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妈妈们反应说自家的宝宝没有责任心,自己从来都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玩具,常常让妈妈们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说又不听,那么造成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某次家庭教育讲座,一位妈妈无奈地对我说:“朱老师,我家妞妞怎么那么没有责任心啊?从来都不会自己收拾玩具。你说,她长大了要是一直这样,可怎么办啊?”妞妞妈妈话音刚落,现场的家长们纷纷点头,一个个着急地问我有什么好方法?
于是,我先将问题抛给了在座的家长。“如果你家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你会怎么办?”
一位爸爸说:“我会先好好跟他说道理,如果他不听,我就会严肃地批评他。”
一位妈妈立刻回应:“没有用的,道理我说过,批评我也试过,我家宝宝都不理的。”我随即问:“那后来怎么办啦?”“还能怎么办?只好我收拾呗。”
妞妞妈妈好似找到了知音,忙附和说:“是啊,是啊,我也是这样的。总不能让家里一直乱着吧。”
突然一位爸爸站起来说:“你们这样怎么行。”
“那你说怎么办呢?”两位妈妈异口同声。
“我这个人没什么耐心的,我家女儿要是这么不听话,我肯定会骂她的,她在我面前从来不敢的。”
……
看到这里的爸爸妈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除了讲道理、批评、责骂,无奈地自己收拾,或者是老人、阿姨收拾以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如果暂时想不到,我接下去写的内容也许能帮助你。
首先,我要说,在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大部分案例中,孩子没有责任心,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1.带有强烈情绪的责骂
亲子网,在父母的责骂中,孩子关注更多的不是自己的行为,而是爸妈的情绪。这样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不相信自己有负责任的能力。
2.无奈地收拾残局
有时面对孩子的耍赖父母变得心软,或者看到孩子总做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就开始放弃教育自己代办,这样的消极教育会让孩子每当遇到需要负责任的时候就会耍赖,或者失去自信,不愿对自己负责。
3.一贯代办,全权处理
当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阿姨大包大揽地全权处理孩子的一切时,就会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负责任的习惯。
4.讲大道理
教育孩子,我们提倡讲道理,但是如果只讲道理,会让孩子也陷在道理里而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从而丧失信心,阻碍责任心的建立。
当我们认识到了阻碍孩子责任心培养的因素后,试着通过以下的方法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
1.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印刻效应”告诉我们,人在幼年时期,父母与环境对身心产生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而父母的行为更是比他们的言语更有说服力。假使父母嘴上说,责任心很重要,但他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那么孩子习得的就是父母的行为而非言语。
我一直跟所有我认识的爸爸妈妈强调一句话:说到做到。这其实也是我们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