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带我玩!”
——扬扬又“落魄”了……院子里跑着的一群玩儿滋水枪的小男孩里面没有他。他无聊不满又不服气地回到家里。叫洗手不洗,叫喝水不喝。冲着那个玩具熊就是一脚!
没有被邀请参加生日聚会,或者没有成为某个小团体的成员,都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和被孤立,从而难过甚至产生嫉恨的情绪。
这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让他和妈妈一起吃一大杯冰激凌、和爸爸到操场上去玩篮球、全家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能冲淡孩子被其他孩子“丢下”的孤单感。
* 除了安慰孩子之外,还应该全面地想想这件事情——是因为偶尔的疏忽,才被其他小朋友忘记邀请了?还是因为孩子和别人打交道时有些困难?对于前一种可能,要教会孩子放宽心胸,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不总是把自己当作考虑事情的重心。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行为,比如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聚会,来帮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小主人。
“赵老师一点都不好!”
“今天可以不去幼儿园吗?”“为什么?”“我难受!”“可是你好好的!”“我不想去幼儿园。”“为什么?”“我不喜欢幼儿园……”“为什么?”“我不喜欢赵老师……”
早上突然肚子疼、晚上不愿意睡觉、不喜欢幼儿园里教的手工或者诗歌……这些可能都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对他的老师有意见。幼儿教育
这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你要找机会与老师谈次话,客观地谈谈你的孩子的表现。当然,不是要责备老师,而是也听听老师从他的立场讲讲孩子在幼儿园时的状况,以及对于他们关系的解释。成年人交谈总会比孩子更客观和有建设性。幼儿亲子
* 也要和孩子谈谈话,但一定要表现出你是与他合作的,给他支持的,而非和老师成为“一伙儿”来教训他的。来自父母的合作会让孩子的压力小好多,心情也会明朗些。告诉他你和老师的交谈,让他明白,老师并没有把他当成“坏小孩”与他作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作用,老师也是爱他们的,但和父母的爱表现形式不会太一样。
“我的小猫生病了!”
——朵朵心爱的的小白猫不吃不喝,像是得了病。朵朵从爸爸妈妈下班开始就不停地问他们怎么办。爸爸没办法,只得答应明天请半天假去带小猫上医院……亲子教育
如果家里养的小宠物生病了或走失了,会令孩子非常担忧和伤心。它们对孩子来说不是宠物,而是家庭成员。
这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 这时,仅仅安慰是不够的,而是要采取行动。带着小动物去看医生,或是发布寻找小动物的启事,请求邻居和好朋友共同行动。这些会使为小动物担忧的孩子感到,全家人都在努力采取行动。——这对孩子很重要。亲子教育
* 最不好的结果是,小宠物没有被找到,或者医生也无能为力。但你还是要告诉孩子实情,并告诉他大家都为此伤心。答应他,你会为他找到“它”的小伙伴来陪伴他,这样孩子就会有所寄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