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如何培养宝宝们的绘画兴趣

绘画可以培养宝宝们的注意力及其创新力,但是常有小宝宝们三分钟的热度,让妈妈们感到很无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宝宝们的绘画兴趣呢?以下就让专家来给家长们支招吧!
  妙计一:利用童话语言
  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小朋友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小朋友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想画另一张。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在小葫芦旁边又画了一些大葫芦。
  童话式的评语还能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与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妙计二:手工活动也是绘画
  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小朋友所喜爱。
  更何况,小朋友在捏泥、撕纸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小朋友感知、理解对称,爸妈可以先让他们玩染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他们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对画对称物丝毫不会觉得困难。
  妙计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
  举例来说,带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兔子怎么画是对的?
  小朋友对图图画画很感兴趣,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较欠缺,以及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等因素,导致幼儿绘画作品的形象性及色彩的饱满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对于小朋友的涂鸦作品,家长不应按照有关美术绘画的要求,生硬地让他们学习“兔子怎样画,小草怎样画”,而该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及绘画兴趣的培养。
  爸爸妈妈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自然也是孩子心目中的依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好以下几点,相信孩子的绘画兴趣及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营造儿童绘画场所
  亲子网,很多家长往往把绘画局限于在纸上用笔作画,这种形式的单一性、纸张大小的制约性,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丧失绘画的兴趣和乐趣。
  不妨给孩子丰富多彩的水粉颜料、若干报纸、画笔,把他请到厕所去。在那里,白色的瓷砖是最好的作画场所,而大面积鲜艳的色彩更是孩子们所热爱的。他可以按他心中的想法随意作画,画错了也不用胆战心惊,擦掉就是了。
  就在这样随意轻松的游戏中,他知道了颜色的变化,提高了绘画的自信心。当然了,树叶贴画、各种印画都能在厕所中进行。
  给幼儿想象空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