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第一课时

2023-09-21

社戏 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的:

  一、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二、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四、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应放在叙事的详略上,至于人物性格特点只要稍作了解。

  二、本文开头和结尾是学习的难点,二者对表达中心又很有作用,可引导学生分析

  三、教法:用讲读、研讨法突出重点。

  四、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文章《社戏》。(解题)

  社戏:“社”原指土地庙。从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村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社戏》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

  二.预习课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见预习提示)

  2.根据课后练习一所提示的内容,快读课文。再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顺序。

  3.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课题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提问: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

  (2)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开头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

  小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地点的转移,因此小说可以分成三部分。

  三.布置作业 :

  编写阅读提纲

社戏 第一课时 篇2

  姚孟洪

  教学要点:

  一、通过对双喜、六一公公为代表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教育学生认识并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善良、诚挚友爱的思想品质。

  二、 学习本文将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有机结合的特点。

  三、 体会文中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作用,以及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

  四、 体味结尾句的含义,明确本文的中心。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能基本复述故事情节。

  2.介绍小说的整体内容,帮助理解小说主题。

  3.能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能基本复述故事情节。

  2.介绍小说的整体内容,帮助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

  1.能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教学设想:

  介绍小说前一部分的内容,帮助理解小说的主题。听录音机的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帮助理解小说的主题。

  一.导入  :

  《社戏》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记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前一部分写辛亥革命后,“我”在北京两次看京戏;后一部分写“我”在家乡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录的正是小说的后一部分。

  小说的前一部分写在北京,“我”看过两回中国戏。

  第一回是迟到,戏场里拥挤不堪,风气又极坏,只得走出完事。

  第二回在“用不着争座位”的“第一舞台”;谁知竟是“连立足也难”,向旁边的胖绅士打听一下演员的姓名,竟遭到白眼,忍耐到半夜十二点,主角却没有来,只得“挤而又挤”,出了大门;而戏院门外,却有一帮闲汉等着“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

  如此戏场,终于使“我”感到“不适于生存了”,从此便与中国戏“告了别”。

  前一部分后有一段过渡,大意是:

  “我”看到一本日文书,其中有一段讲到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由此联想到自己“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

  小说便自然地过渡到后一部分,即课文《社戏》所记叙的内容。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十一二岁在家乡看社戏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拥有过的那一片“乐土”和乐事的深切怀念,对农家小朋友美好情谊的由衷眷恋之情。

  二.放录音,听范读。

  1.学生看书,边听边标自然段,同时画出生字难词。

  2.听完后请学生默看课文,之后找几位学生分别复述故事情节。

  三.划分课文结构层次。(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提示:课文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在写社戏前后作者还写了其他的相关内容,请根据这个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学生思考作答,共同完成结构的划分。

  (板书)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了”),写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是结尾部分,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画字词,留作家庭作业 。

  抄词注音:惮、撺掇、凫水、篙、橹、吁、蹿、癞、楫子、偏僻、怠慢、蕴藻、屹立、懈、舀水、皎洁、撮、颇、行辈、归省、喝彩、弥散、絮叨