后呢?这些家长也承认,虽然问题得到了暂时的解决,但孩子仍觉得委屈,并且不能彻底改正。而我们希望孩子改正一种缺点,是心悦诚服地改正,非被迫改正。
由于家长们的这些担心,在鼓励教育的实施途中,一些似乎是为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另类鼓励方法滋生出来,受到家长们的推崇,那就是“奖惩并罚式教育”、“希望式教育”与“物质奖励式教育”。
我的姐姐当初并排贴在墙上的那两张功过贴,是“奖惩并罚式教育”的典型例子。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因为即使那张表扬贴上的内容再多,旁边还是有一张提示错误行为的纸在那里“示众”,孩子的心里很难面对。要知道,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喜欢受表扬,只有在充满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才会更自信,才容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