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是坐不住呢?(亲子家庭教育指导)
可惜这美好的一刻被男孩的爷爷打断,爷爷催促男孩把篮子还给周周。小男孩哭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他弱弱的抗争。我对孩子的爷爷说:“不要紧的,让他继续,随便孩子玩多久。”爷爷听我这么说,暂时停止催促。可没多久,老人家又忍不住了,不断地催促小男孩把篮子放下,并强行把小男孩抱了起来。我不知道老人家为何要这么做,也许他觉得篮子是我们的,让孙子玩了这么久过意不去吧,于是千方百计地让男孩把篮子还给我们。
小男孩爆发了,小脸儿憋得通红,大哭起来,小拳头雨点般砸向爷爷。见这阵势,爷爷束手无策了,喃喃地说:“你怎么能打爷爷呢?听话,跟爷爷回家。”小男孩在爷爷的怀里拼命挣扎,大声尖叫不肯回家!我知道这是孩子在遵循自己的内心需求,他要验证自己的手和腿的力量,他在学习平衡和走。他在和爷爷抗争,以哭闹和发脾气的方式。
我走上前,轻轻地对男孩说:“宝宝还想提小篮子是吗?”小男孩点点头。我对爷爷说:“还是让他玩一会儿吧。”爷爷无奈地答应了。男孩拿到篮子后马上平静了,小心翼翼地拎着篮子,蹒跚地向前走去……
我见过很多孩子专注的行为被家长随意打断、随意阻止,孩子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表现的种种抗争,比如尖叫、哭泣、打家长等,我能感觉到孩子的专注行为被肆意打断的那种痛苦。儿童的正常发展源自专注于某项工作,但是大多数成人不了解这一点,他们常常无意中打断了孩子的专注行为。我常常看见在孩子专注地玩沙时,家长会大呼“回家吃饭了”;孩子正入神地用积木搭高楼,客人来了,家长催促着孩子叫人……
我对周周的专注行为保护得很好,从来不随意打断她。只要周周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譬如画画、看书、玩水、玩沙、玩积木、琢磨某一件器具等,任何人都不得去打断她。就算马上要吃饭、马上要睡觉、马上要出门、马上要吃药,我们也会等待她做完。周周的注意力非常持久,她看书、听故事可以持续1个小时以上,平时不管干什么,只要是她感兴趣的,都可以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亲戚朋友来我家,最为惊叹的就是周周的专注力,他们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小的孩子能聚精会神这么长时间。他们问我有何秘诀,我说没什么,就是不随意打断她。
亲子教育,我们“不打断孩子”的这一原则被周周吸收到内心深处去了,她懂得自己有“不被打断”的权利,如果碰到有人打断她,她会对别人说“请不要打断我”。并且,她还懂得替朋友维护“不被打断”的权利。有一次,周周爸的同事严叔叔带着儿子恺恺来我们家玩。周周非常开心,领着恺恺一起看故事画本,并且还声情并茂地讲给恺恺听,恺恺和周周都很认真很专注。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严叔叔说要走了,于是在旁边提醒恺恺。周周突然抬起头很严肃地对严叔叔说:“恺恺还在看书,请不要打断他。”看着周周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们忍俊不禁,严叔叔更是哈哈大笑着说:“哇,周周说得对,叔叔受教育了!”说完,严叔叔噤声了,恺恺得以专心致志地看故事书。
是啊,周周说得对,不要打断孩子。如果有规则,应该在孩子开始看书之前和他讲明,一旦开始了看书,成人就不应该随意打断他。就算要走了,如果大人有事非走不可,也可以把孩子先留下来,到时候再来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