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案(精选5篇)
《为什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能大胆的发挥想象,完整的讲述自己的猜想。
2、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愿意与同伴合作,共同制作大书。
活动准备:ppt、书中小动物图片、白纸若干、水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大书,想不想看呀?
2、出示课件(1)书的名字叫为什么?这是一本专门问为什么的大书?书里藏着许多的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2)这是什么动物?你看到鳄鱼的时候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们看一看书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3)为什么鳄鱼会哭泣?
3、出示课件(4)看一看这是谁呀?行动缓慢的大象?
出示课件(5)动作敏捷的斑马。
出示课件(6)嗅觉灵敏的猎狗
出示课件(7)体型庞大的鲸
4、出示课件(8)在这四幅图里还藏着许多的为什么?请小朋友分组说一说。刚才我听了小朋友许多的为什么?现在谁来说一说大象?猜一猜书里是怎样说的出示课件(9)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出示课件(10)现在谁来说一说斑马,出示课件(11)为什么斑马身上有黑白条纹?再看猎狗有什么问题?出示课件(12)为什么猎狗总喜欢笑。出示课件(13)看到鲸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出示课件(14)为什么鲸会喷水?
5、刚才都是小朋友问的为什么?
出示课件(15)为什么鳄鱼会哭泣?小朋友想一想,给老师个机会让老师说一说好吗?因为大海里有许多食人鱼总喜欢咬鳄鱼的屁股,所以它就哭了。现在谁来说一说?在小朋友说的过程中,老师把小朋友的猜想画了出来,制成了彩页,那你想不想做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彩页。在制作彩页之前老师先提一个要求,三个小朋友一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在制作大书时要把问题和图片贴好,然后把自己的猜想画在小纸上,贴在彩页上,然后把自己的猜想讲给小组小朋友听,最后由小组长来介绍本组的彩页。
《为什么》教案(精选3篇)
《为什么》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借助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 能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学习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能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活动准备:
根据歌词内容制作的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最后一学期》。
1. 教师:上次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最后一学期》,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带领幼儿复习歌曲2遍,提醒幼儿声音响亮,注意引导幼儿唱好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的乐句。)
2. 教师:小朋友真棒,都知道了要努力学习本领,这样才能学到知识。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初步熟悉歌曲内容。
1. 出示图片:小鱼、小鸟、星星和冰块,引起幼儿倾听兴趣:
教师:谁来了?(个别幼儿说说图片内容如:小鸟来了……)
教师:你们知道小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小鸟儿为什么飞得高吗?歌中会告诉你的。(引起幼儿倾听的兴趣。)
2. 教师范唱歌曲《为什么》,幼儿认真倾听,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1)教师:歌中唱了些什么?如果你想知道这些秘密应该怎么做呢?
(2)鼓励幼儿结合歌曲内容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成歌词,并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的练念。
(3)幼儿第一次倾听可能不能够一下子将歌词反馈出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多安排几次。
3.组织幼儿完整练念歌词: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念。
(2)第二遍:引导幼儿自己看着图片练念,教师进行适当的帮助。
七年级科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精选3篇)
七年级科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篇1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设计意图]:
本节突出科学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①能叙述重力的意义,确认重力的方向,确认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②会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能叙述式中g的意义,说出g的数值。
③知道重力的测量方法,会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重力。
①能根据给定的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②会使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大小,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③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④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①学会合作与交流;
②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③体验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方法与过程]
通过生活经验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尝试用亲身的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挂有钩码的铁架台2个、重垂线
学生实验:弹簧秤、钩码(每两人一份)
[教学手段]
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通用2篇)
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 篇1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①了解学习世界历史将会扩大我们的历史知识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的文明成就。
②了解学习世界历史,除了学习历史的共性要求外,还会继续受到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以阶级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树立“面向世界”的观念。
2.思想教育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仅要从中国史,而且从世界史上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接受教育,提高认识。
②使学生认识:我们应当而且能够从世界历史的学习中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将中、外历史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激发学习世界历史的兴趣,说明的道理。
2.难点:使学生理解学习世界历史的必要性。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
3.要点:
一、
1.更好地了解世界
2.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的文明成就
3.扩大的深化思想教育
二、注意学习方法
1.中外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2.勤于思考
3.理解名词术语
(三)授课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自我介绍后),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世界史这门课。那么,什么是世界史呢?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历史自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从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向。其实,世界历史对于大家来讲,并不是个陌生的朋友,同学们在小学时就接触过,而且大概平时关于世界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也没少看,你们都看过什么呢?……但从同学们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情况看,还不能说大家对世界史已经了解了,那只是只麟片爪,有的可能还有误解,因为电影、电视剧中有很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并非历史真实。说到这儿,同学们脑子里可能会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教案(精选4篇)
《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配养和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课文的能力。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怨、载、罢、沾、捷、悦。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一课。“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题目呢?老师不作解释,大家也不要去猜,要认真读课文。你把课文读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2、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读去理解。
二、出示读书提示,鼓励同学们自读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表现。
提示:
1、先要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字音读正确。
3、注意了解课文写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三、检查阅读情况,了解学生的疑难。
1、抽读课文。找三个人,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请同学们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纠正错误。
2、提问:课文里写了哪些人物?主要是写谁的?
布斯是哪里的人?课文是讲他什么时候的事?(英国人,1910年的事。)讲了他的什么事?(研制吸尘器的事——他看到扫地机扬起大量灰尘,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决心要研制不扬起灰尘的扫地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
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案(精选2篇)
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能力目标
能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重点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框题,并把它们列在笔记本上。
投影: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简要说明这三个框题的内在联系)
第—框题是全课的基础,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才决定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也决定了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而后两框题的内容又都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具体体现。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大问题。
讲授新课
1、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