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竞争的能力

作为家长,避免宝宝受到进一步伤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应该多鼓励宝宝自己解决并处理类似情况,同时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然后家长应该安抚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建议。

   1.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了解到困难和竞争的存在,也是塑造他们坚强性格的一部分。

  2.被家长过度保护的宝宝,动脑,动手能力都会比同龄的宝宝差,日后上学的表现不佳。

  3.人际交往简单的环境,宝宝不能从广泛的交往中体验他人的情感,不知道与人交往的方法。

  4.孩子的活动内驱力受到抑制,大大降低了宝宝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做事不积极。

  5.宝宝自我意识发展,控制力发展,并具有独立性的过程,就是他自己必须解决问题的过程。

  6.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耐力较同龄人差,不仅获得成功几率小,也没有对于成功的兴趣。

  有人抢夺他手里的东西! 父母这样做:

  首先父母不能在这种情形下“扮大方”,万万不可将宝宝手中的玩具硬生生拿走来满足别的小朋友。如果是这样,久而久之,宝宝的性格会变得懦弱,不敢向其他人说不。

  父母不要鼓励宝宝以“打人”的方式来要回玩具,而是在平时多给宝宝讲分享的道理,但是也要强调宝宝自己的东西要自己做主。父母可以帮助宝宝把被抢走的玩具要回来,并且一视同仁地告诉对方宝宝,想玩玩具要礼貌的要求,不能抢。

  两岁左右的宝宝出现了拥有、占有的意识,这是一个发展的阶段过程。这个时候,宝宝对于身边的所有事物都表现出明显的占有欲。这个阶段父母引导的关键是让宝宝懂得: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别人的东西应该由别人来做主。宝宝被抢了玩具,要正向引导他懂得与别的小朋友分享,但不是要宝宝一味地忍让。孩子间的纠纷,最好由孩子自己来解决,这是培养宝宝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遇到困难,他立刻躲到妈妈身后! 父母这样做:

  妈妈可以在宝宝气馁时,不断地鼓励宝宝。同时,父母还应该多带宝宝参加一些儿童社交场合,多接触同龄的小朋友。轻松自然的环境,更利于孩子彻底地展示自我,降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同时,小伙伴们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更能战胜困难。

  真实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很多宝宝都有“畏难”的现象,其实“畏难”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宝宝树立自信,减少宝宝对父母的过分依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让他在正面的环境下成长,拥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当然,父母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宝宝从简单的事情做起,逐步做到做复杂事情也能成功,这样宝宝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的!

  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坚决哭闹到底! 父母这样做:

  当宝宝的要求得不到父母的满足时,往往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达到目的。宝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有过成功的先例。所以宝宝若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坚决制止。若已形成了习惯,对宝宝的哭闹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忽视”的办法。宝宝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后,这种习惯会慢慢消失。幼儿教育

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哭首先是表达一种生理和心理需要。如果宝宝1岁多还总是哭闹,这就很可能是他要挟父母的一种手段。这个年龄的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会因为父母不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而哭闹不止,以此达到目的。父母应该让宝宝了解,在真实的世界里,以哭闹的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幼儿亲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